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達200個億的醫用膠片市場,要徹底崩塌了!

高達200個億的醫用膠片市場,要徹底崩塌了!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醫學影像服務中心唯一擁有500例病例+徵象及專題講座。

賽柏藍器械據億歐網、春語者的歌公眾號綜合整理

醫用膠片,市場高達200個億,但現在真是要徹底崩塌了!至少半數企業要倒閉,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膠片。

過半數廠家要倒閉

據億歐網預測,傳統膠片廠商50%-70%倒閉,出現大批「無膠片」醫院,電子膠片(或者叫數字化影像)和數字化遠程應用更加普及。

傳統膠片領域四大家族KFAK其實早已在國際市場轉型數字化——本質是去膠片化。

歐美早已普及醫學影像的數字化傳播,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看看歐美的大型醫院,數字化傳播和數字化閱讀已是主流,甚至柯達因為轉型過慢而破產,其出售傳統膠片業務卻在中國市場繼續增長,所謂「中國特色」的膠片市場包被詬病,一個利益驅動下的所謂龐大「需求」,還有數十家紙膠片和藍光膠片替代廠家所謂「創新」,畸形繁榮的中國醫療膠片市場,可能在2016年開始真正的顛覆。

喪失四大價值

作為檢查憑證的功能,傳統膠片已不能滿足需求。隨著各種高端CT、MRI、PET-CT、四維彩超等設備的應用普及,動輒數百MB容量的臨床影像數據(包括其三維、後處理彩色圖像,甚至視頻)已不能通過幾張傳統膠片來傳遞,專業影像醫生需要看到完整的基於DICOM傳輸的數字影像甚至VR圖像,而複製光碟和優盤完全沒有傳播的便捷性.....大型影像設備動輒數百萬數千萬,忙碌的設備使用者也沒有時間等待USB介面插上U盤來"loading"。

作為閱讀介質的功能,專業性上傳統膠片遠不如醫用豎屏的顯示層次,方便性上,傳統膠片不如到處都是電腦顯示屏、IPAD、手機屏,影像雲技術的進步讓多屏顯示、隨時隨地成為可能。

作為傳輸和存儲的方式,傳統膠片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的病人等待時間和護士分工時間;而數字化的DICOM圖像,有網路的地方就有傳輸,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限制,影像雲廠商的技術進步為傳輸和私密性提供了可能,電子膠片(或者叫數字化圖像)還促進了遠程諮詢、診斷業務普及。

作為收費憑證,唯一障礙是基於醫療保險和報銷,大部分省份能報銷傳統膠片不能報銷電子膠片費用,政府主管部門也是心中嘹亮,上海已取消傳統膠片收費,浙江、北京即將出台政策,靠潛規則生存的傳統膠片正在被行政收費手段回歸本位。

隨著技術的成熟,2016年電子"膠片"必將橫空出世,客觀分析,以利益瓜葛較少的基層和民營醫院可能最為積極,以信息量大的高端檢查(比如胎兒四維彩超、三維處理圖像、腫瘤圖像後處理等等)可能加速拋棄刻錄光碟的做法;考慮互聯互通和軟體廠商平台的兼容性,價高的怕價低,低利潤的怕免費送的,預測網路初裝費免費+電子膠片按數據流量和增值服務收服務費的模式最終勝出。

技術領先的背後還免不了需要大量經濟投入培養用戶習慣,但是一場數字化的革命終將無法避免的開始落地。

市場份額200億

春語者的歌公眾號分析,2016年,中國內地消耗醫用塑料膠片總額超過200億元。

醫學影像早已進入完全數字影像時代,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已經具備PACS系統,「醫用膠片在我們醫院是不需要存在的」,很多臨床醫生、影像科醫生、醫院領導都持同樣的觀點。對膠片的依賴早已不是臨床醫生和病人,而是傳統習慣和商業鏈。

雲膠片開始出現。2015年3月,累計已有至少二十家企業響應和推出雲膠片解決方案。

如今我國的膠片市場,顯然已經到了市場後期,價格越來越亂,品牌越來越多,本身也失去了原先的使用價值。

自從CT設備升級到十六排及以上,病人每次CT檢查的影像少則三百幅,多則二三千幅,實質上膠片早已不可能承載足夠全面和有用的影像信息,電子化載體成為自然的需求和趨勢。

影像掃描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後處理和分析技術突飛猛進,影像工作者考慮的是,影像序列是否完整,掃描方法是否合理科學,瀏覽工具是否快捷完善,病情是否有發展,是否確實有必要重新做一遍檢查。

藉助於區域PACS和雲影像技術,影像醫生已經可以診斷和審核全區域的病人影像,甚至遠在西藏、新疆的病人會診請求。在這樣的大環境里,自然不會有塑料膠片的生存空間!(感謝原發平台的資料)

關注【醫學影像服務中心】,你會更加了解我們影像行業里的那些事!小編微信:yxyxfwz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影像服務中心 的精彩文章:

少見的骨病例,但是過目不忘!
顱內病例精彩賞析
目前關於肘關節MRI講解的最好課卷,值得一看
急性闌尾炎的CT診斷

TAG:醫學影像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