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露調補 首選葯粥

寒露調補 首選葯粥

今年10月8日是寒露節氣,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由於寒露的到來,天氣由熱轉涼,隨著寒氣的增長,萬物逐漸凋落,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是季節熱冷交替的開始。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體內津液,如果自身調養不當,則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寒露時節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情之外,在飲食調養上,還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根據季節的特點,有選擇性地攝取一些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食品來進行調養,以確保體內陰陽平衡。

根據中醫養生學家的建議和寒露時節養陰潤燥的飲食調養原則,可以選擇葯粥來調補。而喝粥的時間,以早晨為宜,因為古人認為,「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隔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黃精粥

取黃精 30 克洗凈,加水煎取濃汁,放入洗凈的粳米 30 克煮粥食用。有補脾胃、潤心肺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肺虛咳嗽或者乾咳無痰者食用。

珠玉粥

將薏苡仁 60 克洗凈煮粥,再加入山藥 60 克、柿餅 30 克共同煮至黏稠即可。有補肺、健脾養胃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乾咳、大便稀溏不成形者服用。

百合粥

取百合 30 克洗凈切碎,大米 50 克,加水400 毫升,同煮至米爛湯稠,加適量冰糖,每日晨起服用。對於咽干口燥、皮膚乾燥較重者,可加入玉竹、沙參或麥冬、天冬等,並可根據個人口味調入蜂蜜。中醫認為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民間一直非常重視秋冬進補,有「秋冬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但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當先調理一下脾胃,為脾胃更好地受納補品做好準備。可選擇食用一些甘淡補脾的食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且中醫認為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秋凍不宜盲從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流傳已久的養生保健諺語。「秋凍」是說在秋季應有意識地讓身體適當「凍一凍」,以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為適應寒冷的冬季做好準備。寒露過後,氣溫降低,有些「熱衷」於秋凍的朋友即使在此時的早晨和晚上,也穿得非常單薄,甚至在冷空氣來臨時,還恪守著秋凍的「戒律」,結果常常受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青睞」。因此,除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外,以下兩類人群也不宜盲目秋凍。

1

關節炎患者

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反覆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受寒會使上述癥狀加重,出現關節疼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因此,關節炎患者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後引起關節疼痛加重。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並發血管神經病變,表現為微循環障礙、手足麻木、疼痛,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而寒冷刺激一方面可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縮,使血流緩慢,進一步加重微循環障礙,導致血管神經病變進一步加重。

此外,對秋凍的理解不僅在於不急於增衣保暖,還在於應加強體育鍛煉。因為,要想增強機體的耐受能力,其根本方法是加強身體鍛煉。就耐寒鍛煉而言,在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堅持常年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強身體禦寒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活動;如不具備相應條件,可堅持進行散步、跑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運動。長期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藉此可有效地增強人體耐寒能力。

感謝閱讀與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