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湖邊鮮為人知的古園林系列——江南三大藏書閣中唯一的倖存者

西湖邊鮮為人知的古園林系列——江南三大藏書閣中唯一的倖存者

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1. 江南三閣各自的命運

江浙一帶自古多文人,有藏書刻書之風。

明清以來,藏書之風尤盛,也隨之出現了許多藏書建築。

僅以杭州為例,丁丙的八千卷樓、孫宗濂的壽松堂、杭世駿的道古堂都是在當時較為著名的藏書樓建築,但經戰火,大部分的藏書樓建築都未能保留。

如今,在杭州保存最為完善、較為著名的是皇家藏書樓文瀾閣。

文瀾閣

文瀾閣建於乾隆四十七年,原址為聖因寺,後寺內部分改建為文瀾閣。

文瀾閣是作為存放《四庫全書》之用的七大藏書樓之一,由於其地理位置,杭州文瀾閣與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又合稱為江南三閣。

復建的文宗閣

此外,清政府又在北方建北京紫禁城皇宮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瀋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合稱「內廷四閣」;(又稱「北四閣」)。

江南三閣中的鎮江金山寺的文宗閣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毀於咸豐三年(1853年),中經嘉慶、道光兩朝,2010年3月開始復建,歷時一年多時間,總投資2000餘萬元。

復建後的文宗閣基本遵循了歷史原貌。

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開始設館,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攻入揚州,文匯閣及其藏書一起毀於戰火之中。

同樣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文瀾閣被毀,但是光緒六年有幸得以重建。

現在的文瀾閣則是在光緒時期的建築基礎上修繕的,目前僅只有一層修繕完畢得以開放,《四庫全書》則被保存於浙江圖書館內。

2. 文瀾閣的歷史發展

文瀾閣前身為清康熙行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

據《浙江通志》載:「西湖孤山之陽,康熙四十二年,聖祖仁皇帝省方南巡兩浙,官民欣忭愛戴,恭建行宮以為駐蹕之地。」

康熙之後,行宮閑置,雍正五年(1727),撫臣李偉奏請改為聖因寺。

乾隆十六年(1751),在聖因寺西復建行宮。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頒詔:「杭州聖因寺後之玉蘭堂著交陳輝祖、盛住改建文瀾閣。」

玉蘭堂位於御花園內,因其逼近山根,地勢潮濕,難以藏書,後改在玉蘭堂之東藏經堂後興建文瀾閣。

清乾隆四十九年,興建文瀾閣,收藏《四庫全書》等書籍。

1861年太平軍攻佔杭州,文瀾閣一度被太平軍用作軍營,於是閣書無人管理,以至「閣雖存而棟宇半圮」,所藏圖書亦部分散佚。

光緒六年(1880),浙江巡撫譚鍾麟奏請重建文瀾閣,光緒七年(1881)九月落成。在原文瀾閣的基址上重建書閣,並添建一些附屬建築。

3. 文瀾閣的園林布局概覽

乾隆時期的文瀾閣平面布局情況據乾隆《兩浙鹽法志》記載及浙江圖書館藏《西湖勝跡圖》所示:

浙江圖書館藏《西湖勝跡圖》中的文瀾閣平面布局

乾隆時期,緊靠行宮中軸線的東側就是文瀾閣,並有門道與中軸線相通,後側有方形石庫門與孤山後苑相通。

各進建築物之間設有假山、亭台、迴廊和水池等園林建築。

《西湖行宮圖》中作為乾隆行宮的文瀾閣前身

文瀾閣的建築仿寧波天一閣形式,為結構六開間樓房,外觀二層,中實三層。頂層通作一間,取「天一生水」之意,底層六間,取「地六成之」之義。

文瀾閣的建築

文瀾閣主軸線上自南向北有:過道房(茶膳房)、東西廂房、垂花門、趣亭、月台、御座房、長廊、御碑亭、大池、文瀾閣,東西圍牆兩側為更道。

文瀾閣主軸線東側,為聖因寺原有建築,自南向北有聖因寺頭門、天王殿、佛殿、澄觀堂、宮門和龍牌宮。

文瀾閣主軸與東軸線之間,設有觀音殿、羅漢殿等建築。

復建後的文瀾閣園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既有皇家建築均衡對稱、莊重嚴謹的特點,又有江南園林清幽雅緻的意境。

文瀾閣主體建筑前鑿池蓄水,水與西湖相通。

在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主閣、水池、御座房、假山、垂花門,其東西又對稱布置御碑亭、月台,游廊、趣亭。

假山洞壑、水池曲澗、迴廊跨橋,把藏書樓營造成清幽雅緻的江南園林。

文瀾閣是杭州保存最為完整,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古典園林建築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還珠格格劇中人物你都認識嗎!孝儀純皇后你真的認識!
中國最大羅漢堂竟供奉康熙乾隆 佛塔傾斜千年被譽「東方斜塔」!
滿清並不是毀在慈禧手裡,中國百年國恥,此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她成為乾隆寵妃前嫁過人,成為乾隆最受爭議的妃子,如今身份揭曉
滿清罪人,讓中國陷入百年恥辱,不是慈禧知道是誰嗎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