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聖陶在崇寧縣:先生視學之外的況味

葉聖陶在崇寧縣:先生視學之外的況味

食肆成都書門牌號街巷掌故

人一生,要有一次別緻旅行,生命才顯得飽滿,世事無留憾。飽覽壯麗山河之旅,明代徐霞客是公認之大行家。近人葉聖陶則有一次別緻旅行,竟與府城西北郊縣有關。當然這次旅行,沒有山河秀色壯行,多是人情味濃情相伴。

先簡單介紹一下葉聖陶老先生。葉聖陶(1894.10.28.~1988.2.16.),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又為聖陶。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妻配胡墨林,子女有葉至誠、葉至善、葉至美。他發現挖掘培養了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後來成為享譽文壇的大家。

為後面講述方便,將民國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成都大轟炸,而疏散到崇寧縣(含部分在郫縣,後文將涉及)的學校列舉如後。

一:省立華陽中學,全川唯一六年制實驗中學,前身敘屬旅省聯中,乃張培爵(張烈五)等數人創辦。其時疏散到崇寧北外城隍廟內。時任校長為留美博士湯茂如,北師大畢業王崇階後來也擔任校長。教師多為留美學生及北師大畢業生,著名學者葉聖陶、敘蔚村、施谷、加拿大人文幼章等。該校學生都是經過嚴格招考的優生。1946年遷回成都。

二:省立女子職業學校,疏散到崇寧文廟東側考棚,時任校長羅仿蘭,郫縣人孫秀容任訓育主任。該校學生也是經嚴格招考錄取。享受完全公費,免學費,住宿費,伙食費。學生的紡織技術經崇寧民眾掌握後,『』崇寧線『』名噪一時。抗戰後遷回成都。

三:私立濟川中學,疏散於崇寧南街南華宮,時任校長黃蜀鍾,該校號稱川大第二子弟校,因為學生多為川大教師及川大畢業學生的子女。遷崇寧後辦成完全中學。1944年有22個班,學生1206人。可想辦學規模之宏大。

四:省立戲劇音樂學校,疏散到新民場吉祥寺。這是郫縣當初唯一一所高等學校。同時也是一所革命思想活躍的學校。

先生此行公幹,調查中學國文教學情況,姑且不多提及。主要想談談先生筆下當初人文社情。按老先生記錄時間為序。

1940年11月下旬及12月間,很特別旅行,葉先生一生中,僅有的一次。交通工具是人力車或雞公車;住宿或是小旅店或是學校宿舍;吃食也是馬虎,常以面點充饑;每天接觸不同的陌生人,有趣。葉聖陶獨自一人,輕車從簡,花了半個多月時間,走訪成都西北角的崇寧、彭縣、灌縣及郫縣。他的家,時在樂山,任職位於成都茶店子的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常入城內陝西街的開明書店成都辦事處。1930年入盟開明書店緣故,在成都也常去,和主任章雪舟是朋友故交。所以此次視學,從開明書店出發,又回到陝西街的那裡。

11月21日到27日,葉聖陶一路獨自西行。崇寧縣視學調查為久。適逢華陽中學舉行36周年慶典。隨著葉聖陶的記述,去看看工作之外的有趣所在。

11月21日這天,葉聖陶六時半即起身,早早洗漱完畢,豆漿油條作早餐。從陝西街出發,帶行李,雇坐人力車到崇寧縣,車價10.5元。走成灌公路。

那天是曉霧彌空,未到達茶店子,即覺得行寒甚冷,霜染衣履如細毛,眉毛都是濕漉漉。

到郫縣,才霧消日出,茶館喝茶歇息一陣,過安德鋪,北行14里即到崇寧,已是午後2點。往崇寧路上,見有許多群眾運米運煤。

校長湯茂如親自接待,握手言歡。並帶領先生參觀校舍,見廟頗大,皆是楠木所造,可慰。夜宿教務長唐世芳床榻,唐世芳則返家居住。而同室為劉振羽,教育科學館同事,精於數理化,提前來華陽中學為畢業生輔導補課。

11月22日,葉聖陶五點半即起床。早餐後視學省立女子職業學校。他說校舍系新建,簡單清爽,在文廟東側。聽三堂教學課後,11點離校到公園喝茶休息。這應是他到崇寧街頭後,第一杯茶飲。

這公園就是今天的崇寧公園,只是那時尚未有崇寧縣抗日勝利紀念碑。那時的公園,松柏長青,翠竹吹拂,碧滿荷塘。

晚餐後和劉振羽,陳廷瑄(也是教育科學館同事,本日趕赴崇寧)散步崇寧街頭。走在街上,估計他們相談甚歡,畢竟初來乍到,崇寧夜色是寧靜美麗的。歸途路過湯茂如家,入坐半小時光景。校長以前收藏古董,頗成嗜好。可惜藏物皆留在北平,語有慨然。

回到廟內宿舍,葉聖陶躺在床上,輾轉難免,他在等來信,妻子胡墨林的,已有時日不得一封,不知何故。他牽掛著親人,諒皆安好。

11月23日,葉聖陶和劉振羽,陳廷瑄一起視學位於崇寧南街南華宮的私立濟川中學。未及唔面校長黃蜀鍾,但與教國文的教務長董玉階會面。並聽其授課2小時。

午飯後,葉聖陶獨自一人去崇寧柏條河上的北極橋喝茶。他說,這橋很長,木質。橋上有屋頂。照此記錄,當是木質廊橋,如今早已改成鋼筋水泥橋,只是不再是廊橋。此橋即今天人們所稱呼的唐昌北橋。葉聖陶還說,柏條河水流湍急,激沖有聲。如遇洪水季節,聲勢當更宏大。當然,葉先生不是白白喝茶,讀得兩章節呂思勉的《中國通史》。這正是今人嚮往的一茶一書一品。

下午3時回華陽中學,劉振羽,陳廷瑄告訴葉老先生,24日要為華陽中學36周年慶典。似應送禮相賀。於是葉先生上街買紙,回校篆書一聯:『』自疆不息,其命唯新『』。勉勵該校同學。

晚餐頗豐盛,由畢業班學生自做。先生感覺滋味頗佳,飽餐一頓。晚上和劉振羽,陳廷瑄二人深談一時許,意頗融洽。

11月24日,這天是華陽中學校慶。葉聖陶和劉振羽,陳廷瑄早上八點半即去北極橋喝早茶閑談。估計天剛亮明,這天殘月仍在天,葉聖陶起得很早,因為昨夜挂念著來信,仍無收穫。

10點過回校,見民政廳長及若干士紳已從成都趕來。校慶活動略過不表。散會後接得妻子來信,然只一封。余則殆遺失。家事微微言明一番,先生欣然心安。

晚上聞有匪警消息從安德鋪傳來。先生說,『』余適以冬令往來數縣,實有可慮,亦惟有不去管他耳。『』淡定想法。只有內心擁有強大力量者,才如此安然。

11月25日。這天崇寧有陰雨,這是連續多日晴天后。葉聖陶上午到唐世芳家中討論課程問題。唐世芳留飯,他說治饌很豐盛。不知是唐夫人所作還是其他人所做,葉聖陶沒說明,也沒留下具體菜肴名。但那天中午他喝的是米酒,他是喝得最多一位。這米酒是否就是郫筒酒呢?同年12月4日,視學郫縣時,葉聖陶說他『』獨自入城,嘗郫筒酒。酒價每斤一元四。初以為白酒,孰知為黃酒,微苦。帶有橘皮味。盡半斤。『』按理,在唐世芳家中所飲之酒,當是民國時仍在生產銷售的郫筒酒。

晚上已得到章雪舟快信,傳轉聘任葉聖陶為教育廳視察員。又接到孩子們的來信,表示六個星期後放學回家。

這日記述中,葉聖陶還記下,省教育廳電教處派人在華陽中學放電影。有《淞滬前線》、《荷屬東印度巴里島》、《鮭魚》都是他以前看過的。

11月26日。拋開工作話題。葉聖陶說,到崇寧已六天,閑坐時多,正當商談事少。打算動身往彭縣視察。校工去南門僱人力車。劉振羽,華陽中學國文教師席大年陪葉聖陶在北極橋等候,準備送別。良久校工返回,言及沒有人力車,只有雞公車。顧及安全考量,仍返校。

晚上學校操場有遊藝會,演出話劇《林中口哨》。還有理化幻術(魔術?)及黑人舞。晚飯後和劉振羽,陳廷璇入城散步。只見觀看電影者,人山人海,傾城空巷。擁擠不堪。還發生了遊藝台坍塌事故,幸好未有人員受傷,電影機損壞而已。前面交代過,華陽中學校慶,估計那晚,崇寧民眾也有許多去觀看慶典節目的。不然『』及回校,而觀眾已自校湧出。『』

當晚夜深,葉聖陶還幫助一位三年級學生修改他記錄的葉聖陶講辭話稿。葉聖陶說該學生估計未能全聽懂他的方言口音,文字錯誤多,文字技能也差。改動有三分之二之多。雖然很疲倦,還是耐心幫助學生改進。

11月27日。葉聖陶動身前往彭縣。九點左右,湯校長在崇寧城內設宴,為先生餞行。同席者電教處數人,還有兩名戲劇音樂學校的老師。

席畢,先生坐雞公車出發。才4元車資,30里路。路不平,如坐人力車,顛簸很難走。出城5里,見『』君平公園『』,葉聖陶不知是君平墓還是讀書台。查《崇寧縣誌》,地為洗心庄,為實君平故里。一路上,有竹樹成行。而車運肩挑,多為木炭和生豬。

大約行2個半小時,到彭縣縣城。住在東街由一道觀改作的湔江賓館。房屋很整潔,房價1.8元,葉聖陶殊為滿意,覺得『』可謂廉甚『』。趕緊寫一封信給妻子胡墨林告知行程。於另一家有浴室的旅館,洗澡,『』競體舒快『』。爾後去一酒肆,飲大麴一杯,麵食作晚餐。

閑行南街北街。他說北街多數為店鋪,規模比樂山的要大。用電燈照明,而且也比樂山的為亮。欣慰,在寫完日記後,又給孩子們寫信。通報平安。

1940年的冬天,葉聖陶視學彭縣,提及電燈照明店鋪街道。這似乎是成都啟明電燈公司的功績。

成都視學,是葉聖陶先生一生難得的唯一的一次特別旅行。拋開工作性質記錄,可以發現許多那時關崇寧及以外有趣的記錄。

(1)比如天氣,在11月下旬,儼然已冷,霧氣重,不如今日之霧霾。半個多月時間視學,崇寧縣即佔有一個禮拜,可見崇寧縣視學任務重要。(2)交通出行是人力車(黃包車),雞公車。輕車簡便,沒有勞師興眾,車資便宜,可見物價低廉,民風之純樸。(3)一路見聞,留下當時崇寧,彭縣鄉間出產之物,群眾面貌。(4)接待簡便。在崇寧,就睡在同仁床榻,可想人際關係單純和諧。招待簡單,在同仁家裡喝點米酒,喝得最多,放心喝,定是美酒。在公園和北極橋有三次吃茶經歷。(5)校舍基本都有廟宇改建而來,在抗日時期,還保留了教育之興起,文化之傳播。非常不易。學校文娛活動還是比較豐富,似乎沒有今天考試壓力。(6)間記許多社會實情,一筆帶過。人們淡然自若。(7)字裡行間,葉聖陶盼來信之殷殷,情感樸實真切。流露出人間真性情。

短暫有趣的成都近縣視學,是葉聖陶先生難得的唯一一次。卻為今天的我們留下諸多可供參閱想像的文字史料空間。

在我們今天讀來,也不失確為一次有意義的旅行。

天府文化 成都記憶

徵稿啟事

行腳成都,打撈成都人的記憶

或掌故,或考證

或影像記錄

賜稿請遞

賜稿請註明原創作品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版權歸作者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芙蓉錦江詩刊

魚鳧文藝毛邊書局

成都文事 武侯文藝

成都時代出版社

相遇身邊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腳成都 的精彩文章:

TAG:行腳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