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雷鋒網:高科技(Technology)、媒體(Media)和電信(Telegcom),這三種行業組成了我們經常聽到的TMT行業。作為這個行業的最明顯特徵,就是豐厚的回報。當然,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企業的超額回報是如何實現的,更不知道它們與自己有何關係。

近日,麥肯錫新發布了一份調查結果,其中分析了TMT行業的驚人收益、內部結構差異、不穩定性和帶來的啟示——網路和平台挾高科技、媒體和電信居高而治,與此同時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了解這一行業的動力學,不不管是TMT從業者,還是其他行業的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雷鋒網為你編譯整理的內容:

科技、媒體和電信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是卓越的。在全球經濟體系中,TMT行業比其他任何行業創造的經濟效益都要高(純運營利潤低於成本費用)——甚至比航空、國防、自動化以及食品公司總效益還高。

TMT公司之所以如此長於收益,是多個得天獨厚的因素的綜合結果,這些因素在數碼科技領域顯著性持續增長,為行業領先的企業提供機遇去開拓新市場、刺激增長,以獲取巨額收益。

同時,對TMT行業的近距離觀察也揭示了一個特別的結構模式:頂層專註於經濟效益,中層快速發展的公司創造價值,頂級玩家總營業額十分可觀。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圖1:TMT類企業在「創造價值」這件事上非常出類拔萃

隨著更多的企業採用數字化商業模式——例如說,零售業的亞馬遜,交通運輸業的Uber,住宿業的愛彼迎——這一模式是否會在其他部門被效仿呢?在全球經濟中,TMT行業創造價值和利用數字化科技塑造價值增長點的方式是否變得越來越重要,要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價值創造的驚人紀錄

根據在全球2400多家公開上市交易公司的研究,我們估計,從2000至2014年間,TMT公司創造的經濟效益翻了100倍,或者說增長了2000億美元。在我們的調查中約70%的公司在2010-2014年間經濟效益增長了至少45%(圖2)。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圖2:TMT行業經濟效益增長飛速,從2000到2014年間增幅超過百倍。

而且,TMT領域的五個子行業(軟體,消費型電子產品,媒體,電信和網路運營商,技術設施和服務供應商)在所分析的59個領域中,居於最盈利行列(圖3)。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圖3:TMT的每個子行業都充斥著傳奇的成功故事,其中來自軟體行業的最多

經濟增長最快的是軟體公司和基於軟體的商業模式公司,例如亞馬遜,騰訊,和其他平台企業。創造價值的軟體公司的經濟效益從2000-04年間到2010-14年間增長將近6倍,從58億美元增長到337億美元。

勝者為王

TMT行業的經濟效益很集中,比起其他行業,規模效益體現的尤為集中。這在許多TMT產品和服務中都可以體現出來,從智能手機到社交媒體。2010-14年間,20%的頂級公司佔據了TMT行業85%的經濟效益。5%的頂級公司——包括蘋果、微軟和Alphabet(谷歌的父母)在內的巨頭——則佔據了60%(圖4)。

圖4:TMT行業的經濟效益高度集中於頂級企業中

TMT行業的年經濟收益,2010-2014,單位:百萬美元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TMT行業85%的正收益來自於20%的頂級企業;60來自於5%的頂級企業

TMT行業累積經濟收益(單位:十億美元)↓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TMT行業的平均收益(單位:百萬美元)↓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底層企業收益上上限:-530萬美元;中層企業收入範圍:m=6720萬美元,n=4170萬美元

隨著成功藉助網路影響創造平台並將之規模化的公司不斷湧現,TMT行業的頂級玩家人數激增,它們可能是科技平台(例如蘋果IOS系統),市場(例如蘋果的APP商店),或者是其他平台類型——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優勝者持續的開發著網路效應,這意味著產品、服務或者背後的技術會隨著更多人的使用而價值激增。例如你使用facebook越頻繁,你朋友使用的就也越多。也有間接的網路效應,這涉及到互補產品或者服務的創造——例如APP市場隨著智能手機和裝備而發展,或者是社交遊戲隨著社交網路而興起。

網路效應通過為入口設置障礙,或者將客戶與大平台綁定,從而推動了集中化。譬如說,如果換一個智能手機就意味著放棄所有的APP,那消費者就很難更換手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規模效益和網路效應並不總是帶來優勢,大公司如果不能與技術變遷和創新保持同步,也一樣會被時代拋棄。

中層崛起

雖然大公司獲取了大部分經濟利益,TMT行業同樣培養了一批受益於的網路的中層企業。越來越多的中層企業(從經濟效益角度上考量在20%到80%之間)在行業效益增長中領先。從200-04年到2010-14年間,中層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翻了十倍,比科技巨頭的增長速度快了三倍不止(圖5)。

圖5:TMT的中層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崛起的中層企業包括軟體和雲服務公司,以及許多基於軟體的商業模式。中層企業包括Box,百度,網飛以及微信。我們認為,這些中層公司額成長有一系列因素的助力。有些鎖定已有的平台並設計出了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有些在非TMT的贏利點上獲得突破,例如零售業,去許多使用採用程序化併購來進入相鄰領域。

成功稍縱即逝:更多的利潤,但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

當一個新科技出現、或者新的技術解鎖了新的創業模式——例如從手機上使用Uber打車——新的利益增長點就出現了,但是舊的模式同樣會發起反擊。儘管20%的頂尖TMT公司持續收穫著超額利潤,他們的生命卻可能很短暫。

縱觀我們的數據,在全行業中,在2000年經濟收益占前1/5公司60%在十五年後仍然如此。然而在TMT行業,從2000到2015年間只有45%的頂級企業始終保持在前1/5。另一方面,同一時段內,25%起初位於底層的公司最後躍居前1/5(圖6).

圖6:從2010到2014年間,TMT行業始終保持在前1/5的公司比例小於其他行業

所有行業的企業變化歷史,%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TMT行業的企業變化歷史,%

麥肯錫:關於科技巨頭的超額回報,你需要知道這些

這一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用TMT行業利潤點的快速變化來解釋。例如,在電信領域,價值增長點從固定電話決然轉移到了移動通信。在媒體行業,印刷和電視廣告蕭條了,同時移動和在線公告卻拔地而起。在電子消費產品領域,幾乎所有的經濟收益都轉移到了兩個智能手機公司——蘋果和三星。雖然智能手機業務現階段顯示出了一些軟弱。

今天,軟體行業以及軟體與互聯網服務行業也發生了最大利益增長點轉移。傳統的軟體從業者例如Adobe,Symantec,以及SAP,利潤很高但是市場佔有率卻增長緩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層軟體和軟體服務公司例如BOX,Salesforce,Slack,Splunk,或者是和從2012到2015年間市場增長超過100%的的Alibaba and Amazon這些TMT以外的服務公司,他們的市場佔有率增長很快。此外我們還看到,隨著軟體應用持續解鎖和變現著消費者所需要的功能,利益增長點從設施層面轉移到應用提供層面。

科技、媒體和電信行業帶來的啟示

隨著覆蓋從人工智慧、自動化到互聯網等領域的數字科技的快速創新,我們再次確信,TMT行業將總體持續領先全行業。全球的經濟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我們的研究也指出,TMT領導者需要仔細的監控利潤點的轉移。如果他們想要保持出眾的經濟效益產出,就必須果斷行動。

我們認為TMT公司尤其需要在四個領域建立能力:

  • 在至少一個軟體或服務平台確立有力地位,以平台為中心建立生態系統,確保能夠直達最快增長利潤點。

  • 持續發展商業模式,避免被資金充足的創業公司突破,或者現有TMT行業領跑者市場擴張。

  • 在滲透領域或者限制性領域複製成功平台,將業已證明的商業模式流出足夠上升空間後帶入市場。

  • 使用程序性併購來發展能力,快速擊中新興利潤點,或者分拆其他行業利潤點。企業需要持續增強和拓寬自身能力,並需要有組織的發展這種能力;尤其是在雲和數據分析上,對於人才的競爭是最激烈的。

技術、媒體和電信的異常壯大也會帶來創造性毀滅,這並不是秘密。我們的分析聚焦於這無情的激流是怎樣塑造了這一行業,企業應當如何利用自己的能力,領導者應該如何避免被突如其來的狂風擊倒。數字技術和商業模式在全球經濟中重塑了越來越多的部門,這些經驗在TMT行業範圍之外也越發重要。

雷鋒網編譯 Via 麥肯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Intel放棄Project Alloy VR頭顯後,又放棄Recon AR眼鏡
醫療黑科技的探索:一款可以「食用」的機器人
搜狗研究員講解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分離 | 分享總結
北理工王涌天教授:手機AR只是過渡,頭戴AR設備才是未來 | CNCC 2017
蜂巢科技融資6200萬元,打響工業無人機平台爭奪戰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