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3):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3):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1)

GIF/249K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3):

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1)

受戒羯磨

二、受時所作

既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肩,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諸菩薩眾,現前專念彼諸功德;隨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凈心、或少凈心。

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

供養佛僧。

想要學習菩薩三聚凈戒的菩薩,「既作如是無倒請已」,作了這樣一個正確的請求以後,「偏袒右肩,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偏袒右肩,把右肩露出來,恭敬地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或者香花供養。不但是供養佛,還要供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諸菩薩眾」,恭敬供養「已入大地」,就是從初歡喜地開始到第十地,這些入聖位的菩薩,這些菩薩得了大的智慧,能見諸法實相的智慧。「得大神力」,他們不但有智慧,也還有神通力。有神通就是有定,有定有智,六波羅蜜具足的諸菩薩眾。「現前專念彼諸功德」,這個想要受戒的菩薩,他心裏面「現前專念彼諸功德」,他在觀想之中,在心裏面現出來佛、現出來菩薩。現出來佛菩薩像以後,心裏面專心憶念他們的功德,憶念佛的功德、憶念十地菩薩的功德。

「隨其所有功德因力」,隨所念的佛、菩薩的功德因力。功德是因,由因而得果。若這麼念佛、念菩薩功德的時候就有力量,這是什麼力量?「生殷凈心」,念佛菩薩的功德,就會對佛菩薩生出來特別誠懇的清凈心、恭敬心。「或少凈心」,或者乃至到生少少的清凈心。因為念佛菩薩的功德,心就清凈。

韓清凈《披尋記》:「恭敬供養至或少凈心者:謂於十方三世諸佛世尊,以凈信俱勝解俱心,設諸供具而為供養,作是思惟:若一如來法性,即是去來今世一切如來法性;若一如來制多法性,即是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所有如來制多法性,是名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如說供養諸佛世尊,如是供養已入大地諸菩薩眾,當知亦爾。彼諸菩薩成就四無礙解,智最勝故,由是說言得大智慧。成就六種神通,威力最勝,由是說言得大神力。諸佛功德隨其名號略有十種,謂如來等。如菩提品釋(陵本三十八卷三頁)。菩薩功德,從其最初極歡喜地,乃至最後住法雲地,展轉修習證得成滿。隨應當知彼差別相,如住品說。於佛世尊及諸菩薩彼彼功德專心憶念,明了而轉,如現在前,是名現前專念彼諸功德。緣彼功德極作念已,於爾所時,彼境界力能為依因,生起殷重凈勝解心,下至或生少分凈心,由是說言隨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凈心或少凈心。

「恭敬供養至或少凈心者:謂於十方三世諸佛世尊,以凈信俱勝解俱心」,心和凈信心在一起、心與勝解在一起,所以叫做「以凈信俱勝解俱心」。「設諸供具而為供養」,還要準備很多的供具,香花、或者是光明來供佛,而為供養。「作是思惟」,然後心裏面要這樣思惟,如何思惟?「若一如來法性,即是去來今世一切如來法性」,觀如來是勝義諦,要觀佛的法性,就是寂滅相。若一如來的寂滅法性,即是過去、未來、現在世一切如來的法性,無差別。

「若一如來制多法性,即是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所有如來制多法性」,制多也叫做支提,翻個靈廟;其實也就是塔,是一樣的意思。若一如來制多的法性,即是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所有如來制多法性,都是因緣生法,就都是寂滅相。寂滅相十方三世一切佛無差別。這樣子觀想,「是名恭敬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如說供養諸佛世尊,如是供養已入大地諸菩薩眾」,供養佛是這樣,然後也這樣子供養「已入大地」,就是已入法性的大菩薩眾。「當知亦爾」,也是這樣子,一菩薩法性就是一切菩薩法性,一佛的法性就是一切佛的法性,也是無差別的。「彼諸菩薩成就四無礙解」,念菩薩的功德,菩薩有四無礙解,四無礙解就是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才無礙解。「智最勝故」,成就四無礙解的智慧,這個智慧非常的殊勝。第九地菩薩才成就四無礙辯,四無礙解。「由是說言得大智慧」,所以因此而說菩薩得大智慧。「成就六種神通威力最勝」,這些大菩薩也成就六種神通,前五通之外,還有漏盡通,因為他也斷煩惱了。成就神通,威力也是最殊勝的。「由是說言得大神力」,因此而說他有得大神通力。

「諸佛功德隨其名號略有十種」,說念佛的功德,隨佛所有的十種名號來說呢,那麼他的功德有十種。「謂如來等」,如來、應供、正遍知…,一共十種。「如菩提品釋」,佛的十號怎麼樣解釋呢?如〈菩提品〉有解釋。「陵本三十八卷三頁」。

延伸閱讀: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3NTkxMg==&mid=2654748799&idx=2&sn=454f9afb6b1544bc0da3701d096e0f08#rd

「菩薩功德從其最初極歡喜地乃至最後住法雲地」,念菩薩功德,從其最初的極喜地,舊的翻譯叫歡喜地,新的翻譯叫極喜地。「極喜」,就是他見到第一義諦心裡歡喜,所以稱之為極喜地。第十地是法雲地。「展轉修習證得成滿」,輾轉由初地輾轉的到二地,由二地輾轉的到三地,乃至到第十地,最後住法雲地,展轉修習證得成滿。「隨應當知彼差別相」,隨其所應,十地各有各的差別相,初地、二地,乃至第十地,彼此不是完全是一樣的,隨應當知彼差別相。「如住品說」,這個十地菩薩的功德就像〈住品〉說的。

「於佛世尊及諸菩薩彼彼功德專心憶念明了而轉」,要受菩薩戒的時候,初開始的時候跪在那裡,對於佛、菩薩的功德。「專心憶念明了而轉」,要專一,不要散亂,要憶念佛、菩薩的功德。心裏面明明了了地這樣憶念,叫做明了而轉。「如現在前;是名現前專念彼諸功德」,心裏面非常地明了,這樣子念佛、念菩薩,佛、菩薩就像現在面前一樣,是名現前專念彼諸功德。這可見,在受戒之前要學習菩薩戒,同時也要學習〈十地品〉,乃至到修佛的功德,都要學習的,才能在心裏面能憶念、能夠觀想的。

「緣彼功德極作念已」,在觀察彼佛、彼菩薩功德,「極作念已」,用很大的念力在念佛、菩薩的功德。「於爾所時彼境界力能為依因」,功德的境界。「能為依因生起殷重凈勝解心」,那個境界能為作依止處,能作因,能生起殷重凈勝解心。念佛、菩薩的功德,自然地能夠生起對於佛、菩薩的殷重、誠懇恭敬的心,和清凈的勝解心。「緣彼功德極作念已,於爾所時彼境界力能為依因生起殷重凈勝解心,下至或生少分凈心」,那段文的最後「生少分凈心」。「由是說言隨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凈心,或少凈心」,或者生很多的凈心,或者生一少分的凈心,也很好了。

往期閱讀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合集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1):受菩薩戒之前應該要作的事情(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2):受菩薩戒之前應該要作的事情(2)

文章|觀諸法如 校對|如相 編輯|如心 美編|如梵 圖片|網路

發 心

蘋果手機用戶請長按二維碼隨喜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攀緣心與念佛心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2):受菩薩戒之前應該要作的事情(2)
武則天同學的一篇佛學論文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合集
千萬不要以為「學佛人」就一定是好人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