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飯後養身寶典,健康的小常識你要收藏了

飯後養身寶典,健康的小常識你要收藏了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這句話其實是不對的。其實我們許許多多的習慣可能都是錯誤的,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

飯後養生原則

1、勤漱口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向來重視飲食衛生習慣對人身體的影響。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

2、緩摩腹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運動,飯後也有適合的活動呢。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飲食過後應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他說:「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卧」,就會「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運動要養成習慣,成為每天堅持的項目。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3、慢慢走

在按摩腹部之後,我們還可以做些其他的運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以及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利於身體健康。《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也說的是食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4、聽音樂

動聽的音樂區別於嘈雜的噪音,具有調節情緒的作用。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生理髮展在成年之前影響最大,心理發展在中年階段顯現明顯,精神發展在生命最後尤為突出。風度和皺紋結合的人生極其可愛,聰慧的暮年總會迸發耀眼的光芒。

我們許許多多的習慣可能都是錯誤的,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