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一切恩惠本質上都是有償的

馮學榮:一切恩惠本質上都是有償的

今天是馮學榮陪你認知升級的第1536天

摘要

在市場不發達的舊時,

恩惠沒有市場價,

不知道償還多少合適,

所以人情債最難還。

中國有一句古訓,叫做「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句古訓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說:在乾旱的時候,口渴的你一無所措,這時候有個恩人給你喝了一小杯水,你要記住他的恩情,將來你應該還他一大桶的水,作為回報。如果你不還的話,人們就會說你忘恩負義。

假設一小杯水的價值是一元錢,桶裝飲用水的價值是十元錢。那麼在上述的交易中,你的恩人的投資回報率是900%,可謂暴利。於是我們不妨追問一下:為什麼喝恩人一杯水,要還一桶水呢?也許你會說:在乾旱的時候,飲用水供不應求,水價上漲,所以一杯水值一桶水的錢。這樣說大致沒錯,但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古代,飲用水市場不發達,所以一到乾旱,喝水就要靠恩人施捨。如果是現在的中國城鄉發生乾旱,四面八方的水商,例如什麼農夫山泉、怡寶之類的飲用水就會加大供應,你喝水基本上不會成問題。最多就是從一塊錢漲到兩塊錢,而且價格很快就會恢復原價。為什麼?因為供應跟上來了,價格很快就恢復市場價了。

所以問題在於:沒有市場,你要靠人情,所以你要還人情債。而市場上產品是有價的,但是人情卻是無價的,所以你喝一杯水要還一桶水。恩情太大,你不知道還多少才足夠,所以要盡量多還。缺乏市場價格的指引,人顯然活得更累。往往雙方對報恩的代價理解不同,所以雙方很容易產生糾紛。所謂恩怨恩怨,大多都是由此而來。

GIF/747K

我曾經讀過一則新聞:一個見義勇為的人受傷住院,對記者抱怨,他說:「我為了救那個受害人,受了傷,可是受害人卻不來看望我。」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它說明了我們平時對他人施以恩惠或者幫助,儘管嘴巴上說不要任何報酬,但是在人的內心深處,總是希望受恩者要給予各種形式的補償或者報答。這種報答未必是金錢形式,但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是一種回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施恩」與「報答」的行為,與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往往前者不如後者。因為施恩方與報答方由於缺少市場價格的指引,導致雙方的期望值不同,就容易產生糾紛。人與人之間許多從親友變成仇人的故事,就是這樣來的。

戰國時期有個將軍叫吳起,他禮賢下士,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一次有個士兵生了惡瘡,吳起為他吮吸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問她為何哭,那位母親回答說:「吳將軍為我兒子吸吮毒瘡,這是多大的恩情,我兒子離戰死沙場之日不遠了!」

這位母親的推斷是準確的,她兒子被吳起這麼一「吮」,大受感動,覺得這是恩重如山(借貸),必須報答(還債)。於是下次打仗的時候,拚命猛衝,結果當次戰鬥就戰死了。我們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來:吳起這麼一「吮」,其投資的回報就是一條命,利潤可謂驚人。

為什麼吳起這麼一「吮」,能值一條命呢?吳起固然是流膿士兵的恩人,但是這個「恩情」,並不是免費的,而是需要償還的。天下沒有免費的恩惠,那麼該償還多少呢?恩情是無價的。所謂「無價」,就是「沒有市場價」的意思。為什麼沒有市場價?因為醫療服務還沒有市場化,沒有市場化,就不存在市場價。缺少價格的指引,流膿士兵不知道該償還多少才足夠,所以乾脆還他一條命算了。

醫療服務市場化的結果是什麼呢?它的結果就是驅使發明家發明出了「吸引器」這麼一個東西,在今天的醫院裡,醫生就是用「吸引器」來給病人吸膿液的。用「吸引器」吸膿液,吸一次多少錢,醫院是有公開標價的。而且它不能漫天要價,因為它要顧慮市場競爭,如果別的醫院吸一次膿液比本院便宜,那麼本院就會失去生意。

就算是現代國防部隊的軍醫,也配備「吸引器」。所以今天當兵的顯然比吳起手下那個兵要幸福,現在的士兵不需要首長用嘴巴吮膿,也不需要用生命向首長報恩。這是服務市場化、價格化的好處。

GIF/16K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朋友借錢。你蓋房子找朋友借了二十萬,但是第二天你朋友在鎮上和別人打架,他緊急撥通你的電話,叫你去幫忙。你去不去?你沒有選擇,你必須去,因為你欠他的恩情。所以你兩肋插刀,飛奔過去幫忙。這種幫朋友打架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還債的行為。結果你被對方的人一刀捅死了。這個案例顯示了本質:你的朋友借錢給你,並不是免息,而是高利貸,極高的利息。利息就是你的命。比任何銀行都高。

我們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個情形,有心的朋友應該能發現:你小學的老師,假如你有一段時間不聯繫他。在回憶起你的時候,他會對旁人說:這個人忘本,這個人沒人味。你的小學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評價你呢?因為在你老師的眼中,是他 「培養」了你,所以他對你有恩。對你有恩,意味著你要償還,「問候」、「探望」等等,都屬於「回報」、「償還」的一種。他認為你欠了人情債不還,所以對你稍有微詞。

但是你同時也會發現,你在「新東方」念了一年,新東方的陳老師也培養你很多。但是你兩年沒跟新東方的陳老師聯繫了,陳老師卻相當的淡然,對你沒有一絲一毫的看法。為什麼呢?答案就是:因為「新東方」的教育服務已經市場化了。你支付了學費,新東方的老師就對你沒有什麼恩情,大家是普通朋友,彼此不會有人情債。

其實我們再想深一層,你會明白:哪怕是你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其實對你也並沒有什麼恩情。為什麼呢?因為老師的工資是國家財政支付的,國家財政的錢從哪裡來呢?財政是從學生家長那裡來的。學生的家長就是納稅人。所以哪怕就公立學校而言,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恩情也是人們臆想出來的。師生關係從本質上來說,仍然是出售和購買服務的關係。所以有些學校的老師怨恨學生不感恩,其實學生沒有問題,而是老師的三觀出了問題。

古代中國人有時候趕路進縣城,在路上丟了盤纏,就需要找善堂要飯。要到一碗飯,覺得善堂對自己恩情很重,回家對兒子說:「兒子啊,以後長大了,不要忘記善堂李伯伯的恩情啊。」這是古代中國人的典型生活寫照。順便說一句,在這個案例中,這個當父親的三觀顯然不正。他自己欠下的債務,交給自己的兒子去償還。

那麼現代中國人呢?今天你出差在外,哪怕丟了現金,也不需要討飯,為什麼?因為你有信用卡,所謂信用卡的用處,就是銀行借錢給你,幫你渡過難關的。如果連信用卡都丟了,怎麼辦?其實除了信用卡之外,智能手機上還有許許多多的金融工具可以使用,我就不一一贅述了。所以對於一個思想跟得上時代的人而言,在金融服務市場化的今天,我們其實是不需要找人借錢,也不需要欠人恩情的。

我的一個表叔,他跟我講過這麼一個故事:1970年代的某一天,一個城鎮女子去表叔村裡辦事,突然遇雨。於是該女子到表叔屋檐下躲雨,表叔請她進了家門,二人談得融洽,後來竟然以姐弟相認,成了干姐姐、乾弟弟。當晚,干姐姐就住乾弟弟家了。但是表叔也告訴我:30年之後,干姐姐做生意發財了,乾弟弟(我表叔)結婚時,她給了一筆資助,但是後來和乾弟弟聯繫就很少很少很少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以前的人為什麼喜歡認乾親?現代人為什麼不喜歡認乾親?是因為以前的人有感情,現在的人沒有感情嗎?不是的。以前人們喜歡認乾親,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市場不發達,人們需要互相幫助。因為需要互相幫助,所以親人是越多越好。親人少的,就想辦法多認乾親。但是今天市場發達了,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基本上市場都能提供服務,所以人們認乾親的慾望就逐漸消失了。

今天干姐姐再下鄉辦事遇雨,怎麼辦?很簡單,100米內一定有小賣部能買到雨傘。借宿怎麼辦?很簡單,農家樂旅館,一晚100元。

人與人之間的恩惠自古就沒有免費的。在市場不發達的舊時代,恩惠沒有市場價,不知道償還多少合適,所以人情債自古最難還。今天市場發達,商品和服務都有價,少了人情債糾葛,人就活得更輕鬆了。

END

馮學榮

七十年代人

現居香港

中國當代知名作家、歷史學者、科學主義倡導者,懂經濟,會理財。被國內頂尖經濟學公眾號聘為特約撰稿人,並已出版包含《日本為什麼侵華》在內的多部暢銷歷史題材著作,是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加入馮老屍小密圈,與馮老屍緊密交流,

馮老屍常年在圈裡分享大量乾貨

賞馮老屍吃根紅薯,

馮老屍為你寫更多好文

進店選購馮老屍推薦的

物美價廉好東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重農抑商是古代中國人貧窮的根本原因
怎樣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和寫作
遇見晚秋山居
馮學榮: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由鮮花鋪就
董藩:未來20年內,一線城市房價仍將上漲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