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28)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28)

問:世俗對廟都有拜拜,不拜不會被他(神)譴斥嗎?(隱名者)

答:正直無私,謂之神。豈能因人不拜,便來譴責?至於拜拜,亦有分解,路遇神像,或有事必到神廟,見而拜之,禮也。若專去獻媚,即為多事。以世法而論,孔子尚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敬鬼神而遠之』,何況皈依三寶者乎。

問:諸佛菩薩,應眾生機感,現無量數應化身,於三途六道中,分別救苦,准此則西方宗教,當亦是大權菩薩隨機示現法門;但彼教經典中謂除上帝為唯一真神外,余皆魔鬼。且根本否認有佛,似此明系魔說,而舉世趨之若鶩,諸佛有靈,何以任此邪說橫流哉?(歐陽曼)

答:此問可分三段:一、至示現法門;凡稱宗教,並非一例皆是大權示現,修羅曾說五念住,調達亦作新佛,印度九十餘種外道,中國之黃巾白蓮等,又豈可均認為權現?當察道與佛同者,為大權應化,不同則否,此須以行求,不可以相論也。所謂魔者,非必巨口噬人;應不論其術之剛柔,只能害人之身或慧命者,皆是若輩也。妲己褒姒,未嘗噬人,實亡殷周。自在天未嘗噬人,專障眾生之解脫,此處最宜著眼!

二、至否認有佛;道不同不相為謀,斯何足怪,佛家教義,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佛存心,故看一切皆佛也。宋儒程子,尚看滿街皆是聖賢,此亦能顯儒家氣象。耶曰余皆是魔,自有彼之看法耳。三、至邪說橫流世趨若鶩;此勢必然,子不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之義乎?又不聞象嘗害舜,而舜反封之耶?此其所以為舜也。

問:天下之道、教太多,何為左道?何為旁門?修何道得能成功?(潘國榮)

答:佛教有至高之哲理,精邃之教義,悠久之歷史,廣大之涵濡,為宗教中至上至正者也。道教、婆羅門、天主、耶穌、回回等,範圍雖較佛教狹隘,但皆法律承認之正當宗教。其餘竊取以上各教學說,七拼八湊,巧立名目,扶乩畫符,圓光鎮壓,弄神弄鬼,多屬白蓮教之流派。儘是旁門左道,萬不可學!若問真能成功,徹底究竟,惟有佛法。

問:有些人說:我們殺生食肉,是為的救度眾生出離畜生惡道受苦,一刀殺了它,免得繼續再受苦了,老居士以為這話對嗎?(一讀者)

答:糞坑中的蛆受苦為最,他肯不肯發慈悲心,多去吃些,救度了它?佛制『燈必加罩』,『水須濾絹』,以防傷害物命也。若以殺生為救度,那麼世尊之行為,豈非殘暴不仁乎?

問:出家學佛與在家學佛其成就有無高低大小之分?孰優孰劣?假如出家者日漸多,則多數出家人之衣食住行等問題,由少數未出家者來解決,豈非求自己超生增他人負擔?每個人受國家父母師長朋友等恩惠良多,出家人斷了祖宗血食絕了後代,父母在生時又不能承歡膝下,徒增悲傷,豈非負恩?(劉定熾)

答:出家修持,自比在家高超,然其發心,必須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作人天之師,俾九有皆蒙利益,四恩總賴濟拔,此乃報恩最徹底之方法。既出家要作人天之師,喻如學校教員,眾生喻如學生,學師範業的雖多,決無師滿為患之慮。若責其增人負擔,不能承歡父母,斷了祖宗血食,試問當官吏的獻身國家,當軍人的拚命疆場,皆不家居,均可責其負恩乎?倘出家圖享清閑,或為自了,上不求佛,下不度眾,責之固無不可,此處尚須分別立論。

問:輪迴說:人死後可以轉生嗎?如世界上的動物都是死了可以轉生,為何現在的人較古時多呢?(林西軒)

答:生物越繁殖越多,是生理的關係,現在不獨人類多,其他動物也是多。試舉一例:人類在幾十年中遭一次刀兵,人口調查,非經幾十年休養,不能恢復。豬羊雞鴨魚蝦,日日遭大屠殺,總不見少,這便是明證。細揣來問,似有誤解人死轉生仍為人,畜死轉生仍為畜之意,須知輪迴,是指六道(天人修羅畜鬼地獄)互相出入而言,決非人常為人,畜常為畜。若明神識(俗說靈魂)互在六道中兜圈子,縱然一道忽多,一道忽少,如大海狂濤,忽卷向東,又翻向西,這也無甚希奇。

問:佛教十宗,各立門戶,互相鄙薄是否為法執?我執?(管新盤)

答:此種舉動亦可說是我法二執,但各宗之祖師及有真學之大德,亦有防範後學功不專一,故意擯斥他宗,以為方便者,則不可以二執例之矣。

問:歧路指歸中載:『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也非死不可,死後仍然可以到畜生道里去受罪』云云。按玉皇大帝,雖屬六道輪迴,豈非因生生世世,所行合乎天道,積功累德,則有享受天堂至尊之果位,生在天堂,豈有再造應墮畜生道之惡因?是說有無根據?抑或屬於警眾語言?(江印水)

答:天道既屬六凡,是尚未曾斷惑。此惑未斷,便是三途之因,一段福盡,當然墮落。並非在天新造惡因所致。至雲享受天果,因生生世世所行合乎天道,也不盡然。眾生能一念一行合乎天道,亦必受生天之報。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歧路指歸所言之事,出於法句譬喻經。

問:佛在世說法時,文殊、普賢、阿逸多、無盡意等菩薩,是同佛出世在印度應化,或是化身來者?(鍾陶)

答: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阿逸多菩薩生於南印度。普賢菩薩在法華經中說,從東方寶威德王佛國來。無盡意菩薩在大集經中說,從東方不目旬國普賢如來所來。據此是有出世印度應化者,亦有化身來集者。

問:佛說金剛經皆不著相,彌陀經皆教著相,以何分別?(鍾陶)

答:彌陀經為三根普被,初不破相,因初機相不易破,不妨善巧方便,從著相入手耳,並非皆教著相也。經中起首即曰:從是西方,繼為廣說六塵等是著相處。金剛經為直顯真如,故道主破相。經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全稱肯定,空一切相處。

問:忉利天王是迦葉佛時有卅三女造塔得的福果,然則迦葉前是沒有忉利天嗎?(智榮)

答:天王是有情身,忉利天是器世間,天王主此器世間,自有時限;亦猶人間機關長官,此卸彼補。知此,則造塔得報之天王以前,早有忉利器世間。

問:慈悲與愛顧相似而實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願聞其說!(智梁)

答:慈悲是理智作用,愛顧是情感作用,愛有分別,慈尚平等。

----------------------------------------------

喜歡就添加本微信公眾號「fofa3000」,出現「佛祖拈花」,選中後點擊「關注」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祖拈花 的精彩文章: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26)
入定福德智慧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25)
【南懷瑾】習禪錄影40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19)

TAG:佛祖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