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人每天堅持艾灸身體這4大穴位,15天後濕氣全排走!

老人每天堅持艾灸身體這4大穴位,15天後濕氣全排走!

中醫認為,邪濕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濕氣就會入侵人體,讓人產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脹、嗜睡、犯困等癥狀。

夏秋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氣候的乾燥多變,易讓濕氣留駐體內,影響各器官的正常運轉和整個身體的機能。在這個季節,如何驅除體內的濕氣,老中醫推薦,用傳統的艾灸療法最理想的。中醫專家指出,艾灸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常艾灸身體4大祛濕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濕效果。

艾灸身體哪4大穴位?

【穴位1】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穴位2】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穴位3】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穴位4】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除了艾灸,在中醫里還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祛濕方法來進行祛濕,下面簡單介紹幾個常見的祛濕方法:

【2.2.1】運動祛濕

濕熱體質者適合做強度大、運動量大的訓練,如中長跑、爬山、游水、各種球類、功夫等,能夠耗費體內剩餘的熱量,分泌剩餘的水分,到達清熱除濕的意圖。能夠將健身力氣操練和中長跑訓練聯繫進行。

【2.2.2】飲食祛濕

濕氣並非現代才有,古中醫又將濕氣重分為痰濕體質,要祛除身體痰濕,可從食療上下手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可多食:薏米、蓮子、茯苓、蠶豆、鴨肉、鯽魚、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西瓜、白菜、捲心菜、空心菜等。盡量防止吃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其中薏米的祛濕功效最為好。薏米味甘淡,能利水滲濕,就像疏通水道一樣,能將人體內的水濕之氣排出,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也是常用的祛濕食療藥材。

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國薏米,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在眾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顆粒最小的,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薏米的顆粒而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

金沙薏米 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早在宋代就大面積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薏米正是採集於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將薏米、紅豆等洗凈提前浸泡1小時,放入煲中加水煮爛熟開。

薏米粥

材料:薏米50克、粳米150克

做法:做法同上。

【2.2.3】拔火罐祛濕

火罐能夠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免除疲憊、增強體質,然後到達扶正祛邪、治好疾病的意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身好健康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睡覺有這6個「習慣」,那說明你壽命非常很短!
女孩每天泡一杯黃芪水喝,15天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10月初,他堅持用生薑泡腳,一周後身體出現了不少好處!
長壽除了基因之外,你還要做到這幾件事,難怪你活不久!

TAG:健身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