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想爾注》不僅是一本經注,更是一部道家戒律學

《老子想爾注》不僅是一本經注,更是一部道家戒律學

文/吳信勤

老子所著《道德經》一書,被道教奉為至上經典。歷代以來,註解《道德經》的書籍不計其數。若要論及教門內的先聖所作註解,《老子想爾注》一書必定是最值得一提的文本。

老子(資料圖)

《老子想爾注》是天師道重要經典

顧名思義,《老子想爾注》篇名的意思是指這是一本一個叫想爾(想爾,是一位神仙的名諱)的神仙所做的《老子》注。而關於本書最早的流傳者,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

有觀點認為這本註解是天師張道陵留下來的。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經疏外傳》、五代道士杜光庭作《道德真經廣聖義》中均抱有此觀點,其注云「三天法師張道陵所注」。同時,杜光庭還留下了「注者有尹喜《內解》、漢張道陵《想爾》、河上公《章句》」的言論,後世人作學問多引此說。

道經(資料圖)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本註解的作者應該是祖天師的孫子張魯,此觀點在《傳授經戒儀注訣》以及陶弘景的《登真隱訣》中均有體現。陶弘景云:「老子《道德經》,有玄師楊真人(即楊羲)手書張鎮南古本,其所謂五千文者,有五千字也。數系師時經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由來闕一,是作『三十輻』應作『卅輻』,蓋從省易文耳,非正體矣。宗門真跡不存。今傳五千文為正本,上、下二篇不分章。」這裡提到,《道德經》流傳到系師張魯時期,原五千字問因把「三十輻」改作「卅輻」,故省略一字而成四千九百九十九字,這一改變與如今留存下來的《想爾注》敦煌殘卷所載內容相同,故認為本書乃為張魯所傳。饒宗頤老先生作《老子想爾注校箋》,其提到敦煌十載寫本卷末鮮明記有「系師定」的詞語,但鑒於世人多把此功推崇於祖天師,所以老先生最後得出一個相對摺中的結論,其認為:「當是張陵之說而魯述之,或魯作所而托始於陵,要為天師道一家之說。」

張道陵(資料圖)

不論《想爾注》的真實作者究竟是誰,其作為早期天師道重要經典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天師道初立時期,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負有宣教任務的祭酒宣講《老子》時用到的注釋本即為《想爾注》。因此,《想爾注》便不單單是一本經注,或者是一本哲學與思想的論述,而是在其中附加了大量的宗教母題。《想爾注》最基本的中心離不開老子所言之「道」,其要求信徒信奉真道,奉守道誡,通過積功行之善與積自身之精,以達到內修外行、仙壽天福的境界。從道家哲學到宗教神學的演變,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在於《想爾注》提出的「想爾九戒」。

修行要奉道而為

《想爾注》中最中心的思想觀點認為,宇宙自然中唯有道才是精誠專一的,是具有清靜自然、好生樂善的特性的,凡是以五斗米入道的人們就需要奉道而行,把達到所具有的特性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以祈延年增壽、除災得福。由此也就特彆強調「守道誡」,即因循道的特性而制定的教門之規矩、戒律。「想爾九戒」中提出上中下三品共九條戒律:

上品戒文是: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

中品戒文是: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

下品戒文是: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

如斯九戒,接是從《道德經》中提煉出來的修行要旨,以戒貪慾、守清靜、貴慈、柔弱為要旨,希望信徒能從九戒中參悟到人生修行的道理。正一法師法語認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壽;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傷。從無欲以安身,到無名以長生,再至無為以成聖成真,其實是實現了一個普通民眾通過守此九戒而逐步回歸真我的道家修行過程。當臻達於上品境界時,也就實現了老子所期望的「小國寡民」的終極社會政治理想。

清靜無為(資料圖)

眾所周知,早期天師道設立二十四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形態的,所以在推行《想爾注》以及用「想爾九戒」的思想來教化民眾時,其實也包含了三代天師對理想治世的某種期望的。所謂戒律,其意義並不在於要求人們安分守己乃至於不敢作為,更不是用某種帶有恐嚇性質的宗教思想來限制人們現世的行為,而是重在於規勸和引導,曉之於安身立命的道理,樹立起符合大眾利益的理想藍圖,從而才具有凝聚人心而共同努力的基礎。

這種思想也深刻地滲透於《想爾注》的章節詞句中,其對《道德經》某些字句的改寫也是為了更好地把道教所具有的濟世利人、修身合道的思想傳播開來。如《道德經》原文第16章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想爾注》改寫為「公能生,生能天」,把「全」改為「生」(「乃」與「能」是所傳版本差異,並非改寫),意在說明能夠以道的準則來行人生之事才可以實現如天一般的長生。其曰「俗人不能積善行,死便真死」,「人法道意,便能長久也」。

道家修行(資料圖)

與原經文略有背離,這也是《想爾注》廣受爭議的地方。但作為一個宗教的綱領性內容,其所傳達出來的修身理想與政治願景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奉道誡,積著成功,積精成神,成神仙壽,以此為身寶矣」,倘若失去了教誡的作用,宗教的本真也將不復存在。

遺憾的是,這樣一本具有濟世利人意義的經典與其他很多道經在北周武帝時均被禁毀。而流傳下來的敦煌殘本經卷乃是六朝時期的鈔本,且只留有第三章至三十章的內容,現仍藏於大英博物館,這不得不說是道教乃至於中國歷史上的莫大遺憾。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站樁,恢復你的元氣
太極拳要做好那幾點?才會真正漲功夫
看你的頭髮,就知道你出了什麼毛病!
寒露:白露垂珠滴秋月,顧護肺氣防過敏
道教的開光物品和法器有什麼區別?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