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媽媽的擁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媽媽的擁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媽媽們,在你的孩子需要的時候去擁抱他,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你接納他、愛他、給他回應的表現,而孩子的歸屬感、價值感和安全感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礎。

01

《爸爸去哪兒》第5季里,有這麼一個片段:

村長李銳要抱暖男Jasper去做遊戲。

Jasper回道:「我不用抱,因為我太大了。」

觀眾們大呼小傢伙太貼心,我卻覺得有一點傷感。

我想起我剛生完孩子不久,我家孩子那時總是一放下就哭,抱著才能睡著。

那時家裡人跟親戚都苦口婆心的說:「千萬不要慣孩子,孩子不能一直抱,抱著就放不下來了。」

當時還看了一些育兒的書,有專家說孩子哭的時候就不要抱,不哭就抱,不要一哭就抱,這樣孩子就會以哭來要挾你。

中國網路流傳最廣的帖子《美國媽媽帶孩子的17個絕招》真相: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其實是個華人,在美國網路可以搜索到,且差評不斷。

現在國內網上瘋傳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其核心思想就是這些行為主義者的理想國,是一個徹底程序化了、光禿禿的,沒有情感的世界。

在他們看來:「人不是神聖的精神存在,而是機器,環境怎麼塑造和訓練,就輸出什麼樣的結果。」

產生錯誤的根源,在於我們認為剛生下來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怎樣添畫,孩子就會怎樣。

02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認為,孩子絕不是一張白紙,相反,一開始就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中藏有心靈成長的密碼。

她認為,人有雙重胚胎期,一個是肉體胚胎期,在母體中度過,當胎兒降生到這個世界,肉體胚胎期就宣告結束了。

與此同時,他們將開始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就是「精神胚胎期」。在「精神胚胎期」,即6歲之前的兒童本身具有一種吸收知識的天然能力,即所謂「吸收性心智」。

從嬰兒期開始,他們通過與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聯繫,獲得各種感覺、經驗與印象,並由此構築自己內部的精神世界。

林文采博士在她的《心理營養》中講過: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物質營養,更需要心理營養,孩子具有先天氣質。

剛出生的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是一個獨立的精神胚胎,他需要養育者給予他回應,來建立他的價值感和安全感。

孩子需要的營養有:歸屬感、價值感和安全感。

3歲以前的孩子這些感覺都是不足的。越不足就會去索取,所以,去抱抱孩子並不會慣壞孩子的,相反地抱孩子可以跟孩子建立一種心靈的連接。

猶如需要物質和生理的營養,孩子同樣渴求心理的滋養。需要與父母有心靈的連接,並不斷地在收到心理回應的過程中,建立起歸屬感,獲得自己的價值感和安全感。

03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斯基爾斯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找來兩組孤兒,一組找人來做他們的母親,與他們交流對話擁抱,另外一組只供給食物、水、衣服等必備生活用品。

20年後跟蹤這些孤兒發現,前一組智力發展良好,大都結婚,能夠自食其力。

後一組恰恰相反,生存質量很一般,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沒能存活下來。

斯基爾斯通過這個實驗告訴人們:擁抱和愛等身體接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沒有愛的滋養,只想用一些方法、手段來培養孩子,可能短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背後的傷害更大。

一切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的一個表妹,是家裡的老二,她出生的後父母都比較忙,從小就是在搖籃里長大的,她的爺爺每天負責搖搖籃,她的媽媽經常說她小時候特別乖:自己在搖籃里一睡一天,醒了也不哭,睜著眼睛到處看。

可是現在的她很自卑、敏感、不願與人交往,就是因為她的安全感沒得到滿足。小時候一次次的要求沒被滿足,後來她也就不要了,但是安全感不足會伴隨她一生。

這可能與她小時候沒被擁抱有關,不願意抱孩子在孩子眼裡意味著:媽媽拒絕了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拒絕了自己,她就難以對這個世界、難以對他人產生信任。

04

今天帶孩子出去玩,在路上碰到一位同樣帶孩子的媽媽。

孩子兩歲左右的樣子,孩子一直不願意走路,張著手要媽媽抱,那位媽媽訓斥孩子:「這麼大了,天天要抱,自己走。」

臨走時,那位媽媽得意地跟孩子奶奶說:「孩子不能慣,要讓孩子獨立,你看,他不是能自己走。」

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孩子會走路以後卻不愛走了,出門非要抱;能自己拿著勺子穩穩的吃飯了,卻不願意自己吃了,想要媽媽喂。

寶寶的「退步」行為,真的是「變懶」、「無理取鬧」嗎?

孩子哪裡是退步、不獨立了?

除了這些活動本身枯燥外,他已經學會不想再去做以外,他可能是在索取安全感來確認依戀關係。

這個時候父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當你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後,你會發現孩子會繼續去探索。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後,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05

曾經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

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現在他們提倡「親密育兒」。

現在,我們雖不再認同「哭聲免疫法」,但其原理任在禍害著我們的孩子: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怎樣塑造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言論比比皆是。

孩子的任何好習慣,比如獨立、友善,都非培養出來,而是依戀和抱持得到充分滿足後自然會如此。

媽媽們,在你的孩子需要的時候去擁抱他,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你接納他、愛他、給他回應的表現,而孩子的歸屬感、價值感和安全感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礎。

我們的每一次擁抱對寶寶的大腦都進行了一次良性的刺激,對他智能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

擁抱你的孩子,用擁抱來點亮孩子未來的路。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為什麼我愛的人不愛我,愛我的人我看不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猶太人的啟示 的精彩文章: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喝茶,走過一生
傷感說說:愛不愛我,夠不夠久,會不會走
愛情說說:想你的心情,實在沒辦法用一句話代替
晚上千萬不要吃它,再喜歡也要戒口!一定要記住
鄧超和黃曉明身陷困境?中國最不裝的節目怎麼沒了?且聽他說

TAG:猶太人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