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用專業人士,你也會的中醫手法!

不用專業人士,你也會的中醫手法!

上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許多不用專業人員就能完成的中醫小技巧,這些小技巧能夠行之有效地緩解人們身上的一些小病痛,顯著提升生活質量。但由於篇幅的限制,上次我們只講了一部分,即頭面部和上肢部的穴位。這次,我們將為您講解一些下肢部的穴位

「小周,上次我女兒說眼睛酸,我用你教的那個穴位給她按了一會,真的有效!要不你再教我兩手?」

說這話的,是我的同事李姐,常跟我諮詢一些小毛小病,我也樂得傾囊相授,一來二去,就熟絡了起來。

可以說,按揉穴位是緩解疼痛最為簡單、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下肢穴位按揉技巧

1.搓命門穴

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

取穴方法:由肚臍中做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就是命門穴。

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脾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2.按揉足三里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5分鐘以上為佳。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作用:俗話說,每天按揉足三里穴5分鐘,等於吃一隻老母雞。按揉足三里穴,能夠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同時,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3.揉太沖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鐘。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郁,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4.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清熱開竅,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可治高血壓、心絞痛、口腔潰瘍、糖尿病、鼻炎、頭痛等症,還可防病強身、降壓、安眠。

5.按揉委中穴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連做10—20次。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置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作用: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腹痛,急性吐瀉,小便不利,遺尿。

6.按揉三陰交穴

動作要領:調治肌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皮炎,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保持血壓穩定,當你血壓過高或過低,每天中午11點~13點,心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堅持兩三個月。

取穴方法: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作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中醫博大精深,適合普通人使用的手法、技巧還有很多。本期介紹就到這裡,希望能夠為您帶來一些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洋護理之家 的精彩文章:

傷筋動骨一百天=躺在床上一百天?原來大部分人都錯了!

TAG:澳洋護理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