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留下了《保爾·柯察金》中譯本

他留下了《保爾·柯察金》中譯本

本報訊 (記者  許暘 見習記者  王筱麗) 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因病於6日夜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高莽留下俄蘇文學一連串星光璀璨的中譯本,包括普希金、萊蒙托夫、托爾斯泰等名家的作品,並翻譯了根據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改編的劇本 《保爾·柯察金》。除了文學財富,高莽的熱情、浪漫、包容,也給許多後輩親友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

高莽1926年生於哈爾濱,長期從事翻譯、編輯、俄蘇文學研究工作,是我國俄語文學翻譯方面泰斗級人物。他曾任 《世界文學》 雜誌主編,同時兼顧文學與美術創作,著有 《久違了,莫斯科!》 《聖山行》 《俄羅斯美術隨筆》等文集。高莽曾回憶最初做翻譯的日子,說到他翻譯的 《保爾·柯察金》 被讀者挑剔東北腔太濃,還有朋友直言他的文字30年來沒有進步。面對這樣的評價,高莽曾說,這些讓一直自信滿滿的他非常愕然。但也由此覺悟,從事文學翻譯不僅要精通作品原文,理解其所表現的思想、反映的生活和文化內涵,而且還要熟練地掌握母語,學會轉化、善於創作。他曾說,實踐的教訓使他夢醒,逐漸理解了文學翻譯的艱辛,「翻譯是一種永遠難以達到理想境界的腦力勞動。翻譯工作受很大限制,沒有獨自創作的隨意性,是戴著鐐銬的舞蹈。」高莽將筆名之一烏蘭漢改為烏蘭汗,就是想說明翻譯需要流血流汗。晚年的高莽甚至有些不敢動筆,總覺得原文沒有吃透,翻譯的表達總是不盡如人意。

翻譯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甘坐冷板凳」,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學會會長劉文飛認為,高莽的一大突破恰恰在於不甘坐冷板凳。雖然也埋首於書本間,但高莽是將翻譯放在整個大的文藝範疇來打量,讓文學、繪畫、話劇等藝術樣式互為滋養。因此,高莽在翻譯傳播和文化交往領域同樣貢獻卓著。

《世界文學》 主編高興告訴記者,高莽上學時曾和列賓的學生學過油畫,早先一直畫油畫,客廳里掛著他自己年輕時的自畫像,還有最初住在北京西單時畫的風景畫。高莽平時很瀟洒,經常穿著畫畫的工作服,上面還不拘一格地留著深深淺淺的油畫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制裁拉近俄羅斯與委內瑞拉
執法部門迫切希望訊問槍手女友
刻苦鑽研成就「橋吊狀元」
吃的是月餅 尋的是記憶
三秋之半,天上月圓,人間團圓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