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這首詞是寫雨夜懷人的別情,詞中名句揭示了主題:「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寫盡秋夜無寐所感受到的別離之悲。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上半闕首兩句寫室內一燈熒熒,燈油將盡而燈光轉為暗紅,雖說是乍涼天氣未寒時,但那凄清的氣氛已經充溢在畫屏帷幕之間。這裡從詞人的視覺轉到身上的感覺,將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境況渲染托出。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周紫芝詞《鷓鴣天》

「梧桐」兩句,寫出詞人的聽覺,點出「三更秋雨」這個特定環境。「葉葉聲聲是別離」與歐陽修的「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異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對聲音的反應表達由此構成的心理影響,是為了更深入地刻畫出別離所帶來的悲苦心情。

下半闕,換頭句三句展開回憶,「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猶記當年兩人相對而坐,伊人輕輕調弄弦索,自己則撥弄著金猊爐中的香灰。兩人低聲唱起那首鷓鴣詞,樂聲悅耳,歌聲賞心,這恐怕是聚首期間最難忘的一幕了。

聯繫著這段美妙往事的紐帶是這首鷓鴣詞,仍然是音響,不過這是回憶中的歌聲和樂曲聲,並非現實中的秋雨聲。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啟功:行書周紫芝句

下半闕回憶中的歡樂之音與上半闕離別後的凄涼雨聲,構成昔日歡樂今天悲傷的鮮明對照,真是裊裊餘音只能引起悠悠長恨了。

最後兩句「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是使詞意轉折而又深化的著力之筆。「如今」兩字由「那時」折回眼前。那時同唱小調,如今獨居西樓,只聽風聲蕭蕭,雨聲滴滴。

「不聽清歌也淚垂」,以未定語氣呼應上半闕末句,顯示了詞人心頭的波濤起伏,自從別離之後,經常聞歌而引起懷人的傷感,記憶中的美妙歌聲無時不縈迴耳際,而在今夜那風雨凄凄、「萬葉千聲皆是恨」的情形下,即使不聽清歌也足以使人淚下而不能自制了。這裡轉折詞意,也是深化詞意,暗示出從曲終人不見、聞歌倍懷人到不聽清歌也傷神的內心感情變化,以懸念方式道出對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讀宋詞多借鑒藝術高超手法,糟粕當棄之:周紫芝《鷓鴣天》讀後

周紫芝《竹坡詩話》

這首詞採用了昔與今、喜與悲、正面說與反面說的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把別離思念之情寫得情意纏綿,字裡行間蘊涵著感人的情愫,其藝術上確有值得借鑒之處。宋詞多情詞悲調,更不乏士大夫以及落魄文人的無病呻吟,今人閑讀不妨多關注和借鑒其藝術上高超多樣,其間糟粕當棄之。

周紫芝,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南宋文學家,以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迹,著有《太倉稊米集》70卷、《竹坡詩話》1卷、《竹坡詞》3卷,存詞150首。

【宋代·周紫芝《鷓鴣詞》: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元 的精彩文章:

貴在重情厚誼,妙在詞淺意深:讀黃公度《卜運算元》
張海、李鐸、李剛田、田英章、孫伯翔、郭仲選書法對聯
走筆太行山——曾憲榮國畫山水長卷
秀峰白雲間,聽泉森林邊:國畫山水欣賞
齊良芷、蔣鳳白、賀志伊、潘覲貴、齊秉正、錢行健國畫作品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