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年輕人絕壁上采岩耳 用生命換美食
最新
10-09
岩耳,又叫石耳,狀如木耳,面為黑褐色,背面呈灰白色,系高山真菌植物。岩耳生長緩慢,「三年長個疤,五年銅錢大,三十年才長巴掌大」。有經驗的岩耳客一般選在秋雨之後採摘,岩耳被水浸泡,即顯眼又易鏟,手氣好的,一天可采七、八斤。雨後天晴,陝西鎮坪陝渝交界的飛渡峽,2名年輕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采岩耳。他們靠一根系在山頂上的繩子在萬丈絕壁上飛盪採摘。
採摘岩耳的青年。
晒乾的岩耳。
「岩耳燉烏雞」是陝渝交界的大巴山裡的一道名菜,岩耳和烏雞是絕配,燉熟的岩耳很像烏雞皮,味道鮮美。
( 編輯:佟亮 )


※12.5萬遊客鹽官共賞錢塘江「一線潮」
※錢塘江大潮日 「回頭潮」掀超2米巨浪
※揚州一景區停車場爆滿 俯瞰似「電路板」
※廣西柳州60斤重「螺螄粉月餅」以臭聞名引圍觀
※國慶假期杭州斷橋再現「人橋」景觀
TAG:頭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