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么国学不国学的,都是胡说

什么国学不国学的,都是胡说

什么国学不国学的,都是胡说

现在国学好像是真的盛行起来了,到处都是国学培训班,私塾。我一个学生硕士毕业,就到一个私塾去教过一阵,学校建立在山里,说是每天带着学生朗诵,也不用讲解,只是咿咿呀呀地念,此外还要照顾学生的衣食起居,她受不了,很快逃离了。另有学生在中学教书的,学校也要求他们开选修课,讲古文字学什么的。高考语文也加大了分数比例,看来有政权的保驾,国学的春天,这回是真的来到了。

可是我认为,这是走回头路,开历史的倒车。因为,国学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学科名词。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慨叹中国古书真是浩如烟海,十三经中的随便一本,两千年来,为它作注的都多如牛毛,更不知有多少遭了兵燹,没有流传下来。那时对这些前辈学者是无一例外的景仰,真是一群国宝,璀璨的文化之星啊!

后来读书愈多,愈明白其中的虚妄。一个民族最有文化的人,把毕生的智力全耗在这方面,不说白白耗费生命,至少也是白白浪费粮食。这些论点,五四先贤们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却阴魂回潮,岂不悲哉。

而且什么是国学?谁也说不清楚。就拿开口闭口“国学”二字的章太炎来说吧,他谈语言文字训诂自然是精湛,一谈起思想来,差不多都是腐儒之见,让人笑掉大牙。鲁迅曾经引用过一些国学遗老的话:“外国也有叫化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后来我读《章太炎全集》,发现类似的说法比比可见。我那时怀疑,可能因为章太炎毕竟是鲁迅的老师,鲁迅虽很不以为然,终究没好意思指名道姓地讽刺。

每次翻看《前汉纪》或者《资治通鉴》这样的书,荀悦、司马光那些人描述史事,当然是精于剪裁,学问渊博,但可怕的是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还喜欢来点评论,而内容不是让人发笑,就是让人作呕,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一下,就是:臣子被诛,皆为罪有应得。主奴关系是天地之至理,绝不可违背。偶尔也会写两句指摘君主的话,但内容也不过是说臣子没辅佐好,君主纵有责任,也属次要。简直就是打造奴才人格的,现代人看这种东西,可以说相当于吸毒,永远瘫倒,再也爬不起来。

现在报纸上老炒一些所谓的“国学天才”,“国学神童”,及至看了他们的东西之后,发现都不过尔尔,诗词文赋基本上不通。可他们大多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姿态,动不动就是“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开什么太平?儒生们蹦跶了两千年,除了成为法家专制的遮羞布,何曾见他们开了什么太平了?而当代这些所谓天才神童,之所以动不动就发出这样的豪言,无疑是中了古书的毒,两千年来,这种迂腐无能而又自命不凡的书生文人实在太多了,当然,不否认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格伟岸的,但由于理念上的偷懒和不思进取,只在古书里打转,最后大多成了皇权的牺牲品,实在让人可怜。

我认为,什么国学不国学的,都是胡说。要研究思想,有哲学思想史;研究文辞,有古代文学;研究历史,有历史学;研究语言,有古文字学、汉语史……,这些都是仿照西方建立的科学分类,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和检验,哪里需要搞一个什么国学?

我估计,有些人提出“国学”这个词,有文以载道的意思,想通过国学发扬他们虚幻的国家观念,和现代文明对抗;还有的干脆就是为了敛财,前者可恶,后者可鄙。很多可怜虫身无长物,也跟着他们鼓噪呐喊,把有限的钱财,供奉了这些人渣,将来还被嵌进等级的奴才序列中,永世不得翻身,并且裹挟一部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共同堕入溷藩,害人害己,可悲之至。其实国学中有什么先进的思想在现代文明中找不到的?传统文明的价值,思想方面,除了给当代学者提供认识古代的客观材料,几乎没有更多价值。至于文学和语言,前者有浓郁的审美价值,后者相当于自然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未知,当然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但这和其他各门学科一样,都只需要客观和旁观的心态,一点也不比其他学科更崇高。

诗心不老,情怀永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诗会 的精彩文章:

「诗心不老,情怀永在」当代武松褚时健(上):将军百战身名裂
古代的10大定情信物,哪个最浪漫?
贾平凹《丑石》
破镜重圆的故事

TAG:诗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