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中國歷史的五條誤讀,僅第一條就騙了不少人

關於中國歷史的五條誤讀,僅第一條就騙了不少人

第一條誤讀:話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被嘉慶逮捕入獄,將要被砍首時,他並沒害怕,而是從容地拿出乾隆生前給他的「保命符」示眾,當他打開「保命符」一看,看到了三個字,當場目瞪口呆,上面寫著:「留全屍」。

正解: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是影視作品為了劇情的需要而虛構的情節。乾隆不可能知道和坤會被殺,也不知道嘉慶會對和珅馬上動手。事實上,和珅是很有才華的,他通曉多國語言,精通大清律例,又會觀言察,左右逢源,他為乾隆解決許多難題,如軍事籌集、游江南花銷等等,和珅是乾隆身邊的最得力、最滿意的助手。

但乾隆只是知道和珅愛小便宜,他認為貪點小錢,拿點回扣,人之常情,對比和珅傑出的才華來說,簡直不值一提,我大清給得起,他只是睜一眼閉一眼。令乾隆沒想到的是,他竟是鯨吞巨貪,他貪的財富是大清的十年財政收入。乾隆如果早知和珅是巨貪,第一時間會殺了他。

第二條誤讀:有人說,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了中國。其實,他只是統一了中原七個大國,還有一個衛國還沒有消滅,而衛國直到秦二世才被滅。

正解:其實,秦始皇掃平六國之前,衛國就已經滅亡了,它已被魏國吞併,成為魏國的封土,衛君角也是魏國的封臣,他已經不是諸侯王了。秦始皇消滅了魏國,就肯定消滅了衛國(衛地)。

第三條誤解:南宋滅亡時,日本舉國披縞戴素,百姓痛苦流涕,悼念大宋的消亡。

正解:日本歷來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每年都要派使者來中國上貢財寶,並學習的中國的文化。中國是日本的啟蒙老師,日本很羨慕和鍾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從中國經濟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建築、服飾、語言文字、藝術等方面,無不是照搬中國的。南宋滅亡,元朝興起,日本對文化落後的游牧民族元朝是抵觸的,所以,日本對宋朝的惋惜,對元朝沒有好感的是肯定的。

但是,南宋詩人鄭思肖說「日本舉國縞素」的說法,由於他沒有去過日本,這只是他臆想出來的。日本對藩主國可能會傷心,應不至於「舉國縞素」的地步。

第四條誤讀:《漢宮春色》記述,呂后為了提攜自己的家族,把自己的外甥女張嫣嫁給漢惠帝,並做了皇后,不料,漢惠帝一生都不喜歡張嫣,張嫣死時,宮女為她凈身時竟發現張嫣是處子。

正解:《漢宮春色》是一部東普時的小說,小說的情節並不可信,就好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的一些情節是作者虛構一樣,並不能作為史實。更何況,這是皇宮秘事,一般人都不可能知曉的。

第五條誤讀:《西遊記》在明朝時期是一本違禁書,是一本造反之書,不許流通。

正解:《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一位落魄的文人,多次科舉都不中,十年苦讀無人問,到頭來是一場空,他心中是多麼苦悶,所以他把自己比喻成孫悟空,它看不慣高高在上的天兵天將,天不怕,地不怕,還敢大鬧天宮,吳承恩把現實所有不滿情緒傾注在孫悟空身上,賦予孫悟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極具造反精神。但明朝的文獻沒有記載《西遊記》是禁書,反而是一本暢銷書,只是《西遊記》把道士、和尚描寫成貪心刻薄,唯利是圖的形象,違背了崇尚道家學說的嘉靖帝的意願罷了,但沒有被禁。

謝謝關注,你的關注最珍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享心悟 的精彩文章:

古代攻城,為什麼士兵明知必死都要往前沖?不可以裝死嗎?
中國有兩個奇特的女人:一個賣身,一個賣國;一個可憐,一個可恨
日本投降後,中國要收回此島,結果此國跳出來,再來霸佔五十多年
貴州有一塊古碑,碑上有奇怪文字,至今無人能識,若解開獎一百萬
薩達姆一生有五次大劫難,前四次逃脫,第五次被絞刑,遺言今應驗

TAG:私享心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