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中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護肺保陰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陰,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具體地說,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補脾胃,又養肺潤腸,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精神調養

由於天氣漸冷,日照減少,秋風蕭瑟急勁,往往使人情緒不太穩定,心情燥動,容易產生悲愁憂傷之感。看到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有蕭條、凄涼、垂暮之感。悲憂最易傷肺,故宋代養生學家陳直說:「秋時凄風慘雨,老有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神,則忘其秋思。」如若過度興奮激動,使陽氣浮動,很可能引發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可以平素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盡情玩樂寧志、陶冶情操、穩定情緒、提高機體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注意保暖

過了寒露,天氣由涼轉寒,入夜後更是寒氣襲人。常言道:「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應注意天氣變化,特別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專家提醒,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

濟源市陽台宮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讀書十益:養雅棄俗,養靜去躁(下)
宮觀廟宇的屬性
呂祖故事 誘寧道士
道教詩詞 喜遷鶯 煉心
呂祖故事 訪薛鍊師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