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應該知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全過程

你應該知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全過程

編者:大話正史系列,講的都是正經的歷史,講的正不正經,你看看就知道。本文所有史實都出自專業歷史學家的手筆,絕無瞎編亂造,絕不採用非專業來源的網路資料。我們只是歷史的搬運工。

1、鴉片戰爭的化學反應

一般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從1856年開始。然而事情依然要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1842年戰爭結束,清朝被打趴下了,跟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被逼對西方世界打開了一絲門縫。這一絲門縫,也像潘多拉盒子一樣,一旦開啟就無法回頭。

南京條約里,割地賠款這個不說,主要是五口通商。意思就是以前英國人,只能在廣州一個地方做生意,現在可以到五個地方做了。這五個當中,值得一說的就是上海。那時候,上海還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縣城,遠不如其他幾個地方。

上海的背後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商品經濟的基礎很好。一群跟洋人打過交道的廣東商人,很快在上海找到了發展機遇。不過幾年,上海的對外貿易總額就超過廣州,成為最重要的貿易口岸。

這時上海還不讓洋人進城。洋人只好城外自己建房子,自己管理,便慢慢發展成了租界。租界外面是華界,華界也學租界。整個城市都以租界為模板,迅速發展起來。上海一躍成為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越來越重要,在近現代中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南京條約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

然後再說其他一連串更有趣的後果。五口通商了,船來了怎麼停,怎麼交易,怎麼收稅,總要一些更細的規則。第二年,談出個《虎門條約》,除了這些細則外,還有一條叫片面最惠國待遇。意思就是,以後清朝給別國的好處,英國也要沾光。這個「魔法」條款,就厲害了,變幻無窮。

英國人來了,其他人自然也要來。第二年,1844年,美國人來了,簽了個《望廈條約》。要求基本和英國人差不多。但想到,以後情況變了肯定很多條款細節要改,不如一勞永逸,便加了條12年後可以修改條約的規定。這也就是為什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從12年後拉開序幕。

法國人也來了,簽了個《黃埔條約》。要求也基本和英國人差不多。但法國是羅馬天主教的護教國,傳教是他的責任。因此,加了一條,可以在五個通商口岸建教堂傳教。法國的本意,也就傳天主教。但根據最惠國「魔法」,新教也名正言順地進來了。

然後化學反應漸漸醞釀。上海的崛起,對應的便是廣州的沒落,對整個華南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窮秀才在廣州幾次考科舉都沒考上,撿了一本新教的《勸世良言》,幡然悔悟,回村傳教去了。這個窮秀才,就叫洪秀全。

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咸豐繼位。第二年,洪秀全在廣西起義,兩年里竟然越做越大,打下武漢後,順江而下定都南京,稱太平天國。同時安徽河南的捻軍起義。這便第二次鴉片戰爭前,清朝國內岌岌可危的狀況。

外面的世界又怎樣呢?西方的工業革命已基本完成,槍炮輪船更新換代,實力大有長進。而清朝在戰後,卻低下頭來當起了鴕鳥,假裝什麼沒有發生過。有人說有魏源啊。沒錯,能數得出名字的,大概有一隻手吧。通商口岸也是陰奉陽違,除了上海,其他都是一團糟。

如果說,鴉片戰爭雙方還在一個量級上,那這時就已經不是了。認真看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會發現很多戰爭都沒有記錄傷亡,大概因為實在不好意思寫上一連串的「0死0傷」吧。

(太平天國起義油畫)

2、死不交涉的六不總督

到1854年,英國人根據最惠國「魔法」,滿12年要求修改條約。主要是想要再多開些口岸,清朝自然不同意。過兩年,美國人也滿12年了,便跟英國人一起要求修約。清朝沒有外交部,便讓兩廣總督葉名琛來主管這個事。葉名琛毫不猶豫,統統拒絕。

這時發生了「亞羅號」事件。一艘掛著英國國旗的中國鴉片船,被中國水師查扣了水手,英國國旗扔地上踩了幾腳。葉名琛沒協調好,英國人就出兵進攻廣州。就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當然只是一個借口而已。在這之前,還有個馬神甫事件,就是一個神甫違規跑到廣西傳教,被縣官整死了。這個小事,就是後來法國人出兵的借口。

1856年10月,英國人率3艘軍艦,2000人進攻廣州。攻破廣州新城,葉名琛逃到老城裡躲了起來。這時英國人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進城的問題。原來,洋人不讓進廣州城,只能在城外活動。葉名琛拒絕了,因為中國人太不習慣洋人了。

英國人攻佔了一些炮台,分散了兵力,並不敢大肆進攻。這年末,廣州十三行的洋樓被燒了,只好退出廣州。而且,英國國內的意見很糾結,上議院微弱優勢贊同行動,下議院卻反對。這年底,英國跟法國達成了協議,雙方一致行動,美國也表示支持,只是並不出兵。

一直到第二年的11月,英國人打打這打打那,給葉名琛施壓。葉名琛就只有兩個字:拒絕。尤其,這時英法美提出了一個更敏感的要求,就是要派使者進駐北京。洋人也察覺到了,每一次談判背後,都是要聽皇帝的意見,太費周折。要是有人在京城,消息就靈通多了。然而,咸豐皇帝死活不許,心想洋人見面不下跪可怎麼辦,萬一有人跟著學壞可怎麼辦。

11月,英法美俄的四國公使,先後到了香港會晤。俄國因為東北邊界問題也參與進來了。四國商議後,決定再打廣州城。英法集結了5000多人的聯軍,12月28日炮轟廣州城。隨後廣州投降,葉名琛被抓。英法佔領了廣州城,進行殖民統治,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葉名琛被送到印度,1年後死去。葉名琛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成了洋人眼裡死不交涉的代名詞。

(六不總督葉名琛)

3、敢於一戰的天津條約

雖然打下了廣州,但沒人能跟皇帝去交涉,只好轉移到上海。軍艦開過去,英法美俄四國一起要求皇帝派全權大臣到上海談判。咸豐皇帝拒絕說,你們回廣州,回黑龍江談去吧。英法聯軍北上,到達天津大沽口。咸豐依然很硬氣說,交還廣州,釋放葉名琛,再說別的。

1858年5月,英法聯軍攻佔大沽炮台,幾天後抵達天津城下。只好求和,咸豐派大學士桂良全權辦理。桂良便挨個跟四個國家簽訂了《天津條約》。俄國還趁機強迫黑龍江將軍簽了個《璦琿條約》,划走大片領土。

7月,英法船隻離開天津。然而,皇帝馬上就反悔了,反覆要求桂良去協商。主要是天津條約中的兩個事,一是派使者常駐北京,二是新增內地口岸和到內地傳教遊歷。要是首都人民和內地人民跟著洋人學壞,可怎麼辦?桂良心知,剛簽的條約怎麼反悔,費了大半年也談不下來。

兩國簽約,並不是雙方談好就行了。談好後,分別送到兩國政府簽字畫押,再碰面互相交換,這個條約才正式生效。四國都要求換約必須在北京進行。打的算盤是,在北京換約的時候,就把使館建立起來了。不然按清朝敷衍拖沓不配合的勁,多少年也建不起來。

咸豐皇帝堅決反對,要求在上海換約就行了。雙方扯了一陣子,突然俄國在北京換約成功了。原來俄國人早在康熙朝就打過交道,那時便在北京留下了一些俄國人,並建了東正教教會,一直延續下來。俄國人使了個詭計,直接任命教會的人當公使。人都到了,只好換了。

這下英法美就炸了。英法軍艦開到大沽口,要求進北京。咸豐只好鬆口了說,你們就別走大沽了,從北塘下船,人少一點,來北京吧。英法不理,堅持要走大沽。清軍為了防禦,在大沽口放了木筏鐵鏈當障礙物。

1859年6月25日,英法13艘兵船闖入大沽口,邊拆除障礙邊前進。突然岸邊一個個草席紛紛掀起,像變魔術似的露出一排排大炮,頃刻間大炮一起開火。英法軍艦受阻於鐵鏈,不便行動,被擊沉4艘,俘獲2艘,其餘受傷退去。隨後,聯軍派千餘人,強行登陸,向炮台進攻。哪知海邊都是泥灘,行走困難,又被炮火和清軍攻擊,只好撤退。

這一仗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獲得的最大勝利,聯軍死94人傷300多人。統帥僧格林沁受到咸豐嘉獎。僧格林沁說,這一仗能贏,主要是洋人太驕傲輕敵,不信中國敢於一戰。

(大沽口之戰)

4、毀於多慮的圓明園

這一戰後,清朝趕緊與美國公使聯繫,與美國在北塘換約,要他勸和英法兩國。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英國內閣經過8天的會議,最終決定對中國增兵。當然,聯軍從大老遠跑過來,需要很長時間。

而且,英國人也很擔心戰爭把中國徹底打亂了,生意就做不了。以前說過,英國是以商立國的,凡事都要圍繞著商業。英國外相,不斷強調,戰區限定華北,一旦達成目標,立刻退出。目標除了新增的道歉、還船、賠錢外,主要依然是進京換約,常駐京師,履行天津條約。

咸豐皇帝好不容易贏了一場,心裡也硬氣了些。允許新開了台灣幾個口岸,其他要求一律拒絕。英法經過大半年的調兵遣將,英軍佔領了大連,法軍佔領了煙台,集結完畢。6月26日,英法政府通告對中國宣戰。

7月英法艦隊,在渤海灣集結,英軍艦船173艘,兵力10500人,法軍艦船33艘,兵力6300人。這等規模和架勢,中國人可是頭回見到。而且就在這時,俄國佔領了海參崴,雙方談判鬧崩了。俄國人帶著京津的地圖,就上了聯軍艦船。隨後,聯軍佔領北塘,佔領大沽,佔領天津。

咸豐皇帝只好派大學士桂良去天津議和,英法的所有要求全部答應,包括新增天津口岸,增加賠款,一概同意。然而,隨著各地援軍趕過來,咸豐又矯情起來了,說必須先退兵,大連煙台都要退兵,才能簽約。甚至下詔,要親統六師,直抵通州,以伸天討。

英法一看,桂良也作不了主,率軍向通州進發。眼看就要進入北京了,咸豐只好派了個親王和兵部尚書再去議和。終於來了重量級人物,英國領事巴夏禮同意在通州會談。誰知清軍翻臉,統帥僧格林沁將巴夏禮等39人俘獲。當日,雙方交戰,英法聯軍3500人大敗清軍20000人。清軍退到八里橋,再敗。

咸豐皇帝從圓明園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命恭親王打理後事。聯軍通告恭親王,必須五天內,送還巴夏禮,否則一定攻進北京。這時聯軍已到朝陽門外,恭親王說,好吧,你們先退兵,馬上就放巴夏禮。恭親王以為說同意就行了,不知道洋人是很較真的。5天後,聯軍沒有見到巴夏禮,發兵前進。

恭親王還在傻傻地玩老把戲,說你們別來,巴夏禮馬上送回去。還讓巴夏禮寫封書信,意思是一切平安。聯軍又等了5天,依然沒見巴夏禮,再也耐不住了。在安定門外、德勝門外擊敗清軍,一路往西攻佔了圓明園。恭親王逃往長辛店。第二天,攻佔了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第三天,攻佔了靜明園。巴夏禮這才被釋放回來。

聯軍在幾個皇家園林里大肆搶劫。英軍統領公開拍賣,所得共約9萬3千金元。不知道現在值多少,但肯定是非常多。10月13日,北京安定門開啟,聯軍進入北京城。進城後,英國人反覆向法國人建議一起去毀掉圓明園,法國人不同意。終於,英國人決定自己去,10月18日,縱火焚毀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

關於英國人為什麼特意要去焚毀圓明園,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毀滅罪證。有說是因為虐囚而報復。有說是對大清國的威懾。有說法國想燒紫禁城呢,英國人不讓。有說英國人有縱火傳統。希望歷史學家們對此早日有定論。

我個人認為,最合理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英國人起了貪念,想起還有很多好東西,想要再去搶一次。對於講究利益的英國人,這是最切實的,而縱火只是有意無意的結果。

幾天後,恭親王回來,跟英法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同時交換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其實差不太多,不過是增加天津通商口岸,賠款多一點,再加了個華人勞工出口,基本就是天津條約的翻版。俄國人也過來湊熱鬧,也簽個中俄《北京條約》,承認了之前的《璦琿條約》,趁火打劫成功。

11月,英法退出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然而,逃到承德的咸豐皇帝,再也不想回來了。直到第二年8月駕崩於避暑山莊,年僅31歲。這位執拗的咸豐皇帝,一輩子也沒有見過不下跪的洋人。他擔心跟著學壞的老百姓,並沒有學壞,因為洋人是洋人,自己該跪照樣跪。

原來,這一切不過是多慮一場!

(咸豐承德寢宮煙波致爽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樂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雨花台之戰:太平軍與清軍之間最為慘烈的一戰
李鴻章大年初一為什麼府門大閉不見客
蔣介石的「禿頭」,真的是花柳病後遺症嗎?
左宗棠李鴻章爭霸三十年
二戰後蘇聯為何沒能征服土耳其?

TAG:樂樂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