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新歌聲」音樂時代的開啟:融合、精緻、專業

後「新歌聲」音樂時代的開啟:融合、精緻、專業

秋風蕭瑟里,夏日遠去。

燃爆整個夏天的綜藝節目陸續接近尾聲,王牌音樂類綜藝《中國新歌聲》也畫了最終的句號。從最初節目的賽制改革、導師變更,再到這一季音樂風格全覆蓋、大變遷,《中國新歌聲》每一季都在以創新性展示每一位參與者的獨特風采,不走重複路。在網路綜藝「大圍剿」的現狀之下,《中國新歌聲》深藏不露沉住氣,把電視大台、一線衛視、頂級製作團隊的底氣充分展現。

一檔音樂類節目走向成熟的標誌有哪些?團隊發揮穩定、內容飽滿充實、立意新穎富有創造性。當然,這是一個野路子式的總結。

但當《中國新歌聲》從剛出道時的「震驚」、「震撼」行業,到今時今日成為一張王牌,穩中求變,變中有新,新中還有意,不得不說,它已然成為了這十年音樂綜藝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教會你講故事、教會你挑選手、建立穩健的賽制,還有今天的最突出特色——專業性。

音樂類型全覆蓋,顯導師強大的駕馭能力

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本屆《中國新歌聲》的選歌範圍更廣泛了。B-box(結合全新樂器loop station)、嘻哈、饒舌、阿卡貝拉、粵語歌曲、純音樂(無字歌)、歌劇、民族音樂(藏語)......

單純只是列舉的這幾項就已經有了好幾類聞所未聞的音樂形式,更有心的是,節目組還把這些新音樂與傳統音樂元素玩起了融合和交叉,聽慣了情歌、爵士、民謠、搖滾等的觀眾們在本屆比賽中體驗到的是完全耳目一新的音樂感受。

在外援幫唱階段,每一個戰隊邀請到的嘉賓也都是風格不一,例如李榮浩、楊千嬅、魏如萱、黃韻玲等人,藝人們打碎自己與選手們重組,大膽嘗試別緻風格。

音樂類型那麼多,元素又琳琅滿目,導師們可以駕馭百變類型嗎?這是萬萬沒想到的一點,元素對壘碰撞之下激發出了四位導師最大的潛能,長久以來我們對導師們的經典曲目、曲風似乎都擁有了「刻板印象」,這屆選歌的精妙,讓導師們可以徹底釋放自我,就不同的音樂類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知,甚至上台演繹,完成與選手們的互動。

如果說郭沁是學員中最大的黑馬,那麼陳奕迅則是導師中的黑馬,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把嘻哈和復古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帶入了最終的決賽。

《中國新歌聲》的四位導師玩轉各種音樂類型,挑選出來的「鳥巢五強」也是風格迥異——扎西平措的原生態、郭沁的走心派、葉曉粵的走腎派、肖敏曄的優雅和董姿彥的俏皮,可以說這一屆的《中國新歌聲》堪稱史上最具風格。

音樂形式的極大豐富,也讓節目內容乾貨滿滿,包容性強。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中國新歌聲》還將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音樂類型上,說明節目的前瞻性;將所謂「小眾音樂」普及和推廣,體現出了節目的責任感。

總而言之,本季《中國新歌聲》以音樂形式作為切入口,實現由點及面,涉及的人群更多,引起的反響和討論更大。

戲精過氣了,唱進人心才管用

本屆《中國新歌聲》最大的一個特點還有:「深情勝於音高」。因為綜藝節目的屬性中天然帶有「遊戲成分」,所以在過去一定程度的表演是可以被接納、原諒。但是,《中國新歌聲》這一季「玩」到深處,最終贏得高潮的卻依舊是真情、深情。

傳統情歌或者搖滾的飆高音,儘管依然可以燃烈全場,卻再也無法成為決勝的武器,觀眾疲於高音和高音帶來的舞台效果。反之,《從前慢》《達爾文》這種唱進人心裡的歌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更容易被更多人喜歡。這是《中國新歌聲》伴隨市場變化之下,直接從用戶、觀眾那裡得到的有效訊息,現場的反響、比賽的結果也透明化表達當下音樂受眾心聲的渠道。

進一步來說,由於《從前慢》《達爾文》等歌曲演繹難度更大,更考驗學員本身的嗓音條件和唱功,說明《中國新歌聲》的音樂性更強了。

《達爾文》本是蔡健雅寫給陳奕迅的歌曲,最終由現場的選手達布希勒圖來演繹時,除了情感的表達上需要飽滿真摯,各類轉音、氣音、真假音的轉換上也需要把控到位,這一屆《中國新歌聲》更注重情感與技術的雙重駕馭,完成的是一場「音樂實驗」,怎麼找到正確的路途直抵大眾的內心,什麼樣的音樂方可擊中市場的心臟,在經歷了幾年的慢跑之後,今年《中國新歌聲》做到了。

敏銳感知市場,回饋大眾最直抵人心的音樂

《中國新歌聲》「初出茅廬」時,選手講故事、導師捧學員,那時候的中國音樂綜藝市場和如今還是有不同的。反觀當下的綜藝市場,音樂「專業性」成為了一大趨勢。《中國新歌聲》的製作團隊,延續過往對市場感知的敏銳性,迅速觸摸領悟到這一點,把節目的重心放在了專業性的表達上。

導師之間的PK依然精彩,而當多類型多形式的音樂一起上陣時,《中國新歌聲》完成的是一次音樂的普及,當導師、選手互動協作對大眾音樂、小眾音樂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地開始剖析、演繹時,這一切都成就了《中國新歌聲》前幾季中都沒有的特色。

另外,因其自身品牌的梳理,《中國新歌聲》連續領跑多年音樂榜單之後,從今年開始成為了流行音樂、優質曲目的締造者,從光是「捧人」到「作品的流傳」到如今的音樂的頂級切磋,不得不說《中國新歌聲》在音樂綜藝的路上越走越深,也越來越專業了。

這幾年《中國新歌聲》的優質選手,在節目之後會很快成為音樂公司爭相簽約的高人氣歌手,歷經包裝、專輯打磨,一兩年時間的成長,立即成為圈內的小生小花型歌聲。

在今年專業性提升、選拔類型廣泛的轉變之下,今年往後的音樂市場想必通過音樂綜藝的這種全方位挖掘,將掀開的是一個全新的音樂時代,一個精緻的融合性的音樂世界正在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圈 的精彩文章:

影視劇作無「網」不利,製作力量逐漸向網路轉移
全媒體「中央廚房」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嗎?
精細化運營 軟硬一體,看媒體平台如何彰顯社會服務屬性
放棄陳舊套路,方能俘獲觀眾:影視劇製作方終於開竅了
清流綜藝《見字如面2》回歸,以「逆娛樂化」姿態輸出價值引導

TAG:傳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