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康乾盛世:清代人民的工資和生活水平

真實的康乾盛世:清代人民的工資和生活水平

作者:孫喦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了他們想像中最富饒最繁華的中國,看到的人民卻是瘦弱不堪,衣衫襤褸,住房簡陋……觸目所及都是貧困落後的景象。(使團成員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

圖、乾隆在承德接見英國使團

清代、特別是康乾盛世,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到底如何?

范文瀾《中國通史》引用清朝檔案,乾隆、嘉慶時期,農業短工每天掙10文錢左右,最低每月130文錢。

《中國通史》還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縣的呂魁元給當地鄭天祿家做長工,工錢為一年2500文。

戴逸《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的數據:乾隆時期的中等農戶,年收入約32兩銀子。

《財經新聞早報》引用的清代農民的收入數據是:

短工30-50文/日;

300-1800文/月;

長工 ~10兩銀/年;

普通佃農收入 ~9兩銀/年。

筆者還找到了1880年(光緒六年)2月,美國駐清國領事館關於清朝薪酬的一份報告:

一名農業短工,在比較好的收穫季節,能掙到1.5美元;

長工(管吃住)一年可掙3-4美元。

普通自耕農,以一對夫婦和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為例,耕種2.5英畝(約15畝)田地,每年能夠獲得25美元的盈利。

乾隆時1兩銀子合1000文銅錢,嘉慶時1兩銀子合1200文銅錢。

1880年,1兩銀子摺合1.12美元。

清代二百多年農業生產水平基本持平,因此清代農民的收入也變化很小。

綜合這些資料可知:

農業短工在收穫季節,大多每月可掙1兩銀子;

長工,如管吃管住,一年收入3-4兩銀子;

普通自耕農,一年務農收入約20-25兩銀子;

普通佃農,一年務農收入約8-9兩銀子。

圖、清代的一戶農民

我們再來看清代的物價。乾隆嘉慶時期的主要生活品:

米 ~10文/升;

面 ~20文/斤;

豬肉 50-80文/斤;

牛羊肉 30-50文/斤;

白菜 1-3文/斤;

蔥 5文/斤;

油 50-80文/斤;

鹽 30-50文/斤;

棉布 10-20文/尺;

絲綢 80-150文/尺;

絹 ~60文/尺;

棉花 90-125文/斤。

做一身棉布衣服 300-400文;

做一身棉衣 600-800文。

以購買力估算,清中期一兩銀子約合人民幣200-250元。

要維持正常生活,每人每年需要5兩銀子以上。

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的自耕農,必須把每天的開支控制在55文錢以下,一年的收益剛剛能維持正常生活。如果想做身衣服,就必須從吃上節省。

戴逸先生舉例的一戶中農,年收入32兩銀子,年支出卻是35 兩銀子,辛苦一年還負債3兩銀子。

佃農需要將一半以上的收成交給地主,收入比自耕農少一半以上,一年裡有部分時間需要吃糠和野菜度日。

短工每月可掙1兩銀子,但這是在收穫季節,一年很多時間沒有活干,處於失業狀態,為了維持活命,有些人只得去偷盜。

清代刑部審案的檔案,有些「盜匪」的供詞就稱「能傭工度日,就先不為匪」。

這些普通農民只是勉強維持過活,對於災荒毫無抵禦能力。

什麼地方稍有旱澇,便是大批農民破產淪為難民,賣兒賣女,餓殍載道。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成員們也見到了面色紅潤、衣帽光鮮的中國人——中國的官員。

中國的官員中有許多面色紅潤的胖子,這些達官貴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吃,而且,「中國官員對於吃飯真是過於奢侈了。他們每天吃好幾頓飯,每頓都有許多道葷菜。」(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這些衣帽光鮮、面色紅潤的官員,工資收入有多少呢?

清代官員的俸祿由俸銀、祿米和養廉銀構成,代表性的官級俸祿如下:

官銜 俸銀[兩] 祿米[斛] 養廉銀[兩] 收入合人民幣[元]

———————————————————————————

總督 180 180 16000 ~400萬

巡撫 155 155 13000 ~325萬

知府 105 105 3700 ~93萬

知州 80 80 2400 ~60萬

知縣 45 45 1200 ~30萬

————————————————————————————————

清代官員的法定俸祿並不高,省級大員不過155兩俸銀加155斛(1斛=50升)祿米;縣官只有45兩俸銀和45斛祿米。

從順治康熙朝實際實行,到雍正朝正式批准,用變相加稅的方法(在每兩銀子正稅上加2-3成所謂火耗,朝廷和官員分成),給官員們發養廉銀。

養廉銀約為正俸的25-60倍,不為不高。目的是官員們有了高薪,就可以不再貪污,盡心為朝廷辦事。

但沒有整體制度配合,單高薪並不能養廉,反而刺激了官員們的貪慾,清代吏治每況愈下。

——但,養廉銀還不是官員們的主要收入!官員們單「規禮」一項灰色收入,就又遠超「養廉銀」。

「規禮」,是官場長期以來形成的陋習,不按這套潛規則辦事,就沒法在官場混,就什麼事都辦不成。

如各省的按察使不給刑部送規禮,刑部就不給秋審的文件;再比如官員晉陞或調任,吏部如果見不到該官員的「規禮」,就不給發正式公文。

大小衙門,每年都收取下屬的規禮。

如山東巡撫衙門,一年收受的規禮就有11萬兩白銀。

道光時有個叫張集馨的官員,去做陝西糧道,每年要照規矩給陝西巡撫送規禮,分四季送,每季1300兩銀子。(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

官員們收取的「規禮」,可以達到正俸的百倍。

——但,這些仍然不是官員們的主要收入!

官員們在這些合法和半合法的收入之外,通過增收稅賦、巧立名目亂收費、利用職權巧取豪奪、和貪污受賄等,不合法的收入又可以數倍於合法和半合法的收入。

如地方官員在徵稅時,隨意規定應徵收的糧、銀、銅錢之間的折換比率,然後按自定的折換率徵收!

清廷規定徵收銀兩,但有些地方官卻偏要將納稅人的銀兩折換為銅錢。

《清宣宗實錄》記載,浙江烏程縣的官員按每兩銀子折換為2400-2500文銅錢徵收,而每兩銀子市價為1200文銅錢,多徵收了一倍以上的稅賦!

多徵收的部分,就進了官吏的私囊。

民間傳說里乾隆的生父、浙江海寧的陳世倌,在清代官員里稱為非常清廉的,但只做了二年山東巡撫,就在任官的山東兗州置了上萬畝田地。

其他不稱清廉的,就可想而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留給和珅的遺詔只有3個字,和珅看完只想說:Fuck!
乾隆生前曾給和珅留過一道保命的密令,大難時方才可打開!
常德市唯一的中華老字號米粉,乾隆爺親自賜的名
孝賢皇后英年早逝,是被乾隆給氣死的?
西湖邊鮮為人知的古園林系列——江南三大藏書閣中唯一的倖存者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