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過勞死」和他們平時生活 工作壓力大有關?

日本「過勞死」和他們平時生活 工作壓力大有關?

日本人不苟言笑的性格對事情過度認真,國土面積小,1平方公里里有2000人,一個十字路口紅綠燈就要走過1000個人,社會競爭壓力大,文化程度普遍的高和集中,就業壓力大競爭激勵,日本自殺率世界第一,印象中的日本人追求虛榮物質享受。圖為日本東京地鐵車廂內,上班一族也是人擠人狀態。

據悉,多家日本主流媒體10月4日報道,日本放送協會(NHK)近日披露了一起社內職員過勞死事件。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她的死因系過重勞動引發的充血性心衰,這名31歲的女記者在死前一個月內曾加班長達159個小時。圖為 受雇於NHK的記者佐戶未和,圖片來自網路。

說到「過勞死」,不少人會快速直接地想到日本。人們常說,日本是「拼」出來的國家。是的,正是這群勤勞的「工蜂」,創造了日本戰後經濟飈速發展的奇蹟,與此同時,一個新的用「和制漢語」表現的社會現象——「過勞死」,也開始頻繁出現。圖為日本東京晚上九點鐘上班一族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事實上,日本在1947年出台的《勞動基準法》中,就明確規定了每天工作8小時的標準。但是,一直以來,這項規定都是形同虛設。如今68年過去,日本人頻繁加班到深夜猶如家常便飯事。圖為日本東京警察星期日還在加班。

日本人真的有那麼多的工作需要拼上性命來做嗎?並非全部如此。2013年,日本每小時勞動生產價值為41.3美元,還不到歐洲挪威的一半。可見其工作效率並不高的。圖為日本東京百貨公司門前舉著廣告牌的推銷員,每天工作十小時。

有意思的是,「加班」,用日語漢字表示叫「殘業」,翻譯成為中文才叫「加班」。這樣,同一個現象,在日本人看來,一天下來,自己還有一些「剩餘的工作——『殘業』」沒有完成,所以下班後繼續完成,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圖為大型商業區,穿戴整齊的一名保安員,畢恭畢敬的站在商業區大門外執勤。

中國人認為,「加班」是自己工作以外的「增加的工作」,是被動的勞動時間。這種認知上的不同,讓日本人普遍認為加班是努力勤奮的象徵。圖為日本京都「黃包車」夫態度非常認真,熱情,邊走邊給遊客講解京都歷史。

日本人過分注重「集體主義」,許多職員即便在下班時間內完成了手頭上的工作,也會等同事領導們一起下班,絕不單獨行動。這種「集體主義」即便在休假中也依然束縛著他們。圖為日本京都懷石料理店,日本廚師一邊給顧客煮食物,一邊不停的給顧客講解懷石料理的真髓,真可謂是服務到家了。

據日本《讀賣新聞》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員工只用到了一半假期,三分之二的人不願意休假,他們認為休假會給其他員工帶來不便。在日本,想要融入公司小團體,下班後一起喝酒是必需的。圖為日本餐廳的女服務員跪式服務。

下班後的酒場如戰場,絲毫沒有比工作輕鬆。因此在深夜裡,人們總能看到一些西服革履的職員爛醉如泥睡在大街上。第二天一早,還未從宿醉中完全醒來的他們又要準時到達公司,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據日媒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新進職員認為下班後與領導、同事們一起喝酒仍然是屬於工作的一部分。員工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圖為日本大坂街上小食店,店主都是在早上五點鐘開始進貨,烹飪食物,一直不停的忙到晚上十點鐘收工。

據悉,2013年,日本有133人死於「過勞死」,另外因「過勞」而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達到了63人。這已經是日本連續12年「過勞死」人數超過100人。日本也推行過鼓勵按時下班的政策,但中央政府部門帶頭還真是頭一次,也可見其決心。但是,這一舉措究真的能夠改善日本人「工作至死」的現象嗎?圖為傍晚的京都,濃妝艷抹的藝妓匆匆出沒於花間小路,為生存去趕好幾個場,看年紀也不小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張藝攝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揭秘孟加拉人民頭頂重物似「樹木」般的秘密
中秋節,一碗龍船飯 吃出豪氣范
國慶節,自駕去江西看最美的篁嶺曬秋
專業劇團到鄉下演出,台下觀眾寥寥無幾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