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文廟書市穿越時光20年

在文廟書市穿越時光20年

繞著上海的文廟書市寫了一圈逝去的風景,輪到書市,仍然近鄉情怯。

自上學起的20餘年間,我日日周周月月流連於文廟書市內外,與它保持著若即若離,親密又自由的關係,未曾遠離。

文廟過去一般有兩個書市,一個是每周日的書市,一個是常駐的上海市書刊批發市場。

另外還有一個,是連附近居民都未必知曉的文廟的"午夜鬼市"。

周日書市開在文廟正殿前的廣場上,書刊批發市場早前也開設在文廟內,內外兩側的廂房都被利用起來做各種出版社的門市部。後來90年代末文廟重修,書刊批發市場被遷到文廟後門處的學宮街和夢花街的新址——曾經的南市游泳池,那個開在夢花街菜場包圍圈內,浸泡了我小學五年級以前的夏天記憶的露天游泳池。

當我們去周日書市時,我們說"去書市";當我們去書刊批發市場時,我們說"去文廟";

我們不去鬼市,我們是早睡早起的好孩子。

周日舊書市場

我從文廟買的第一批書,應該是幼兒園時父母在周日書市買來的,記得其中一本是手塚治虫漫畫短篇集。

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本日本漫畫,比海南版七龍珠還要早一到兩年。

那本「中國連環畫」式排版的手塚治虫漫畫集的名字完全記不得了,只記得講述的是一個城裡高中男生去鄉下探親時撞鬼的故事,以幼兒園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接受程度來說,劇情可說陰暗恐怖。但反反覆復看了很多遍。

文廟周日舊書市場的誕生,據傳是90年代上海知識分子建言市府,建議仿歐洲城市周末舊書集市建立上海舊書交易周末集市,提升城市文化建設水平,得到文化涵養深厚的市府領導支持。於是便有了文廟書市。

此後30多年,拆除文廟書市的聲音時不時冒出,但屢屢被以大、中學教師等知識分子上書抵制而延續至今。

每個月至少去一次的我,也是通過網路才了解到這些背後的暗戰鬥爭,借用小粉紅的金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逛文廟的周末書市像一次冒險,一場巴扎,像是阿甘手裡的巧克力盒,你不知道每次會遇到什麼。市場看上去是如此的隨意雜亂,大大小小的書或摞在書攤前,或隨意堆在地上,中國的、國外的、古代的、解放前的、解放後的,簡體的、繁體的、破舊的、簇新的……有時明明只是想隨便逛逛結果走出欞星門,發現莫名其妙的手上拿著兩本莫名其妙的書。

在書市不要自以為是的以貌取書,以新舊論書,否則分分鐘被書攤老闆碾壓。

比如一本1984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悲慘世界》第五冊(最終卷),在2003年左右的周日書市可以買到80元!是本身售價的10倍以上,比市面上一整套新版《悲慘世界》還要貴。(正寫著就去孔乙己舊書網上翻了下,現在的價格有掛著999的……不知道靠譜否) 大叔一本正經教育:這本就是這麼貴!前幾卷我幾塊錢就賣給你!

書攤的大叔們一直像是謎一般的存在,很多人本職工作並非出版或書刊行業,有著草根庶民的表面,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商人的敏銳嗅覺,偶爾顯露出大隱於市的鋒芒暗藏和隨意豪邁。他們會對不識貨的顧客毫不掩飾的蔑視嘲諷,偶爾也會興緻所至給你上一堂鑒別課,他們會因為一兩元和顧客爭得分寸不讓,也會隨意的大筆一揮幾乎以贈送的價格把書賣出,只為了逗你笑一笑。

周日始終是文廟一周里最熱鬧的時候,往昔不僅文廟內舊書攤人滿為患,文廟路、學宮街、學前街也滿是舊書或者雜貨攤,遊人如織,把整條文廟路搞成了事實上的「步行街」。偶爾有不識路的汽車開進此時文廟路,下場都很令人同情。

2000年左右的文廟周日書市

日常的文廟書刊批發交易市場

平日的書刊批發市場有著和周末書市很不一樣的氣質:

周日書市是一周一次的巴扎,熱鬧、洶湧、高潮迭起;文廟書刊批發市場是日復一日的江湖:舉重若輕,是耐得寂寞的波瀾不驚,是持之以恆的主戰場。

平日里作為書刊批發市場存在的文廟免費進出。大成殿常年閉鎖,前後兩進的兩側廂房都是各家出版社的批發門市部。白天營業,黃昏收攤。這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上海市區書刊批發集散中心。所有上海市面上流通的書籍都會第一時間在這裡登陸。

這裡聚集著至少20多家出版社,每家的氣質完全不相同。動漫遊戲雜誌向的 雞湯散文向的、教輔類的、文史哲類的、旅遊地圖出行類……沒有特色或者模仿他人的店根本活不下去。

日常的文廟書刊交易市場每天都人來人往忙忙碌碌汲汲營營,卻很安靜,大多數往來繁忙的只是來自全市各地的書販,書市工作人員也大都安靜的各司其職,散客很少能對上他們的目光,所以在一般人眼裡,他們總是在各種書報堆之間忙碌著,在一個散客所不熟悉的平行世界中完成自己的任務。

他們不像新華書店裡的售貨員,也不像城隍廟福佑路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批發商,也不像文廟路上各種私營書報店/攤的為自己事業打拚的個體戶,亦或是江湖氣息濃郁的周日書市老闆(當然他們中也會有人去參加周日的書市)他們日常的氣質,也許並不精準的說,更像是過去報社裡負責不同行業條線的編輯排版人員,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事實上卻站在文化新潮的最前沿。他們多少是以文化人自居的。

書刊報紙發行計劃是他們的思維,書籍的擺放順序是他們的表達方式,銷量是他們的傾聽方式。

曾經在某一家史哲類書籍門市部門口牆上看到工作人員閑暇時的隨筆畫,其中有一張是比著「V」勝利手勢的丘吉爾鋼筆素描。畫工相當不錯。如是驚鴻一瞥,是我對日常書刊批發市場最深刻的回憶。

完全一模一樣的鋼筆素描

市場對散客的管理很寬鬆,蹭書看在文廟書刊批發市場是被允許的,一方面也許是因為主營批發,店家無暇也不屑過多顧及個人客戶,另一方面也似乎有點文人意氣,驅趕看書人有辱斯文,所以除非是自帶封套的書籍,書刊一般都可以隨意翻看,只要不是太過分,店主基本不會來管你。

有些書猶豫著沒有買,就時不時過去蹭看幾頁,這樣看完沒買的書刊也不少。

既沒有人管你看白書,也不求著你買,周日書市的討價還價在這裡沒有市場。

所以一直以來都很享受這種若即若離,自由又親密的消費環境。

住在文廟周圍對於喜愛讀書的人來說是一件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小確幸,這意味著你會比全上海95%以上的人先看到、買到上市的書報刊。

在這裡,我見證到平時沉靜的書市被《獨唱團》創刊號烘熱的批發現場,也聽老闆們感慨前期市場期待值很高的書上市後卻很奇怪賣不動。

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年整個上海書刊市場的溫涼冷暖就是文廟鮮活的日常。

在改革開放後的年代裡,文廟書市實際上扮演著上海大眾閱讀文化開放風氣的前沿陣地。是上海無形中的文化港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封閉已久的人們的觀念。

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卡拉OK歌詞書、從中國傳統連環畫,到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式的原創國產繪本,到中國連環畫式排版的日本漫畫到後來的海南版的各類廉價日本漫畫、盜版四拼一再到盜版精品書……文廟書市有過各種回想起來會覺得奇葩或有趣的書籍,比新華書店野蠻,比私人書店散漫,比地攤有操守……

在風氣最開化的90年代末期,記得還在市場上見過國內正規出版的關於對岸李DH《ZG七塊論》書著,封面大剌剌一張中國七分地圖,被圍觀,結果,第二天就不見了。

鬼市

至於所謂的午夜「鬼市」,算是牆裡開花牆外香,據說是周日早晨文廟書市開市前,凌晨攤販們聚集在文廟路翻檢舊書無形中形成的集市,被報道之後更加紅火起來,據說後來被取締了。為了躲避檢查一搬再搬,搬遷至方浜中路附近,一次都沒有去過。攻略網上可以搜索到。

一定程度上說,書市與文廟的關係,就像古老的軀殼裡又注入了一個世俗而年輕的靈魂,並非原配,好歹是活了過來。

文廟有了書市,才有了文廟一帶的興旺,也因為書市,文廟一帶才會演變成後來的」上海秋葉原「。

而文廟的沒落,根源還是在線購書的興起。

亞馬遜、噹噹、京東、EBAY……當電商網站最早開始以在線售書的形式出現後,文廟批發市場的優勢在線上優惠購書價以及便捷性面前變得不那麼優越了。即使不去文廟,同樣可以買到最新上市的雜誌和新書,大多數情況下不必擔心會一搶而空。逛文廟的第一手新鮮勁兒被降維打擊慢慢消磨掉,然而表面上看,市場還是很熱鬧。

我們多則數月少則數周還是逛回書市。

一直到幾年前,書刊批發市場才終於熬不過,被動遷走。新址在城市遙遠的另一頭,某一個封閉式的室內市場。看報道據說幾乎沒有人氣,一片蕭條。

不在文廟的書市,只不過是個普通的批發市場,甚至是倉庫……

書市新址幾乎沒有淘書客上門

沒有了日常書市的文廟,忘卻了世俗的還魂記憶,經過整修後回歸古迹的本分,平日必須收取門票才能入內,塞點有的沒的展品進去,再仿造日本豎塊」繪馬「,提供樹上掛紅條等有償祈願考試運氣亨通的服務,儼然正規旅遊景點了。

創收的「繪馬」

最可怕的是文廟路,沒有日常書市的文廟路,書店和書報攤都相繼凋零,如今文廟路前所未有的路面整潔,沿街的雜貨攤全沒了,沿街的店鋪生意清淡,行人寥寥。

模型店門口打著自己設計的「文廟商店街維新會」標誌。很是中意,然而這種自發組織似乎並不見容於如今的大環境下,哪怕只是年輕人的調侃。

設計的相當酷的標誌

如今的文廟是模型手辦的天下

後記

幾個月前,帶著孩子第一次去逛周日書市。

已經很久沒有去周日書市了。門票依舊維持在1元,原本前後兩進的廣場上擠得滿滿當當的陣容,如今只剩下一半的容量,大成殿前的廣場上,人流稀疏。沒有了學生時代偷偷拿出盜版漫畫賣壓也壓不住的興旺勁,市場上連環畫,WG招貼畫和讀物等舊書市場導向較強的貨品還是不缺,偶爾也有些有趣的發現,比如舊時的火車玩具套裝。

小朋友被書攤上很多兒童繪本所吸引,大概這是市場上比較賣的動的品類之一吧。無意間在另一個書攤看到自己小時候的讀物:《童話選》,《365夜故事》……當年被媽媽睡前陪讀《365夜》,在石庫門老房子的二樓走廊鋪張席子就地午睡納涼,一遍遍翻看《童話選》的時候,也就是家裡小朋友這般年紀。

一恍惚間,彷彿書攤前的時光瞬間倒錯到90年代3秒鐘

也許僅存的文廟周日書市的某個角落仍然有穿越時光的密道:只要在恰當的時刻,準確的在某個書攤的某一排,找到恰當的舊書,就能穿越回到過去某個周日依舊喧鬧非凡的文廟。

也許正因為如此,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們依然守護著文廟僅存的周日書市。

生活只能向前,像長夜賓士的蒸汽火車

一旦回頭,追不會過去,也等不到未來

國慶假期已結束。祝第一天上班精神滿滿~

請麥子喝杯奶茶鼓起勇氣去加班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書 的精彩文章:

TAG: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