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齊宣王:推進齊國文化百家爭鳴,卻犯下三大致命錯誤

齊宣王:推進齊國文化百家爭鳴,卻犯下三大致命錯誤

今天我們講講齊宣王田辟疆的故事。

齊宣王(約前350年-前301年,約50歲)齊威王的兒子,齊桓侯孫子,公元前320年繼位,在位19年。

前面我們講了《齊威王:天下最會當老闆的人》,齊威王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吭哧吭哧打了幾十年的江山,可是到了他兒子齊宣王這代,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有歷史學家說,齊宣王是導致齊國滅亡的罪魁禍首,甚至影響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整個歷程,不是拖延了,而是讓秦國提前統一了中國。咪哥認為,齊宣王於齊國是有罪的,但於大中華民族統一是有功的。

齊宣王的一生,可以用一個成就、三個錯誤、四個典故來總結。

先說他的成就吧。

齊桓侯當時修建了一所世界級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到了齊威王這代,對教育和人才更加重視,所以在原來基礎上大大擴建了這所學校,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到了齊宣王,比他爺爺和他爸更注重教育和文化交流。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比如齊威王喜歡彈琴,齊宣王也有自己的愛好,他特別喜愛文學,因此不惜耗費巨資招天下各派文人、學士來到「稷下學宮」,人數最多的時候有1000人左右。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是戰國時期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齊宣王時期達到鼎盛,當時容納了「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如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輕重家等。只要你有學問,又能吹吹牛逼,不管你是哪門哪派,稷下學宮的大門都會為你敞開,這裡言論自由,想噴就噴,還管你吃管你喝管你住,有機會還能撈個一官半職,甚至輝煌騰達,所以天下文人志士都趨之若鶩,來了過後紛紛表示還要再來,比如最有名的要數韓非子和李斯的老師——荀子,這哥們本來是找過人,15歲就來到齊國,三進三出稷下學宮,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資格最老的老師,還有來自魯國的孟子,在這裡也呆了30年之久,還有申不害、淳于髡(念:chún yú kūn)、魯仲連等各國名人志士。

齊宣王把稷下學宮辦的有聲有色,網路了天下最有名的士人,造就了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

光吹牛逼不行,經營國家最終還得靠實力說話,然而齊宣王在這方面卻暴露了他的智商水平,他犯下了三個錯誤,將齊國乃至整個諸侯國推向了深淵。

接下來談齊宣王犯下的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為了面子不支持合縱抗秦

戰國時期,秦國勵精圖治已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成長為戰國七雄之一,而且還是七雄中最牛逼的那位。歷史上合縱連橫就是講秦國和其他六國之間撕逼的故事。

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公元前318年,六國(齊、楚、燕、趙、韓、魏)商量著一起抱團取暖,聯合起來抵抗秦國,這就叫合縱抗秦(蘇秦倡導),因為齊國這時看起來很強大,大家沒推他做合縱長,而是讓楚懷王出任,齊宣王覺得面子上掛不住,竟然讓齊國從合縱中撤伙,最後導致五國合縱抗秦限於被動,連吃敗仗,秦國因此獨大,最後誰都懼怕秦國,第一次合縱因齊國沒參加而失敗。

第二個錯誤:心胸狹隘,愛記仇

這事發生在第二次合縱抗秦。公元前314年,齊國和楚國建立了盟國關係,但這次合縱又出現了點問題。秦國針對齊楚兩個大國都參加跟自己PK,這哪受得了啊。於是就派張儀去楚國遊說楚國退出,還答應給楚國六百里地,結果楚國人馬上就動心了,立馬宣布與齊國斷交。後來發現秦國只是隨便說說而已,根本沒有想要給楚國600里地,楚國知道錯了後,又派人到齊宣王那賠禮道歉,但齊宣王根本不屌楚國。最後導致跟秦國的戰鬥中齊楚兩敗俱傷。

第三個錯誤:趁火打劫,埋下禍根

也是在公元前314年,這時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乘機發兵干涉,一路向北只用了50天就攻佔了燕國都城薊(念jì,今北京),幾乎滅亡燕國,後被秦國利用,秦國聯合韓魏聯合伐齊,齊國不得不撤兵,齊國這次侵犯燕國為今後的衰落埋下伏筆,30年後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為報此仇,任樂毅為燕國上將軍,統帥燕國及趙、秦、韓、魏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把強大的齊國打得屁滾尿流,最後只剩下兩座小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30年前齊伐燕之仇。雖然齊國管理市場的一個小官吏田單後來收復了這70座城池,幫助齊國復國,但齊國這時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強大的齊國。

關於齊宣王,還有四個有名的典故:

最有名的就是濫竽充數

這個典故被寫進了小學課本里,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講的是齊宣王很喜歡聽人吹竽,而且愛講排場,一次要三百人一起吹,還給這些演員很豐富的俸祿。南郭先生一看有這好處,就主動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這個齊湣王跟他父親不一樣,他喜歡喜歡聽一個一個獨奏,南郭先生聽了後就逃跑了。這個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大家耳熟能詳。

第二個典故: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第三個典故:王顧左右而言他。

齊宣王經常和稷下學宮的人談論政治,一次和孟子談話,孟子對他說:「有一個人,因為要到楚國去,把老婆孩子交託給他的朋友,請予照顧。等他回來的時候,才知道老婆孩子一直在挨餓受凍,那位朋友根本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你說對這種朋友該怎麼辦?」

齊宣王答道:「和他絕交!」

孟子又說:「有一個執行法紀、掌管刑罰的長官,卻連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說這該怎麼辦?」齊宣王回答說:「撤他的職!」

最後,孟子說:「全國之內,政事敗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那你說這又該怎麼辦?」

齊宣王一聽,這不是在說我嗎?於是不好意思的看看自己左右的大臣,故意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第四個典故:君子遠庖廚。

這句典故也是出自齊宣王和孟子之間的一次對話。很多人一直錯解了孟子「君子遠庖廚」這句名言,誤以為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漢應該遠離廚房,而女人才是廚房的主人。其實孟子的原話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說有一次齊宣王看見有人從宮殿下拉過一頭牛準備去殺了祭酒,齊宣王阻止了這個人,說別殺牛,用羊代替吧。(因為齊宣王沒見過羊,見過牛,覺得牛很可憐,不忍心),孟子是對齊宣王不忍心殺牛的評價。

關於「君子遠庖廚」,在《禮記·玉藻》里是這樣說的:「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解釋是,凡有血氣的東西都不要親手去殺它們,也不要去看。用儒家觀點來看,是因為君子善養浩然之氣,那是充滿大仁大義的正氣和骨氣,而殺生和看見血氣之物會沖淡浩然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困在愛你的牢 的精彩文章:

齊相鄒忌: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他偏偏要靠才
當你穿越到明朝,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困在愛你的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