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泥潭深陷,居然還有人要求中國開放槍支?

美國泥潭深陷,居然還有人要求中國開放槍支?

控槍勢在必行,我們無法讓兇手消失,但我們能避免以後不再發生悲劇。

1

愈演愈烈,停不下來的大規模槍擊

上周日,64歲的史蒂芬·帕多克(Stephen Paddock)在位於室外演唱會場地對面的酒店第32層,向聚集的2萬多名觀眾開槍後飲彈自盡。

到目前為止,這起造成59死、527傷的槍擊案,是美國有史以來傷亡人數最多、影響最惡劣的涉槍暴力案件,刷新了1年半前,奧蘭多夜店槍擊案中50人死亡,53人受傷的記錄。

圖:王力宏在微博發聲,「在美國氣氛不穩定,而槍還泛濫的情況下,太危險了。禁槍吧!刻不容緩!」

警方透露,兇手帕多克經濟實力甚佳,擁有豪宅、飛機以及34把槍。雖然美國在1986年後禁止出售可以連發的全自動步槍(之前已擁有的可以保留),但據傳,帕多克在掃射時使用了自行改造的步槍,每分鐘可以發射800枚子彈。

次日,美國著名紀錄片導演邁可·摩爾(Michael Moore)在臉書上發言,稱:必須廢止支持擁槍的憲法第二修正案,他表示,這條「古老而不合時」的法律是在子彈和左輪槍發明之前制定的。

邁可·摩爾是霍老爺非常喜愛的一位關注爭議性社會話題的導演。當年上大學時,一個外教放給我們的第一支電影就是摩爾拍攝的《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1999年,科羅拉多州兩名少年手持手槍、步槍、霰彈槍在校園中隨機射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並造成24人受傷。以此背景拍攝的,直指美國槍支問題的《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獲得了201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諷刺的是,就在摩爾獲獎的同一年,康涅狄格州再次爆發校園槍擊案,兇手手持來福槍在一所小學中射擊,導致包括20名兒童在內的28人死亡。

之後的幾年中,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頻繁發生,一次比一次驚人。

每次民眾都是在感傷,痛苦之後,逐漸遺忘,直到再度發生類似案件,造成更多人傷亡。槍擊案刺激人們購槍自衛,槍支泛濫促成槍擊案,購槍與槍擊互為因果,周而復始,輪迴不止。

2005年,明尼蘇達州一名高中生在家殺死祖父母后,衝到學校殺死師生7人,射傷5名同學。

2007年,23歲的韓裔男生趙承熙手持兩把手槍,在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瘋狂射殺32名路人,另有23人受傷。

2008年,一名男子闖入北伊利諾伊大學大廳內隨機開槍,造成5人死亡,16人受傷。

2012年,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電影院中,24歲的兇手向觀眾掃射,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傷。他在事生前的兩個月從網上訂購了7000發子彈,均為合法購買。

去年,一名29歲的兇手在奧蘭多一家夜店中掃射,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傷。在本次賭城慘案發生前,奧蘭多槍擊案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起單一嫌犯大規模槍擊事件。

2011——2015年,美國每年因槍擊死亡的人數都在3萬人以上,並且逐年上升。

發生頻率越來越密集,死傷人數不斷刷新,發生在燈塔國的槍擊事件在吃瓜的中國群眾看來也是觸目驚心。

每次提到禁槍,就會有人拿出里根遭槍擊後的那句話說事:是人殺人,不是槍殺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你禁止了槍,兇手還是會用菜刀、磚頭、鎚子殺人。然而菜刀、磚頭、鎚子首先是工具而非武器,殺傷力有限。畢竟,你隔著一條街扔磚頭,砸不死五十多人。

以「槍不殺人」來試探人心成本太高,只怕壞人還沒被教化,好人就先死光了。

霍老爺贊同摩爾的言論:控槍勢在必行,我們無法讓兇手消失,但我們能避免以後不再發生悲劇。

2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不可收拾

連岳先生是位著名的擁槍派。

去年,一名女孩在北京如家和頤酒店遇襲,連岳發表文章稱最好的自衛辦法是像美國一樣開放擁槍權,讓體力處於弱勢的人也能保護自己。對於這種典型的臆想言論霍老爺也是醉了。

在Youtube上搜索「Is China safe?」,你會看到多支在華外國人拍攝的視頻。他們眾口一詞的認為:除了小偷和詐騙極多,在公共安全方面,中國首屈一指(extremely/incredible safe)。單身女性能夠毫不膽怯的深夜外出,這是無論在美國,南非甚至歐洲都達不到的。

當然,對於中國治安好五倍,單身女性可以隨意深夜外出,這一點,我認為過於溢美了,因為中國猥褻女性的事件也層出不窮。

中國治安的唯一優勢,其實也是很多網友提到的,大家談到中國之所以令人感到安心的一個首要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禁槍的國家。

持槍帶來的安全感跟禁槍帶來安全感相比,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

美國也不是不想控槍,而是由於歷史原因而身陷槍支泛濫的泥潭不可自拔。就這樣,連岳居然還要以美國為圭臬,認為槍支自由是公平的體現。

和連岳有著同樣想法的是他極力支推崇的川普大帝。他曾驕傲地聲稱自己經常佩戴手槍。在選舉時他還以此遊說選民:如果希拉里當選,你就要交出你的槍了。當選後,川普甚至簽署了一項法令,取消奧巴馬時代對正在接受精神病治療人士購槍的限制。

在大規模槍擊事件上,川普和奧巴馬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角。去年,奧蘭多慘案發生後,奧巴馬說:這場大屠殺又一次提醒我們,一個人持有武器的人在學校,在教堂,在劇院,在夜店去射殺民眾是多麼容易的事情。」

而川普的反應恰恰相反:「應對大規模槍擊的辦法就是讓更多的市民擁有槍械。假如受害者和襲擊者能夠互相開火的話,巴黎和聖貝納迪諾的襲擊遇害者就是少得多。」

奧巴馬和川普的政治立場且不談,但是在禁槍的問題上,川普完全搞錯了方向。

事實上,在本次賭城慘案中,川普的理論被啪啪打臉。很多當事人表示:攜帶的槍支不敢掏出來,因為怕被警察當作同謀擊斃。而且兇手在32層樓居高臨下射擊,使用的又是連發步槍,一掃一片,群眾只能任人屠殺,根本沒有反擊的可能。

看到了嗎,這就是槍支泛濫的危害,對於一個良善的人來說,即使擁有槍支,他也不會用槍去傷害誰,但對於一個惡人而言,槍支卻可以把他的惡儘可能的放大。

圖:川普總統夫婦,副總統彭斯夫婦率官員在白宮南草坪為拉斯維加斯星期天槍擊事件的受害者默哀

柯林頓和奧巴馬都對控槍做出過巨大努力。1994年,美國國會制定了全國範圍內禁止銷售可填裝10發子彈以上的彈匣。去年,奧巴馬更是三次淚灑控槍發布會,痛斥痼疾。

擁護槍支自由的人總是提起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 「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容侵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說,民眾有權反抗暴政,這正是人民持有武器的最根本的理由和依據。

然而,這種叢林時期遺留下來的法律早已脫離時代。

曾經的美國政府既小又弱,法律形同虛設,也無力保護民眾,只能給民眾以自衛權。

我們看早期西部電影,經常有兩個槍手對決,比誰出槍快,誰輸了誰就倒下,贏家為王。

這看起來很酷,實際上很不美好,因為當時的美國西部,一個小鎮可能只有一個騎警,還有可能被嚇跑了,實際上是一種治理真空狀態,那麼當然,誰拳頭大誰有理。

這是一種典型的叢林社會形態,暴力成為唯一的法律,濫用私刑也比比皆是,這樣的社會,足以為我們今天所師法嗎?顯然是不能的,這樣的社會運行的成本太高了。

如果將槍支管制問題簡單歸結為民主和人權,那英法、加拿大等國家對槍支的嚴格管制就很難解釋了。

遺憾的是,美國從建國至今民間積聚下來3億多條槍,已經到了無法禁止的地步,你總不能強行收繳吧。更糟糕的事,無論是控槍還是限制子彈,每次政策收嚴,反而會造成加速搶購。本次賭城槍擊案發生後,美國槍械類股票上漲2%,恐懼心理下,居民更願意買槍,這次兇手用來改裝槍支的「肩托」已經脫銷,因為很多人擔心一旦開始嚴控這個改裝設備,會再也買不到了。

除此之外,更有坐擁數百萬會員的「全國步槍協會」(NRA),以及槍支製造商、槍支銷售商等利益集團插手使得控槍立法屢屢受挫。

而槍支自由的結果,美國人得到了自由和民主了嗎?沒有,實際上,美國是一個典型的警察國家,警察權無限擴大,眾所周知,美國警察在執法時,你稍有異動,警察就可能開槍,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槍支自由。既然人人都可能獲取槍支,那麼警察當然默認為他執法的每個公民都是潛在的持槍者,自然要給予警察開火權,而實際上,在這一邏輯之下,傷害的正是大多數美國良善公民的自由,他們被迫為槍支自由買單,要讓渡更多的自由給警察,以確保安全。

槍支自由導致了自由缺失,哪來的什麼人權自由?

所謂的槍支自由就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難以控制,更何況這個盒子在美國已經打開兩百多年了,早已積重難返。

03

支持持槍自由多是葉公好龍

當年觀看紀錄片《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開頭的部分。一家銀行兼槍支製造商為了吸引客戶而提供了開戶送槍的活動。邁可·摩爾用數十分鐘就辦完了手續後,馬上得到了一支長槍。他頗具諷刺的說:在銀行送槍,會不會有點危險啊?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槍支泛濫的程度。在沃爾瑪、Kmart一類的超市陳列著各式槍支,子彈大約40美分一枚,此外還有眾多的網路銷售網點。在前文提到的大規模槍擊案中,大多行兇者的槍支彈藥都是合法購得的。這次槍擊中,帕多克使用的輔助射擊穩定裝置,不到100美元就可以買到。

其次,美國的貧富差距使得持槍問題變得更為嚴峻。

很多人拿高持槍率,低犯罪率的瑞士,加拿大與美國比較,試圖證明,槍支自由的可行性。但真實情況是,北歐和加拿大都是高福利國家,沒有美國那些恐怖的貧民聚居區。還記得電影《甜蜜蜜》中,老江湖曾志偉被一個搶香煙的黑人小孩一槍打死,大多數犯罪的動機都是因為窮。

居住在富庶灣區的高曉松大可大談民風淳樸。

可如果去到紅脖子的得州,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得州不僅允許公開攜槍,還允許open carry(公然掛在腰上告訴你老子有槍)。

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更是槍支管理最為寬鬆的州之一,在網路或是槍展上購買槍支,甚至都不需要背景調查。我的朋友說他在得州從不敢按喇叭,生怕會激怒什麼人端起著槍就給你一發。

上個月,川普簽署了新的旅行禁令,阻止了9個國家的人進入美國,這企圖將潛恐怖分子擋在國門之外。然而,在10月的第1天就發生了拉斯維加斯槍擊案,這真是極大的諷刺。辛辛苦苦頂著冷嘲熱諷發布禁令,哪想到最危險的是自己人。

中國在1992年全面禁槍前也曾開放過持槍。當時的亂世是個什麼情況,見《三體》第一章。

雖然如今的中國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還是慶幸咱沒有開放擁槍吧。慶幸醫護人員不用穿防彈衣上崗;慶幸沒路遇城管小販火拚;慶幸要求讓座的大爺沒掏出格洛克;慶幸老媽去跳廣場舞時沒被AK47橫掃。

所以,別再琢磨什麼擁槍了,還是快快樂樂打氣球,贏娃娃吧。

祝大家長假打氣球快樂。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財富雜誌 的精彩文章:

有這麼多匠人,為何日本這些大企業還是要崩盤了?
月餅證券化?月餅隱藏的趣味金融知識,你知道多少?
神操作:一家三口看央視炒股,10年資產翻20倍
與人工智慧交手,你能怎麼選?
世紀難題:房子已死還是黃金已死?

TAG:新財富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