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中止大威力步槍購買計劃

美軍中止大威力步槍購買計劃

來源:支點軍事

美國陸軍認為現役的M16/M4威力不足,想改用7.62毫米大威力步槍,結果採購決策似乎又有變化。

一個月之前,美國陸軍正式提出新式、大威力的步槍競選計劃,沒想到現在這個案子似乎決定廢除,改變決策的原因著實令人費解。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原先美國陸軍自1960年代以後,為了攜彈量和后座力減低的考量,使用的是5.56毫米步槍彈,操作的是M16/M4系列步槍,在當年轉換口徑的時候,就曾經被外界質疑威力是否會減低,不過當時5.56毫米子彈的威力是足夠的,因此幾十年來都沒有其他意見。

關於美國是否需要新型步槍的討論自今年初就開始,許多退伍軍人代表就提過M16/M4槍系有許多缺陷,包括卡彈頻率高,槍管也容易過熱。到了今年夏天,美國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利將軍(Mark Milley)告訴國會,現在戰場環境匹變,各國的士兵防護裝甲性能愈來愈好,M4已經不能穿透許多護甲。因此米利將軍提出引進7.62毫米步槍的想法,不過米利認為,目前還沒必要使每個士兵都換髮新槍,只配發給能快迅反應的特戰部隊。

原本計劃要添購5萬把,但是軍事媒體「火器博客」(Firearm Blog)卻報導,美國陸軍已經取消了7.62毫米步槍購買計畫,而且博客宣稱美國陸軍已證實此說,原因是美國陸軍認為缺乏緊迫威脅,部隊或國防部的支持聲也很少。

該報導提出後,美國陸軍的布萊恩.卡明斯將軍(Brian Cummings)否認此說,他澄清:不能說計劃中止,只是還沒有做出決定。

美國陸軍最近剛購買一批5萬把以上的新槍,是德國的M27自動步槍(IAR),M27自動步槍基於德國赫克勒-科赫公司(Heckler & Koch)生產的HK416突擊步槍,且採用比M4卡賓槍更重、更長的槍管,能夠使用容量為30發的制式彈匣進行全自動射擊,配裝兩腳架、前握把和特里吉康公司(Trijicon)生產的SDO(Squad Day Optic)瞄準鏡。相比於更重、採用彈帶供彈的M249機槍,M27自動步槍雖然不具備火力壓制能力,但精度更好且易於攜帶。在阿富汗戰爭中,由於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易於便攜的特性,深受士兵喜愛。這些步槍口徑為為5.56毫米,所以外界才會判定7.62公釐步槍不買了,不過真實情況依然不明。

現在提到俄制戰機,許多人會以「外形優美」來形容,這是來自Su-27系列戰機的印象,其實以前的俄制戰機外形簡單而粗獷,而Su-27改變了這一切。被西方稱為「側衛」(Flanker)的Su-27戰機,在問世之初著實讓西方盟國大驚失色,它還有許多故事值得聊一聊。

冷戰時期,大部分的蘇聯戰機都來自米高揚-格魯維奇設計局(Mikoyan Gurevitch),簡稱米格,他們生產了許多著名戰機,比如韓戰時期的MiG-15、MiG-17、越戰時期的MiG-21、MiG-23,還有超過3倍音速的MiG-25,使得長期以來,自由世界陣營幹脆把蘇聯戰機都叫米格機。事實上除了米格機之外,「蘇愷」(Sukhoi),也有眾多的戰機家族,比如Su-7、Su-15、Su-22、Su-24等,只是許多戰機僅服役於俄國本土空防軍並未出口,而出口的版本多是戰鬥轟炸機,空戰性能較不靈活,也就沒有什麼空戰紀錄。

但是到了1975年,美國推出F-15鷹式戰機(Eagle)發生了變化,F-15是美國第一種純粹追求空戰性能的超級戰機,在速度、高度、航程、靈活度表現非常全面,使得蘇聯戰機完全不是對手,變得落伍不已,這一點在1982年,以色列與敘利亞爆發的「貝卡谷地空戰」(Bekaa Valley Air Battle)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色列的F-15、F-16在那一天下午,擊落了敘利亞各型米格戰機達82架,而以軍卻無一損失。

蘇聯在F-15問世後不久,很快就發現現役的蘇聯戰機皆非對手,必須急起直追,這就MiG-29與Su-27的研發計劃。這兩種戰機據說引用美國天才研發師泰勒梅特在1970年提出的「最佳進氣設計」,這個設計採取翼身融合,需要電腦微操縱才行,在F-15設計階段,還不具備成熟的飛控系統,所以F-15沒有用上。而蘇聯就引用了這個設計案,成為MiG-29與Su-27的外型來源。

雖然2種戰機的基本外型類似,但是最終結果還是不同。MiG-29的定位是輕型普及化戰機,所以研發進度有危迫性,使得它必須採用科技程度較簡單的中立穩定,以確保飛的安全。而Su-27則在計劃開始時,就必須趕過美國F-15,因此進度也較慢的多。

蘇霍伊設計局在1977年完成了首架原型機T-10,接著在1978年、1980先後完成3架原型機(T10-1、T10-3、T10-4),原本可以進入量產階段,但是蘇霍伊工程師判定, T-10僅達到基本性能要求,絕無法與F-15相抗,特別是發生了前文提到的「貝卡谷地空戰」,更是確定了寧可重新大改,也不應就此量產變成半吊子的方針,於是大膽對T-10進行全面改造,稱為T-10S,這才是後來的Su-27。

Su-27在外型與T-10有幾處明顯不同,包括主翼角度、水平尾翼角度,並把機身後方延長更長,變成Su-27著名的外觀特徵「尾刺」,這個「尾刺」是個非常有趣又聰明的設計,一方面把氣動外型更流暢,同時多出來的空間還能安裝電子反制器、干擾絲和減速傘等裝備,如今剛問世的第5代戰機Su-57,仍看的到這支尾刺。

原本Su-27也是蘇聯的本土製空戰機,沒有想過要對外銷售,但是隨著蘇聯瓦解,俄羅斯共和國恢復,Su-27也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大顯身手了。Su-27在1989年首次參加巴黎航空展,由首席試飛員維克多.普加契夫(Viktor Pugachyov)表演了一段仰角120度超機動飛行而技驚四座,被稱為「普加契夫眼鏡蛇動作」(Pugachev s Cobra),一時之間Su-27成為西方最忌憚的戰機,Su-27的性能確實強大,極速可以達到2.35馬赫,推力與重量比高於1,升限也破了F-15創造的紀錄(雖然只多一點點),能夠攜帶10枚空對空導彈,而且航程很長,無需外載油箱,作戰半徑已達1500公里。如此巨大的戰機,卻有著不俗的機動能力,也成為90年代之後,航展上最耀眼的新星,隨之而來的訂單也就源源不絕。

雖然Su-27系列在全球服役數量很多,也有多起空中遭遇的事件,不過真正開火的作戰機會卻相對較少。目前僅知在非洲的部落衝突中,安哥拉和衣索比亞、厄立垂亞曾經發生過數起俄制戰機之間的空戰,據說衣索比亞的Su-27擊落了厄立垂亞的MiG -29,這是Su-27系列少數的實戰經驗。不過這場空戰沒有什麼指標性,因為雙方的技術都很差勁,兩邊的空對空導彈互射,卻鮮少擊中對方。

Su-27系列有許多的後續改良和延伸型,包括Su-30、Su-33、Su-35,以及對地轟炸專用的Su-34。是俄國目前最倚重的空防戰力,同時以它為基礎設計的Su-57仍然沿用了許多經驗,可見Su-27確實是非常優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亮點 的精彩文章:

美國捅馬蜂窩難收場:引爆中東炸藥桶!俄羅斯坐山觀虎鬥成贏家
美媒:中國單艦戰力不輸任何國家
收到外太空文明信號,霍金警告「不要回答」為時已晚!
聯合封鎖難阻中國新一代隱身轟炸機快速問世,美日抱怨平衡被打破
大量抄襲中國裝備,盟友漸漸疏遠,美媒感嘆:美國裝備製造怎麼啦

TAG:軍情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