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恭祝五台山常青老喇嘛86歲壽誕!

恭祝五台山常青老喇嘛86歲壽誕!

2017年農曆八月十八常青老喇嘛86歲壽誕祝福老喇嘛長久住世,法體安康光壽無量,法輪常轉

常青老喇嘛,俗姓郭,名一海,祖籍山西靈丘,生於20世紀30年代。7歲出家於五台山菩薩頂,親歷了日寇入侵佛國聖地的罪行,後來當了解放軍,參加過抗美援朝,但接踵而來的「肅反」、「四清」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使得五台山絕大多僧人被遣送回鄉,他只好在附近的村莊安家落戶,勞動生產,娶妻生子……。宗教政策落實後,毅然重跨佛門,慈悲濟世,是一位飽經風霜血雨、見證五台山滄桑變遷的跨世紀老僧人。

這是一個暖冬的上午,又逢農曆十五。一場薄薄的雪降在了華北屋脊——山西五台山。

往日已經是堅冰覆蓋的清水河依然流水潺潺,從東台余脈黛螺頂山脊上掠過來的第一道陽光正好灑在了這個佛國聖地的標誌性建築——大白塔的寶頂上,金碧輝煌,一片燦爛。

塔下的一個佔地面積不過千餘平方米的小廟裡,隨著最後一聲法器的餘音,一位身披咖啡色袈裟年過古稀的老喇嘛在眾多信眾的簇擁下從大文殊殿里精神矍鑠地走了出來。迎面一群群善男信女紛紛雙手合十,向他頂禮。

歷史上的許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良田千頃,華屋萬間,而是在於他們的甘於淡泊,他們不貪安逸,不務奢華,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斷地升華、滋長。

作為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有史以來名僧輩出,如僅在明代就有妙峰、蓮池等四大高僧,為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及至近現代又有普濟、能海、通願等。進入21世紀,五台山又出現了一批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五個山、中國乃至世界都確著深遠影響的愛國愛教的高僧。

佛教中高僧的含義,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為對佛門比丘之尊稱。禪苑清規卷八坐禪儀(卍續一一一·四六上):「若得禪定,其力最勝,古有習定高僧,坐常開目。」

我們並不知道這位被世人所尊敬的法師是否就是所謂的「高僧」,但是,在熟悉他的人們的心目中就是善的化身,一個用自己的善行實踐自己善言的出家人。

一個人的一生如何度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多做善事!這句話,對於塵世間每一個人來說,絕大多是空說大於真做。而一生能做幾件善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還要擁有一顆永恆的善心、一顆永久的愛心。事實上,我們的這個主人公就已經做到了。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都有這樣一顆心,做善事也就是家常了。

他就是五台山最小的寺廟,也是五台山香火極旺的寺廟——的五爺廟(萬佛閣)的住持常青喇嘛,正是我們採訪的對象。

坐在這個據說是五台山最靈寺院的客堂里,我們和常青喇嘛開始了聊敘。

他,面容慈祥,儘管眼角布滿了的魚尾紋,一雙眼睛依舊是那麼有神。從他的談吐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老人不是很健談,但思維很敏銳,渾厚而純正的五台山方言讓人倍感親切。

他,是一個很普通的藏傳佛教出家人,但因為是在五台山,也因為他是漢族人,所以也成了世界僅有的漢喇嘛的代表之一。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據記載,康熙年間某日,憑一道聖旨五台山一夜間便有十座青廟(傳統中國大乘佛教)改成黃廟(藏傳佛教),從此便有了漢人喇嘛一說。

他,俗姓郭,名一海,祖籍靈丘縣野屋窯村,生於上世紀30年代。如今,78歲高齡的他,可以說是五台山七十年來變遷的見證者,他的坎坷人生與五台山的興衰緊密相連,也可以說是一位近現代中國佛教興衰變遷的見證者,他個人的經歷其實都與歷史的變幻分不開的。

1938年1月,日本軍隊佔領並進駐五台山。當時,七八歲的常青還是在菩薩頂(五台山藏傳寺院之首)出家的一名小喇嘛,天生敦厚樸實的他正接受佛家慈悲思想的沐浴。在那個時事紛亂、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童稚的心靈中全部浸染了侵略者在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所犯的滔滔罪行,更看到他的佛門同修們(這些僧人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祖的真正「痴迷者」,而且有許多更是樂善好施、情系祖國的愛國者,他們自發組織了「僧人自衛隊」,進行保寺、護寺活動)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在毅然脫下袈裟,在聶榮臻司令員的領導下穿起軍裝抗擊日寇,護寺護廟,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之歌。在大善與大惡淋漓鬥爭的 「舞台」上,他自覺地加入了正義的行列。而他的童年就在那個險象環生的歲月中度過,同時,在機智地與敵人的不斷周旋中,慈悲心與智慧心也逐漸成熟。

他這段經歷,聶力將軍在回憶她的父親的多處文章(如《聶榮臻在晉察冀》)中都有記載,:「聖忠法師(現五台山殊像寺大和尚,筆者注)和常青師父,還有幾個小和尚,因為年齡小沒有參加集訓,但他們一直擔負著為八路軍送信、送情報的任務。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在全國人民群眾歡慶抗戰勝利的凱歌到處高唱的時候,長大的常青也與一部分參軍的僧人一起隨著大部隊參加了解放戰爭。後來,常青還跨過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常青光榮退伍。由於老家也沒有親人,便重新返回五台山。但接踵而來的「肅反」、「四清」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使得五台山絕大多僧人被遣送回鄉,他只好在附近的村莊安家落戶,勞動生產,娶妻生子……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開始恢復保護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國家先後撥出近3000萬元重修寺廟,五台山又能重聞朗朗誦經聲,重見裊裊香火了。

1987年, 已有一兒一女的58歲的常青再次出家。在今年8月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他對當年的選擇作了這樣解釋:「我從小就是五台山的一個小喇嘛,我覺得寺廟生活更適合我。」。

後來,常青來到大白塔下的小廟——五爺廟當起了住持。

五台山以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精美絕倫的古建築藝術、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飲譽海內外。在1985年五台山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五台山除了雲集海內外的香客信眾外,每年的旅遊愛好者也成倍增長。

從五台山的導遊書上我們了解到:五爺廟,也叫萬佛閣,原屬塔院寺下院,因廟內供奉當地人極為遵奉的五龍王而得名。(五龍王即龍王五太子,是五台山佛教眾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的化身。)但是,無論從歷史文化價值還是從建築雕塑價值,儘管也在台懷中心區的五爺廟遠遠不能和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黛螺頂等寺院景點相比。

國家的宗教政策是以教養教。那具體到佛教寺院中就是以廟養廟了。售門票是大多數寺院(即旅遊景點)獲取生活保障的重要渠道,及至現在中國仍有很多寺院在執行中,有的還隨行就市地漲價,從幾毛錢一直到幾十甚至上百元。

然而,常青到了五爺廟,卻從沒有賣過一張門票。「這個廟是本地人供養起來的廟,那個時候這裡的人還很窮。縣物價局的人都把門票給廟裡印好了,一張一毛五,可我沒有賣。」他的話很是實在。這裡的人養著這個廟,這裡的水土養育著自己。

可以看出,常青老喇嘛是個很重感情的出家人。他痴情於佛菩薩,更感恩於國家和社會,沒有這些前提,自己和佛門同修們怎麼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佛堂誦經念佛?也正因為他曾親身參與過,所以他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飯菜粗淡,衣服單薄,都沒有阻擋他在青燈黃卷下為當地人、為天下百姓祈福的信念。在信眾們的施捨和幫助下,常青老喇嘛將所有的香火積蓄都用來補塑聖象、重修殿堂,逐漸恢復了五爺廟昔日的容顏。

改革開放,在中國大地上結出了豐盛的果實。五台山,大多數寺廟已經從修葺階段轉入到改善生活修行條件階段。五爺廟裡的香火也逐漸旺了起來,尤其是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前往敬香祈福的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進入新世紀,五台山風景區政府在以往一年一度的國際旅遊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年(佛俗民情年)、一會(五爺廟會),形成了三大節慶活動助推旅遊發展的格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一至六月初一,五爺廟裡里外外,人山人海,香火不絕。這裡已經成為來五台山旅遊朝拜的必到之處。

2003年,五台山萬佛閣常青老喇嘛發心恢復文殊寺千年古剎 ,先後恢復了大雄寶殿,大文殊殿,觀音殿,並建五觀堂、居士樓等,2016年9月18日(農曆八月十八)大文殊寺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法會。

2007年8月24日,中國評論新聞網以《五台山旺盛香火映照中國自由開放宗教政策》為題報道:五爺廟被公認為是五台山「香火」最為興旺的寺廟。這座只有二十餘僧眾的喇嘛廟,每天接待的遊客人數超過3000人次。在五爺像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向五爺上香、長跪、磕頭,祈福、許願、還願。

對此,常青老喇嘛說:「經濟發展才有佛教的發展。經濟不發展,人們生活艱難,哪還有人來寺廟朝拜呢?」 而正因為如此,中國的佛教才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成為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民間組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因有文殊菩薩而聞名世界。

2007年8月1日至2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山西省副省長宋北杉等領導的陪同下,深入五台山視察,並邀請著名僧人座談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殷切希望五台山成為全中國佛教楷模。作為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的常青喇嘛和會長妙江和尚等都有幸和葉局長進行了交流。

現代媒體的高速發展,使得很多剛發生的事情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傳遍世界。打開電腦,我們無論進入哪個搜索引擎,鍵入五台山,都不難查出某個名星、某個企業老總到五台山祁福的報道。

事實上,有很多人在工作或生活等方面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就想找個人或者地方予以傾訴,以求得精神寄託。尤其是很多人想到了五台山,有的甚至不遠千萬里專程到五台山,一心想找個高人求籤問卦。對此,常青經常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讓大家真正認識佛教。

常青老喇嘛跟我們說:「佛教里沒有算卦這一說。佛講命自我立,意思就是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假如是命里有,自己不努力,到頭來甚也都是白的。」他把佛家深奧的教義通俗地告訴俗人,猶如洪鐘大呂,讓大家都大徹大悟,從而找回自己的價值,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氣去創造新的業績。

我們聽得饒有興緻,但又不得不稍事停止。說話中間,已經有人按照預約請師傅到大殿里做佛事了。到這裡跟常青見面的善男信女一撥又一撥的,實在是太多了,而他見了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來了?多會兒來的?」,很關切的問候語,讓我們心裡很熱乎,看來幾乎所有來廟裡看他的都和他熟識。此時此刻,我們親身感受到了佛教眾生平等的真實。

為了不打擾師傅的正常工作,我們站起身,向老人家道別言謝。與常青互道「阿彌陀佛」的祝福聲中,我們走出客堂,漫步五爺廟。

在五爺大殿後面的大文殊殿前,有一通新石碑上記載了他為社會捐資助教、修橋補路等事迹。用他的話說,這是廣大善男信女節衣縮食供養菩薩的香火錢,用在為社會做點事情上,也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佛教素以慈悲濟世。常青不僅以佛理渡人,更以實際行動來完成佛主交付的重任。

事實上,碑上所記載的僅僅是他代表廟裡所做善事的一些皮毛。從五爺廟出來,我們遇見了家住台懷街(離五爺廟不到200米)的王大爺。談起常青師傅的善舉,他跟記者說:「常青師傅每年都資助很多貧困的學生上學。『非典』來的時候,他頭一個就捐了30萬塊錢。那年印度洋海嘯,五台山一共捐了48萬塊,五爺廟就捐了30萬。」2012年以中國佛教聖地五台山知名寺院五爺廟(萬佛閣)住持常青喇嘛名字命名的五台山常青中小學校奠基。為此,五台山佛教界在2012年9月啟動了以「捐資助教,慈愛人間」為主題的五台山宗教慈善周活動。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收到65座寺廟僧侶、居士等捐款1500萬元,其中常青喇嘛所在的萬佛閣就捐款1300萬元。該校於2014年8月落成,佔地21000平方米,可容納學生1200餘人,投資約3900萬元。據了解,目前五台山景區官方已先期投資800餘萬元,完成了征地、規劃等前期工作後,仍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除了全山寺院僧眾捐助之外,全部由五爺廟(萬佛閣)住持常青喇嘛補齊,常青喇嘛為該校捐資近3000萬人民幣。

我們不能僅僅用統計的數字大小來衡量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團體對社會的貢獻大小,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人是否能一輩子為整個國家整個社會不求取捨地奉獻。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是一個宗教信仰者而認為慈善就是他和他們應該做的事情。誰該做什麼?做好了什麼?堅持做什麼?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常青老喇嘛因年事已高,於2016年辭退五爺廟管家,現居於文殊寺。但老喇嘛「退而不休寮」,將自身的「成佛夢」自覺融入「中國夢」,踐行菩薩道精神 ,弘揚佛法,讓古剎重光,正法久住,讓文殊菩薩精神永遠融入眾生的精神,讓五爺的慈悲永遠存在這個世界!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退而不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瑞 的精彩文章:

嘲笑別人的時候,想想自己有什麼資格
狗,喂三日,三年記;人,養三年,三日忘!
一父一母,一夫一妻,一子一女,一家人
水滸傳柴進外貌如何 柴進是誰演的
三國周善介紹 周善被何人所殺

TAG:王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