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奇怪的時間性疾病 定時發作

奇怪的時間性疾病 定時發作

寅時腦門冰涼案

王XX,男,37歲。昨晚夢見頭頂部落一小蟲,突感腦門冰涼而驚醒,時值夜間三點。醒後腦門仍感冰涼,眉心至鼻準處亦有涼感,上下呈一條線狀。伴鼻竅乾燥,有時噁心,咯痰不易。數日前曾患泄瀉,日五六次,今仍未止,兼腹痛,脈緊,舌紅苔白微膩。病發於寅時之前,恰在子丑陰陽交替之際。督主諸陽,任主諸陰。若陰陽不調,氣不相順接,到寅時陽當旺之時,氣不能通達,故可表現在諸陽相匯的百會穴處發涼。認為證屬陰陽不能互為交替。擬烏梅丸化裁。

烏梅10克、細辛6克、川椒10克、乾薑10克、藁本10克、川芎20克、當歸1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白朮10克、桂枝10克、荊芥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

服後,腦門涼即愈。仍感腹中不適,頭沉,便稀,午後腹微脹,脈沉弦細,舌淡苔白滑。予中滿分消湯兩劑以善其後。(內蒙古土右旗中蒙醫研究所趙滿華:《遼寧中醫雜誌》1983年第4期)

[編者按]把發病與時間因素聯繫起來,進行辨證論治,是中醫學頗具特色之點,惜乎近世已少有能實際應用者。將本案搜載於此,當使後者得到啟發。

丑時大腹奇脹案

張某,女,42歲,工人。十年前開始患大腹部脹滿證,且脹滿甚奇。白晝一如常人,飲食與二便正常。但每至下半夜兩三點鐘便突發腹脹,脹勢以少腹,小腹上逆沖至大腹部,在睡夢中因此而醒,致不能入寐,挨至天明即漸舒。每晚如此,影響睡眠,甚為痛苦。十年來四處求醫,迭經治療,均未獲效。索觀前醫所進方,大多為理氣順氣或補脾益氣之類。察其面部,尚無明顯病容。舌質偏紅,兩邊較甚,脈象右濡,左部弦勁。詢知平時感情易於激動,細思腹脹服理氣之類以消脹,本屬正常治法,進補中之品從久病多虛論治,亦不為謬,何以總不見效?便從其發病的時間上著眼,用子午流注學說分析。考夜半2~3時,以時辰計正屬丑時,而丑時為氣血流注肝經之時辰,腹脹在其時發作,當與肝有關,且其氣常從小、少腹上逆,此處為足厥陰肝經所過之路;左脈弦,平時感情易於激動,屬肝氣旺之象,舌質偏紅,兩邊較甚,乃肝陰不足,肝火內郁之徵。肝氣旺,易於橫逆犯脾,大腹屬脾所司,故此證病所雖在脾,而病本實在於肝。治宜養陰柔肝以抑肝之逆而順其氣,補膽之虛以治其脹。

生杭芍15克、炙甘草5克、生麥芽10克、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沉香片3克、南沙參10克、紫蘇梗10克、雲苓12克。

方中之所以重用白芍、甘草者,是因肝為剛臟,非柔養不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芍藥、甘草合用,酸甘養陰為柔肝之要葯。用生麥芽者,取其能疏肝氣也。(《衷中參西錄》藥物講義大麥芽解)。代赭石、旋覆花平肝降逆,使上逆之肝氣下行。沉香既能理氣消脹,又能降氣。配以沙參有養陰之作用。此外,在服藥方法上,取迎而奪之之意,囑其白晝停服,臨晚6時服頭煎,9~10時服二煎。患者服藥後,泰然入睡。五劑後複診,據述服至二劑,夜半已不再作脹,患者十分欣喜。葯既中病,再以原方加健脾之白朮10克,囑其再服五劑,以固療效。(南京中醫學院孟景春:《廣西中醫藥》1981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