薦文丨安倍「期末考」能得多少分?
9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選舉。這是安倍二度出任首相以來,第二次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
2014年11月18日,就任首相不到兩年,安倍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兩年舉行大選。有意思的是,安倍2012年的上台,也是依靠「逼宮」時任首相野田佳彥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後才上位的。
2014年那次大選中,自民黨和同盟公明黨獲得大勝,鞏固並加強了在眾議院的優勢,為推行政策掃清了很多障礙。
不過這一次,安倍想要再獲大勝可沒那麼容易。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成立「希望之黨」,並重新凝聚了幾大在野黨的勢力,有望向首相寶座發起衝擊。
外事兒(微信ID:xjb-waishier)今天推薦新京報《地球周刊》刊發於2014年11月30日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安倍當年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的動機和時局走向。
安倍能否如願?且看本月22日的大選投票結果。
文丨王曉楓
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提前解散眾議院,由此,在時隔兩年之後,日本再次進入大選時間。
過去兩年間,安倍一改他在2006年至2007年第一任期時的「低調」作風,對內強推政策,對外交惡鄰國,鷹派特色凸顯。他也因此成為繼小泉純一郎之後又一名備受爭議的日本首相。但隨著眾議院大選(投票日為12月14日)的到來,安倍兩年政績及其領導的執政黨,都將接受民意的大考。
這次大選的結果也將成為日本新政府今後數年內外政策的風向標。
▌安倍執政有塊「壓艙石」
時間回到兩年前,2012年11月16日,隨著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在國會深鞠一躬,日本第45屆眾議院正式解散。
在當天的記者會上,一個多月前剛剛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安倍晉三意氣風發地表達了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重奪政權的決心。他說,自民黨已制定了振興日本經濟、重建日本外交、實施教育改革等具體政策。一個月之後,安倍如願贏得大選,成為日本二戰後為數不多能在權力巔峰「梅開二度」的政治人物。
歷史不會重複,但往往總能「押韻」。
兩年後,幾乎是同一時間,在向日本全國播出的新聞發布會上,步伐略顯沉重的安倍晉三同樣深鞠一躬,宣布解散眾議院。
在代表自民黨官方顏色的藍色幕布前,安倍稱,繼續推動「安倍經濟學」需要得到國民的支持,希望選民繼續將選票投給其領導的自民黨。過去兩年間,採取了比前任政府更為靈活和大膽的經濟政策,是安倍兩年任期最為重要的「壓艙石」,所謂「安倍經濟學」,正是其經濟主張的耀眼「商標」。
上任之初,安倍便啟動了所謂「安倍經濟學」「三支箭」,據他本人表述,這三支箭分別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對低迷太久的日本經濟而言,這「三支箭」的確如一劑興奮劑,刺激日本經濟指數上揚。
2013年年底,安倍上任一年,東京股市平均股價為16291日元,刷新年度最高紀錄,是上屆政府執政時期的兩倍;同一年,日本失業率為4%,連續三年下降;也在當年,外國遊客訪日人數突破1000萬,成為日本經濟復甦的又一動力源……
正是這樣的「數據光環」,讓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一度衝上70%以上。日本NHK電視台認為,安倍人氣凝聚來源有二:一是民眾對「安倍經濟學」將日本從滯漲中拉出來的願景;二是保守派對安倍強硬內外立場的支持。
▌被經濟政績鼓動的「野心」
高支持率膨脹了安倍的野心,他不斷推動右傾化的安全和外交政策,並在錯誤歷史觀上越陷越深。
2013年12月26日是安倍執政一周年的日子,安倍不顧鄰國強烈反對,在第二任期內首次參拜靖國神社,此前他也多次聲稱,對第一任期沒參拜靖國神社深表遺憾。
當天,中國外長王毅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代表中國政府表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王毅表示,安倍首相一意孤行,中方對此絕不能容忍。
對於安倍的參拜行為,韓國政府甚至首次由政府發言人就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一事發表譴責聲明。與此同時,日本多家媒體紛紛批評安倍將個人政治信念置於國家利益之前,開始走上一條使日本在國際社會陷入孤立的錯誤道路。
除這次參拜,安倍還於2013年靖國神社「春祭」、「秋祭」及2014年「春祭」期間,接連供奉被稱為「真榊」的祭品,並放任其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在此政治氛圍下,去年4月,166名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創下了參拜議員數量的最高紀錄。
除了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不斷挑戰鄰國底線,安倍還步步為營突破二戰後和平憲法,尤其去年自民黨贏得參議院選舉後,安倍的步子越邁越大。
2007年7月,同樣是參議院選舉,首度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慘敗,安倍最終因此辭職。6年後,安倍領導自民黨捲土重來,在新一屆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也為日後安倍在安保政策上的一連串「暴走」掃清障礙。
「安倍在參議院選舉獲勝後,底氣越來越足,在安保問題上同樣『三箭連發』: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右傾化越來越明顯。」正在日本講學的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黃大慧對新京報記者說。
《特定秘密保護法》在界定機密方面賦予日本政府機構更多權力,並加重對泄密者量刑。這一有悖透明政府理念的法案引發軒然大波。民調顯示,半數日本民眾反對這一法案。安倍的支持率也一度跌至50%左右。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認為,《特定秘密保護法》在不到一個月內便完成國會立法程序,在日本很不尋常。「不同於以往的短命內閣,這突顯出安倍對日本政治的掌控力」。
如果說《特定秘密保護法》還是小試牛刀,那建立更體現「權力集中」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則是安倍夙願,早在2006年第一任期時,他就曾試圖推動成立國安會,但未果。在第二任期大功告成,安倍成功將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決策權牢牢握在手裡。
上述兩項重要法案的通過,極大鼓舞了安倍在安保政策上的「暴走」。
今年7月,日本內閣決議修改了對和平憲法第九條的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一旨在為日本軍力發展鬆綁的「自衛權」,在戰後一直是歷屆日本政府不可逾越的「雷池」。日本媒體認為,集體自衛權的解禁,將從根本上改變二戰後日本秉持的「和平國家」理念。右翼安倍的「暴走」,也由此達到其就任以來最高潮。
黃大慧指出,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在日本國內遭遇不少反對聲音,重要原因即安倍僅通過內閣決議形式解釋憲法,這與用憲法約束國家權力的理念背道而馳,「很多人批評安倍踐踏憲法,他們對安倍政府蔑視二戰後日本民主政體的執政手法很擔憂。」
利用高支持率打造右傾化安保政策的同時,安倍也在外交上尋求建樹。今年APEC領導人會議後,安倍在北京召開記者招待會,他一開口便誇耀稱,「就任以來我展開了地球儀外交,正好第50次外訪來到中國。」
上任以來,安倍訪問了亞洲、中東、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多個地域的國家,成為歷代日本首相中出訪國家最多者。雖然出訪國家眾多,但日本國內卻對此並不買賬。《朝日新聞》等媒體用「甜甜圈外交」來形容安倍的「地球儀外交」,意即:如果在地圖上將安倍訪問過的國家塗上顏色,就像一個甜甜圈,外層雖豐滿,中間卻空空。以此暗諷安倍雖然跑遍全球,且唯獨漏掉了中韓兩個最重要鄰國的事實。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認為,安倍的「地球儀外交」並不成功。
「安倍在對中韓俄等國周邊外交上毫無進展,甚至與美國的關係也處於下滑,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和慰安婦等問題上態度與美國歷史觀價值觀不符合。日本還希望拉攏印度加入2+2安全合作機制,也沒有得到印度支持。」
▌「暴走」太快,也會扭傷腳
上任近兩年,安倍「暴走」速度雖快,但最終還是沒能避免「扭傷腳」。
黃大慧表示,安倍因遲遲無法打開與中韓關係的局面,在國內飽受指責,今年下半年來,安倍一直尋求與中國領導人會晤。
與此同時,安倍後院也突然起火,內閣兩名女閣員接連陷入政治醜聞。10月20日,因捲入濫用政治資金醜聞的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和被指違反選舉法的法務大臣松島綠先後向安倍遞交辭呈。閣僚捲入政治資金的醜聞,歷來是將日本首相拉下馬的重磅炸彈。
黃大慧說,早在今年夏天,安倍就有解散眾議院的想法,正式確定要這麼做應該是在9月份,兩位女閣員出現醜聞,對安倍政權殺傷力很大。
「特別是安倍吸取第一次首相任期時因閣員醜聞辭職的教訓,這次迅速反應、主動出擊解散眾議院,避免不利影響繼續發酵,以此化解被動局面。」黃大慧說。
除了閣員醜聞,另一個促使安倍突然解散國會的原因就是「安倍經濟學」。到2014年,「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開始出現力竭之勢。
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受消費萎縮等因素影響,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引發公眾對「安倍經濟學」成效的質疑。
就在安倍宣布解散眾議院一天前,日本內閣公布數據,日本第三季度實際GDP萎縮1.6%。與此緊密關聯的是,安倍內閣支持率已經下跌到47.7%。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幾乎始終保持在60%上下。
「要是安倍經濟學失敗,就會重創安倍的執政基礎,安倍在外交安保上的政治訴求也將化為泡影。」黃大慧說,安倍之所以在執政前期支持率不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安倍經濟學短期見效,「用日本人的話說,過去二十年間日本的天是陰沉沉的,安倍的刺激政策使天放亮了,讓日本民眾看到一線希望」。
劉江永也分析說,「安倍經濟學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日本增加消費稅後,造成內需不振,實體經濟沒有很大改善,一般消費者生活水平沒提高,是否增加消費稅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另外,日元貶值也沒有帶來明顯出口回升。」
黃大慧說,安倍經濟學主要讓大企業看到希望,城市居民也感受到經濟好轉跡象,但對於一些偏遠地區、下層民眾來說受益不大。今年第三季度GDP下滑,也讓安倍很著急。
《朝日新聞》民調顯示,認為「安倍經濟學」成功的民眾僅30%,認為失敗的達39%。
▌安倍會否改變,看大選得分
安倍突然宣布大選,也將自己推進民意的「大考」,選民如何評價自己的兩年「暴走」?首相大位是否還能得保?皆繫於下月14日的投票。但就在本月11日APEC領導人會晤結束後,安倍還對記者表示:對眾議院解散時機沒有想法。
對安倍突然的決定,黃大慧解釋說,拖著對安倍更不利,「他很擔憂過去兩年來因經濟刺激政策贏得的支持率轉瞬即逝,因此他趁支持率還未大幅下跌突然解散眾議院,這會使缺乏準備的在野黨處於被動地位。」
黃大慧說,明年對於自民黨和安倍來說都是繁忙的一年,因為明年他要處理的棘手問題很多。經濟上的消費稅難題,解禁集體自衛權還需交由國會;4月,還要面臨重要的地方選舉;進入8月,要面對戰敗70年這個重要時間點;到了年底,還要迎接對手強勁挑戰,應對自民黨總裁選舉……
「安倍亟須一場勝選來提振信心。」黃大慧說。
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日益下滑,但日本國內一些分析仍認為,安倍有望勝選連任,因為民眾對在野黨的信心更弱。民意調查顯示,就政黨支持率而言,安倍帶領的自民黨為33%,這並不太高,但排名第二的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則更低,僅有5.9%。選民可能沒有選擇。
由於眾議院大選是競爭議席,只要來自自民黨的議員候選人拿下眾議院過半數,安倍政權可保。黃大慧預計,安倍帶領的自民黨可能會贏得半數席位,但超過2/3席位難度大。
自民黨贏得的席位,也是安倍期末考的「分數」。這一得分是「優」是「良」?安倍將如何根據「考分」調整其內外政策?是繼續暴走,還是會停下腳步?種種懸疑,自大選揭幕,即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12月14日,日本眾議院大選投票日,輿論屏息以待。
往 期 精 選


※村上春樹能不能獲諾貝爾文學獎?博彩業可能告訴你答案
※美女學霸犯法就能獲輕判?一樁持刀傷人案引發的爭議
※為了能讓沙特女性堂堂正正開上車,她們奮鬥了20多年……
※科普丨日本解散一次議會要花多少錢?議員工資咋算?
※德國大選,不過又一場默克爾的獨角戲
TAG: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