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意義」的什剎海與新型社交創業:你覺得OK,我覺得不行

「無意義」的什剎海與新型社交創業:你覺得OK,我覺得不行

站在什剎海之源人群擁擠的排隊處,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漫長的黃金周可以把任何地方都變成人山人海。穿著制服的安保在門口一臉嚴肅,身邊的一個女孩把頭依偎在男友肩上用手機自拍,我左前方的男生卻戴著墨鏡,看不出表情。

「無意義節」的活動海報

我用手劃開手機相冊,點開保存其中的電子門票,再次確認自己沒有來錯地方。這樣的場合有點超出我對這場活動的想像——「無意義節」。

這是一個為期兩天的「無意義比賽」現場,吸引了這個假期無所事事的眾多年輕人。他們滯留在北京,用接近1個小時的耐心等待表達自己對消磨時間的渴望。

基於微信生態、通過優質內容獲客、倒流線下活動運營,在一線城市更擁有號召力、以及直擊年輕人的需求,成為這一輪新型社交創業的集體特徵,它們的共同底色是新一批年輕人從自身到從他人處尋求認同和驗證。

這些項目的創業者都同樣的年輕。在他們看來,和年輕人渴望與人交流的需求匹配是他們受到歡迎的最大原因。「我們要做一個推手,把他們推向彼此。」「一周CP」的發起平台概率論的創始人秦昱瑩曾經這樣說過。

不論是出於愛情、友情抑或單純的打發時間需要,年輕群體試圖擺脫孤獨做出的努力成為這群平台賴以生存的源泉。我的同事之前參加了一個名為「48小時cp」的活動,她的經歷堪稱豐富多彩。

必須承認這個故事對我有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我願意在這個假期走出宅男生活而要站在這裡。

排隊現場

今天活動參加的人數超出了主辦方的心理預期。活動最終開始的時間從2點拖延到3點,所有人在安保的攔截下分批入場。我可以感受到這群人的期待感。前排漸漸挪動起來,有人發出一聲滿足的嘆息。

門口的slogan逐漸清晰起來:「一切他見,皆無意義」。這句話來自於米蘭·昆德拉的《慶祝無意義》。這位經歷過「布拉格之春」的捷克裔法國作家,用寫作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定心理,上升為跨越一時一地的普世價值。

「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生存的本質。它到處、永遠跟我們形影不離。甚至出現在無人可以看見它的地方:在恐怖時,在血腥鬥爭時,在大苦大難時。這經常需要勇氣在慘烈的條件下把它認出來,直呼其名。然而,不但要把它認出來,還應該愛它——這個無意義,應該學習去愛它。」

只是現在的我,無暇顧及,跟著「無意義」的人流,高舉電子門票,進入主會場。

「皆無意義」

活動現場

「我真的沒想到會有人一個人來。」在一個塗指甲油大賽的展位旁邊,一個女孩看著獨自的我,毫不顧忌地笑著說出這個事實。

這讓我多少有些尷尬。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認知中,孤獨比貧窮要更加難堪。這意味著你可能不夠酷和有趣。女孩在展台旁邊看著自己室友試遍了好幾種顏色,不時指點室友,「這個顏色好看」,最後確定了一個石榴一樣的鮮紅色,回過頭告訴我,「我們都是好幾個人一塊來的。」她指了指左前方,「我還有一個朋友在那邊拍照。」

像她這樣的人是會場的大多數。很多年輕人在會場來回穿梭,有的人是大學生,和同學一起來參加活動,也有的人是上班族,和朋友一遍又一遍地試玩著各種項目,一邊分享結果一邊拍照,同時不忘上傳至微博和微信,樂此不疲。

整個活動的會場充滿各種奇怪的比賽項目——與其稱其為無意義,不如說是腦洞大賽——比如說零基礎10萬加的寫作大賽,是在一張方格紙上瘋狂寫10W+,規定時間內寫得最多的人可以獲勝。

馬桶發獃大賽

馬桶發獃大賽是在馬桶上冥想人生,你常常可以看到四個馬桶上分別坐著不同的人,動作浮誇,希望路人給他們投上一票。一個男生在塗指甲油的現場大笑,「這叫什麼無意義?」

對於活動主辦方線下社交平台someet來說,這場活動的目的已經實現。在國慶節黃金周這樣一個國內外旅遊目的地的大比拼中,someet這樣一個小型組織如此輕易地就在北京什剎海召集了如此多充滿期待的年輕人。

新型社交創業正在超越內容和微信的邊界而成為一個小風口。在2016年,中國陌生人社交應用用戶規模達4.88億人,對線下社交的需求超過7成。對解決年輕人的孤獨問題而言,線上的陌生人社交已經近乎隔靴搔癢,年輕人需要更撥動心中那根弦的東西出現——無論連接他們和彼此的是孟京輝的話劇、李志的歌,還是對音樂節的共同狂熱。

這一批的新型社交創業者在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都陸續獲得資本的青睞。2015年7月,Someet獲得雲天使基金360萬天使投資;2016年5月,passFUN完成100萬左右天使輪融資;同年11月,奇趴獲得左馭資本的1000萬Pre-A投資;幾乎同階段,概率論也獲得青銳創投的350萬元天使輪投資;2017年8月,「我要WhatYouNeed」宣布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騰訊和華人文化。

在someet的官方介紹,把「無意義節」定義為「從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焦慮出發,用最極致狂歡的方式去表達」。這種活動為someet所擅長。這家起因為「年輕人抽象的社交需求」的平台在這個活動中賦予這個品牌和它聚集的年輕人新的標籤定位:「你,就是意義的量度。一切他見,皆無意義」。

在我發獃的瞬間,女孩和室友從我身邊擦肩而過,轉向下一個項目。對於遊戲的體感來看,也是兩三個人更划算,不然,你很可能面臨無人挑選的境地——單身就是這樣,處處不方便。

我沒有過多感受到「自己定義自己」的那種深層含義。從淺層來看,衝動的荷爾蒙確實在會場不斷發酵。對視大賽的現場一度聚集了三到四層的圍觀群眾,裡面是兩個男生面紅耳赤地越靠越近。

那種不可言說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最終引起了大部分人的異樣興奮。

「孤獨的人只會更加孤獨」

啃蘋果皮大賽

我在附近的米線店遇見了小A。她說出了整整一天中,最有哲理性的一句話,「整個大環境就是這樣的。孤獨的人只會更加孤獨,外界只能提供一個機會。」

遇見她的時候,我正處於在外遊盪的狀態。活動現場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友好——如果單從遊戲體驗來說的話。連續幾個遊戲找不到同伴並不能讓人再保持興奮。小A點了四個菜。她邀請我同吃。對於今天的活動,剛從迪拜回來參加這場活動的她有點失望。

「人太多了。」她一邊夾菜一邊說。剛工作一年的小A是someet的老用戶,幾乎每隔幾個星期或者工作日的晚上會去參加someet平台用戶發起的活動。

這個剛度過2歲生日的社交平台在早期確立了UGC的活動模式,用戶可以在上面發起活動,號召人們參與。小A在上面交到了很多朋友,偶爾會約出來一起玩。但她覺得這次的人數顯然超出了她的預期。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很多人在一起的人。」她坦誠地告訴我。她所嚮往的社交狀態,是有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不是一群人漫無目的地尋找各種嗨點,轉身就忘得一乾二淨——儘管從someet的角度上,它可能不願意被理解成這種維度上的「無意義」。

它更希望的是打造「年輕人的節日」,和「一起拋掉關於意義的框架和標準、表達對於個體的尊重」。

在商業的世界裡,年輕人的分量正在變得越來越重。每個品牌都在追求年輕化或與年輕人靠攏的機會。在活動現場,你可以看到這場活動的合作方是網易新聞年輕化的產物王三三,以及幾場比賽的贊助方是百事和A站,也有專門為A站開闢的AC娘點擊和按自動鉛筆大賽。

年輕人真正的孤獨癥候如何解決可能是更大的障礙。就像過去線上社交讓所有人以為交友可以完全通過一台手機完成,線下社交再度興起了關於有趣靈魂可以互相匹配的幻覺。

「孤獨的人只會更加孤獨」,像我一樣,在人群里找不到同伴;又或者像小A一樣,社交達人在這種場合一樣覺得索然無味。

從活動層面來看,someet和中國其餘的線下社交平台已經實現了他們的共同目的。無論展現出的效果最終如何,要想擺脫掉孤獨,這些選擇必須顯得足夠對味。只要有機會,就存在足夠的信徒和市場。

夜晚的朗誦環節,歌手倪健參與了中場休息的演出

因為無處可去,我又回到了活動現場。臨近夜晚,在越來越興奮的人群之中,燈光驟然熄滅,終於進入到了今晚固定的交友程序。活動主辦方把與會人拉入到微信群里,然後分享今晚朗誦比賽的材料。這本被稱為無意義朗讀之書的素材里有各式各樣的文章節選。後面的人沒加進微信群,主辦方便號召周圍人主動加他們的微信,把他們拉進微信群,「今天晚上我們不是陌生人,我們都是好朋友!」

一陣悉悉索索的點擊聲後,微信群里發起了紅包,有人開始招呼晚上組局「狼人殺」(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身邊有人站起身、去後台候場排隊。只是,台上台下一片寂靜無聲。

有人開始念廖一梅的《琥珀》里的台詞。她說自己剛失戀,但語氣很平淡。「失戀是一場長期的失眠,是不是應該結束這殘忍無望的人生遊戲......我們活著,我們相愛,我們就不能害怕被傷害。」

快念完的時候,她把書合攏,突然笑著指向台下一起來的朋友,「下次我們約好了一塊去相親!」

我又想到另一句米蘭·昆德拉的話:「人是孤獨的,層層包圍的孤獨。」

(文章來源於:三聲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羞羞的鐵拳》:喜劇電影仍是國產電影的富礦
酷騎和小藍,這些共享單車的輸家們到底錯在哪?
主旋律電影為什麼越來越好看?
大鵬8000萬再造「小人物逆襲」喜劇片,這個國慶觀眾會買賬么?
市場VS政策,這場博弈《爸爸去哪兒5》能贏嗎?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