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武門之變,不只是兩兄弟的相愛相殺,更是一個父親的一手導演

玄武門之變,不只是兩兄弟的相愛相殺,更是一個父親的一手導演

李淵劇照

文/王西雷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在長安皇宮北門——玄武門附近埋下伏兵,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就是在大唐歷史上,甚至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流血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被非法殺死,皇帝李淵被迫退位,兇手卻坐上了皇位,並開闢了一代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個人魅力,為君之道,歷史貢獻等等在中國古代皇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這些都無可置疑。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通過流血政變登上皇位的方式,給此後歷朝歷代的皇位爭奪鬥爭作了一個很壞的示範。

對於玄武門之變中行兇者李世民,後世各代文人學者皆持同情和理解的態度,認為李世民的反擊是迫不得已,為求活命的自保而已。同樣,也有同情太子李建成的,合法的太子之位被暴力剝奪,並被後世史書污衊。大家各有各的觀點。

唐高祖李淵

不過,在老王看來,玄武門之變中,有一個人的地位被完全低估了,甚至幾乎忽視了,儘管這個人可能也是這場政變的受害者,他就是唐高祖李淵。如果仔細深究這場政變的根源,李淵就是最大的兇手,如果不是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中,猶豫不決,處置失措,這場流血政變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失信於李世民,讓其有怨氣。

《資治通鑒》中記載,李淵在太原起兵,首謀是李世民和劉文靜,並且李淵許諾李世民太之位(此處有爭議,後世學者認為史料被塗改過。),但在唐朝建立後,李淵從歷代立太子的慣例出發,最終選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結果,李淵失信於建唐有功的李世民,為發動玄武門之變從法理上找到了借口。同樣,李淵的失信也是這場政變爆發的根源。

李世民劇照

第二,立李建成為太子,卻又為其樹立最強大的政敵。

同樣據《資治通鑒》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世民功勛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讓他取代建成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於是與元吉共同謀劃,並答應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後,立他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組成太子黨,一起排擠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隨著李世民在外屢立戰功,威望日高,李淵先後封他為司徒(三公之一)、尚書令(相當於宰相)、中書令(亦相當於宰相),乃至無可再封時,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天策上將之職授予他,位在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僅次於李淵和太子建成,且擁有眾多支持者;秦王府內人才濟濟,與李世民的支持者們一起形成了秦王黨,與太子黨相抗衡。

立了太子李建成卻又不喜歡,不是太子的李世民卻有超高的地位和權力,並給了李世民不合適的許諾,太子怎能不緊張,矛盾怎麼不會產生?從這裡來說,作為皇帝的李淵在立了太子之後,沒有鞏固太子的地位,反而為太子製造強大的對手,消弱太子的地位,從而把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無限擴大化了。

李建成劇照

第三,奪嫡之爭越演越烈時,沒有果斷制止,導致矛盾最終爆發。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一刻,李淵還在為求證李世民告發太子建成的淫亂後宮一事,但在人證到達前,政變發生了。而在此前,無論是李建成的刺殺或者政治攻擊,還是李世民的背後反擊,都要通過皇帝李淵來最終裁決,也就是說,在政變之前,李淵隨時都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他可以進一步鞏固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可以扶次子李世民上馬。不管是從家庭考慮,還是從朝廷大局考慮,李淵無論選擇李建成還是李世民來作為接班人,都可以避免這種流血衝突,而且最終的結局都不會太差。但,李淵選擇了旁觀,任其兩兄弟的鬥爭一步步發展。

最終導致了這場影響深遠的流血政變的發生。

流血的宮廷政變也成為後來的大唐皇室爭奪皇位的首選手段,且不止一次的在長安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西雷 的精彩文章:

棄李恪,立李治,李世民立儲之最大失誤
推倒墓碑,取消婚約,唐太宗為何在魏徵死後,態度前後不一?

TAG:王西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