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分鐘看懂差點成為全球霸主的明朝

兩分鐘看懂差點成為全球霸主的明朝

當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發展壯大之時,中國卻錯過了成為全球霸主的機會。

中國人從未接受他們的蒙古裔元朝君主,並且低於蒙古人的待遇更使他們的不滿與日俱增;而元朝統治者為了實施包括修建道路在內的浩大工程和戰後重建,又對人民課以重稅。14世紀40年代,中國北方糧食普遍歉收,隨之而來的饑荒終於壓垮了帝國早已變得脆弱的統治根基。

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農民們開始聯合起來造反。14世紀60年代,其中一個農民成功地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到整個長江流域。這個曾經當過和尚的農民名叫朱元璋,他在1368年攻克北京,迫使蒙古人撤退到蒙古本土。其後自稱為「洪武皇帝」,並宣布建立一個全新的中國王朝:明朝。

新王朝起初對全世界開放並鼓勵貿易往來。在明王朝的第二個皇帝統治下,中國人甚至實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遠洋探險活動。從1405年到1433年,在哥倫布或麥哲倫起航的數十年前,中國艦隊在海軍將領鄭和的領導下多次揚帆遠航,對印度洋周邊進行地理探險和外交活動,最遠甚至到達了非洲。據說參與這些探險活動的人員多達28000人,他們乘坐的海船長達150多米。

中國人此時似乎有著不可限量的潛力。如果繼續將眼光投向海外,很可能發現美洲的將是他們,而不是歐洲人。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這遺憾地未能成為現實。在蒙古人被驅逐之後,信奉儒家的大臣們在朝堂掌握了實權。儒家弟子不僅厭惡商業,而且對一切異國的事物都抱著敵視的態度。他們甚至病態地推崇過去。「在中國,維護往昔的光榮似乎要比處理那些迫使西方人重視全球擴張的問題更為重要。」在國內有太多的問題需要中國人操心,尤其是如何擊退邊境上蒙古人持續不斷、膽大妄為的騷擾。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發展成為海上貿易強國並不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在儒家大臣的影響下,政府終止了對遠洋探險的資助,拆毀了造船廠,並禁止民間建造多桅帆船。15世紀70年代,鄭和留下的檔案被銷毀,而到了1525年,建造任何用於航海的船隻都成了犯罪。中國人的大航海時代就此結束,發展全球海洋貿易的重任留給了歐洲人,他們此時剛剛開始踏上自己的發現之旅。

毫無疑問,這對中國日後的發展十分不利。截至此時,中國一直是全世界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發明了包括紙、火藥、瓷器、磁石指南針在內的大量產品。但是,中國皇帝的強大權力意味著僅由一個人做出的決定完全有可能(而且確確實實)阻止全社會的創新,而這個國家對往昔的推崇備至最終在這個創新和發明能為國家帶來競爭優勢的世界中成了一大劣勢。中國的家庭普遍傾向於「以犧牲新生但有顛覆性潛力的事物為代價來維護古典而神聖的事物」。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對隔絕也阻礙了它將目光投向海外。

另一方面,歐洲是由一群相互競爭且文化和語言多姿多彩的小國組成的,而這毫無疑問對歐洲的發明家和冒險家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本文摘自《極簡世界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受中國漢唐刀具的影響發展而來日本刀
可能那是一個裙底飛揚的戰場,蘇格蘭部隊傳統服裝
兩分鐘看懂亞歷山大和他的繼業者們的王國
北洋政府軍事航空的起步,張作霖苦心經營一枝獨秀
二戰時美國大兵如何預防與治療性病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