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AU和NCAA不給力?庫班:我們自己搞青訓!

AAU和NCAA不給力?庫班:我們自己搞青訓!

作為NBA的人才庫,NCAA如今陷入大危機,加上剛剛結束的歐洲男籃錦標賽,18歲的斯洛維尼亞新星東契奇橫空出世,引發了許多業內人士的思考。青年才俊如何培養,能不能有其他模式呢?職業足球里常見的青訓營,會是NBA球隊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球員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就有機會得到最好的教導;如果這些訓練條件向大眾開放,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我們並不能確定,足球這套人才培養體系能夠在NBA同樣取得成功。

達拉斯FC肯在青訓上投入重金,是因為他們有更大機會讓其中的佼佼者為自己效力,如果培養的球員全部要參加選秀供所有球隊挑選,他們恐怕就不會如此慷慨了。

熟悉NBA歷史的球迷應該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聯盟也曾實行過地域選秀制度,幫助球隊得到本土球員來提升球市。但這種制度未能持久也很容易理解:籃球比賽場地更小,場上球員更少,一名超級巨星對球隊的影響力更大。而大城市出現好球員的幾率也更大,畢竟有條件培養體育苗子的家庭基數大,設想下公牛優先得到安東尼·戴維斯,奇才優先得到富爾茨,其他球隊會抱怨叫苦成什麼樣子。

如果NBA選擇類似足球的育才模式,基本的一個條件無需顧慮:錢不是問題。如今聯盟手握為期9年總價值2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資助30支球隊的青訓營都沒問題。NBA球隊辦青少年訓練營也很有經驗,比如NBA關懷活動、籃球無疆界等活動。所以試想下,如果小牛在得克薩斯北部建立一整套青訓體系,從五六歲的孩子開始教起,一直到他們進入大學為止,也不過是將此前辦過的訓練營延伸開來。

NBA青訓不會讓美國現有的青訓體系崩盤,確切地說,成為有益補充或者引發革新是更可能的結果。如今,天才大學生球員甚至高中生球員早早就名揚天下,比如扎恩·威廉姆斯和拉梅洛·鮑爾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數,比那些NBA角色球員還要多,這對他們的成長弊大於利。有望成為2018年NBA狀元秀的馬文·巴格利三世,三年時間裡換了三所不同高中,還跳級提前上了大學,對其成長而言也很難說是什麼好事。AAU、夏季巡迴賽的光芒已經超過了高中聯賽,但戰術素養可遠遠比不上。高中教練甚至大學教練也無權插手隊內球員的未來規劃,稍微說兩句重話,球員乾脆退學換校,高中和大學的轉學生球員數量連年增長……NBA已經將NBDL收歸麾下,成為磨礪球員試驗戰術的地方,何妨再邁出一步呢?反正NBA不做,各品牌、明星球員也在做,NBA球員在各種名目的訓練營裏手把手指導小孩子,大家早已司空見慣。讓NBA球員和潛力新星建立聯繫,好處顯而易見,比起父母,孩子們更願意聽偶像的話,聽最高水平教練的指導。

《紐約時報》的調查顯示,進入NBA的球員家境越來越好已是大趨勢,這還不算那些父親是職業運動員的將門虎子。2014年的一項數據顯示,NBA當時有19名現役球員的父親是前NBA球員,佔總數的4.2%,比10年前翻了一番。「球員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就有機會得到最好的教導;如果這些訓練條件向大眾開放,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如今的勇士主教練史蒂夫·科爾說,這種成長環境,堪稱「籃球智庫」。

斯蒂芬·庫里很小的時候就坐在場邊看NBA比賽,隨父親德爾·庫里一起訓練,所以他才能擁有前無古人的投籃能力,甚至為這項運動帶來了變革。而水花兄弟的另一位克雷·湯普森,也是前NBA球員的兒子。如今,勒布朗的兒子也能夠使用騎士的訓練器材,還可以自如出入更衣室,他的未來同樣不可限量。

「青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孩子們的運動習慣。」海登說,「過去我們只有U18和U16兩個年齡段的球員,但還是要教給他們一些我們希望他們在15歲時就應該懂得的東西。如今的好處就是,當我們在培養小孩子是,可以為他們規劃好未來,早早讓他們有的放矢為之奮鬥。」

一個從小就接受專業訓練的球員潛力有多大?今年歐錦賽最耀眼的新星東契奇就是最好的證據。這位剛剛18歲的斯洛維尼亞小將,幫助國家隊歷史上首次登上歐洲之巔。東契奇的父親就是職業球員,所以當年只有7個月大的東契奇就已經把籃球當玩具了。後來他在父親效力的球隊做球童,看比賽看訓練,還會在中場休息時抽空上去練投籃。8歲時,東契奇已經進入職業球隊青訓營,13歲就和歐洲豪門皇家馬德里簽約,比起美國同齡人,他的比賽經驗豐富太多,所以在場上表現得異常成熟。

庫里東契奇的成長經歷,和梅西伊涅斯塔的成長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成功並非主要建立在絕世天賦上,而是無比嫻熟的技術和無法複製的球感上,而這和長久以來的專業訓練指導密不可分。如果NBA的下一代球員都是在NBA的場館裡進行訓練,在NBA的教練指導下成長,天天和NBA球員訓練,聽他們的成長史,他們會不會比前輩們更出色?

運動從娃娃抓起,永遠不會錯。如今,NBA圈內人對AAU的抱怨越來越多,對NCAA的黑幕也抱怨不已,但對於一個價值如此大的產業,抱怨別人為自己培養人才模式不好,為什麼不親力親為呢?不差錢,有了這個做基礎,就一切皆有可能。

「培養出一名優秀年輕球員,然後獲得應有的回報,全世界職業體育俱樂部都是這麼做的。青訓這方面投資的錢就像種子基金,我可以選擇給哪些項目投資。」

2010年,《紐約時報》曾經大篇幅報道了荷蘭足球豪門阿賈克斯打造歐洲頂尖青訓營的情況。近年來,NBA、NFL等俱樂部對歐洲足球青訓體系愈發關注,研究也愈發深入。雖然不是所有俱樂部都和阿賈克斯、巴塞羅那一樣對青訓投入那麼多,但他們的理念是相似的,這已經成為行業準則。歐洲足球不依靠選秀,也沒有高水平的大學或者中學聯賽,好的年輕球員還很小時就和職業俱樂部青年隊簽約,或者接受其專業指導。最終,球員實力潛力決定了他們是進入頂級豪門,還是普通職業隊。

這種育才機制和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截然不同。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球隊都是守株待兔,坐等那些明日之星送上門來——除非你覺得故意擺爛也是為選得英才所做的努力,但這也要看樂透抽籤有沒有運氣。這也難怪,和競爭激烈的歐洲足球相比,NFL、NBA、MLB和NHL的競爭都停留在聯盟內部,和其他聯盟相比起地位絕對屬於壟斷,而且也沒有升降級。戰績最差的球隊,得到頂尖天才新星的機會就越大,這也是為了保證聯盟的整體利益達到最大。

有人認為,美國足球大聯盟學足歐洲,是因為美國本土沒有足夠多的優秀球員,才會如此盡心儘力投入到青訓。但居安思危,NBA也不見得永遠高枕無憂,否則他們就不會投入人力財力到海外淘金上,外籍球員人數接連創造新高。而AAU聯賽和NCAA雖然可以作為人才庫,但日前爆出的黑金醜聞已經表明這個機制並非盡善盡美。今天這些教練、經紀人、掮客可以操縱小球員去哪所大學,簽約哪個體育品牌,聘用哪個經紀人或財務顧問;明天他們就可能操縱小球員去哪支NBA球隊,甚至控制自由球員的去向。今夏底薪簽約快艇的威利·里德就曾控訴被捕的經紀人道金斯,說對方勸他不要接受熱火開出的3年1500萬續約合同,承諾會幫他拿到份更大的肥約,結果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而且,青訓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這點歐洲一些足球俱樂部已經證明過,精明的美國人自然不會放過機會。達拉斯FC就差點賺了一大筆:此前在其青訓營接受專業訓練的麥肯尼,父親在被派到德國工作時愛上了足球,於是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職業球員。麥肯尼9歲時全家搬到達拉斯,兩年後他成為達拉斯FC青年隊一員,7年的專業訓練讓他學會了一身本領。但問題是,麥肯尼拒絕了達拉斯FC開出的職業合同,而是和德國足壇勁旅沙爾克04簽約,畢竟德國人開出了幾乎三倍的工資,以及一個在歐洲頂尖舞台展示自己的機會。而達拉斯FC最心痛的不是失去了一名好手,而是沒有從麥肯尼身上賺回投資。

「我們需要找到通過培養球員來贏得收益的辦法。培養出一名優秀年輕球員,然後獲得應有的回報,全世界職業體育俱樂部都是這麼做的。」達拉斯FC的U19青年隊主帥克里斯·海登說,「青訓這方面投資的錢就像種子基金,我們可以選擇給哪些項目投資,努力把100個小孩子都培養成麥肯尼第二。僱傭教練、提升硬體、開發新項目,目標都是一樣,為了我們的球隊。」如今,達拉斯FC青訓營的資金來源於亨特家族的贊助,但長期靠熱愛足球的億萬富翁自掏腰包並不合適。而包括NBA球隊在內的許多職業俱樂部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自己培養一名17歲球員再賣出個好價錢,為什麼不做呢?

「青訓營不會做那些傷害或者過度開發球員的事。因為球員就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作為商人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保護好資產。

無論青少年水平多麼高,也不會有多少粉絲掏錢去看他們打比賽。而美國眼下的青訓基礎,就是球員的家庭出資補助賽事,化整為零。但問題也很明顯,在進入大學拿到獎學金前,收入低的家庭很難支持孩子參加過多訓練和賽事,要麼放棄,要麼接受經紀人或者其他掮客的黑金。

而且,因為有了金錢因素,教練和球員之間的關係也就變得複雜起來。「當你花了錢之後,難免會覺得得到了某些權利。」岡薩雷斯說,「父母認為自己有資格給教練打電話,和他探討比賽中的一些安排。如果要求無法滿足,他們可以帶孩子去其他球隊,因為自己花錢了嘛。」

眾口難調,加上為了追求戰績,AAU和NCAA的教練們變得越來越功利。為了贏更多比賽,高中教練選擇榨乾隊里最優秀的投手;為了贏更多比賽,NCAA教練最重要的本領不是布置戰術,而是招募球員;為了贏更多比賽,AAU比賽充斥著單打獨鬥,否則也不會有球家老三單場刷92分這樣的數據出現。而這種畸形發育,已經開始影響了職業比賽的水平。看看如今的NFL,四分衛和進攻內鋒是稀缺資源,但問題是如今青少年聯賽最流行的是分散進攻陣型,而NFL大多數教練還在布置口袋戰術保護四分衛傳球,以及那些連大學教練都不在教的戰術。所以儘管球員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但讓剛進入聯盟的他們突然間打以前從來沒有打的戰術,當然會有些手足無措。

而在俱樂部青訓營,情況會好得多。「青訓營不會做那些傷害或者過度開發球員的事。」阿賈克斯足球俱樂部青訓營某小球員的父親說,教練對自己兒子的體檢報告都非常關注,「因為球員就是他們最大的資產。作為商人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保護好資產。」

如果你觀看過達拉斯FC的U19青年隊訓練,會感到這裡的氛圍非常融洽。孩子們練習自由球和投球,相互開著玩笑。訓練從早8點持續到10點,然後球員們會去附近的孤星高中上課,直到他們和一線隊簽約才會退學。學校專門安排了一位指導老師,與青訓營保持著密切溝通。如果某球員的功課下滑,或者在學校調皮搗蛋,足球隊教練很快就會收到消息。「教練會直接參与管理,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糟糕,就會被取消本周的訓練。」達拉斯FC青訓營主管斯科特·戴蒙德說,「家長甚至會對我們說:『太棒了!你們可以比我們更好地管理孩子。因為他們想踢球,這就是他們的最大動力。』」至少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畢業生,這是達拉斯FC青訓營一直恪守的底線。即便是費雷拉這樣提前進入一線隊的球員,沒有那麼多時間參加正常教學,也要通過網路課程學習知識。而母語不是英語的年輕人,會得到俱樂部的特別照顧,安排到合作的特別學校去讀書——如今來自美國別的州甚至其他國家的小球員越來越多,達拉斯FC已經在美國其他城市建立了11個支部。

和美國其他職業體育聯盟的俱樂部比起來,達拉斯FC最人性化的一點就是,他們讓孩子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超級巨星,甚至成為職業球員。心高氣傲的年輕人總認為自己一定會出人頭地,尤其訓練時接觸到那些職業球員後,很難靜下心來讀書。而青訓營要教會他們的是,你可以通過足球特長得到大學獎學金,但未成年之前得到職業球隊的合同只是小概率事件。「我們總會問球員,你的B計劃是什麼?」戴蒙德說,「如今為一線隊踢球的阿隆·吉倫很小的時候就想成為職業球員,但從青訓營畢業時沒有球隊給他機會,所以他選擇去佛羅里達讀大學;畢業後他又回來了,並得到了機會。成為一名職業球員,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戴蒙德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維持青訓營和大學之間的關係。每年他都會邀請一些大學教練來考察,去年有超過100名青訓營成員,收到了來自大學的足球項目獎學金。

「過去十年里,我都在積極倡導這樣的項目,但聯盟對此似乎沒什麼興趣。我想激發小孩子及其家庭對籃球、對小牛的熱愛,讓不同條件的孩子們都能得到更專業的訓練,遠離無關外界因素的干擾。」

在NBA里說到揮金似土,大家都會想到達拉斯小牛隊的老闆馬克·庫班。但在庫班看來,同城的足球俱樂部達拉斯FC才「不差錢」。過去十年來,他們投入了上千萬美元升級訓練條件,用來更好地培養年輕球員。在俱樂部青訓營里,有足足120名小球員,分布在從U12到U19各年齡組球隊中,他們是從4000名中小學球員中選出的精英。達拉斯FC俱樂部的目標很明確,要把自己青訓營建成美國的拉瑪西亞(培養出梅西、伊涅斯塔等巨星的西甲巴塞羅那俱樂部青訓營)。就在不久前,年僅16歲的傑蘇斯·費雷拉剛剛成為美國足球大聯盟第二年輕的進球者,無論是售出還是自用,都是巨大的財富。

NBA球隊已然將達拉斯FC的成功看在眼裡,他們開始考慮是否可以將這種培養人才的模式移植過來。「我認為他們做得對,它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標杆。」庫班日前接受採訪時直言,「我們應該幫AAU籃球聯賽承擔更多。」在小牛老闆看來,如果能夠建立NBA青訓營,無疑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各方勢力對優秀青少年籃球手的負面影響。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這些年紀輕輕的球員已經是名人了——看看今夏扎恩·威廉姆森和拉梅洛·鮑爾在AAU賽場上交鋒時,比賽現場有多麼火爆——大學、經紀人、體育品牌之間激烈的搶人競爭,從中學就開始了暗鬥,直到進入職業聯盟才能暫時安寧。他們會就讀哪所大學?他們會穿誰家球鞋?

而這些問題,達拉斯FC俱樂部的小球員們都無需操心。

如今,NBA在亞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已經建立了六個海外青年訓練營。雖然機構名字不盡相同,但目標則是一致的:除了在這些國家推廣籃球運動推廣NBA,還要尋找未來可能登陸NBA的明日之星。尤其在非洲,已經有不少NBA球員脫穎而出,比如森林狼內線吉昂,就是由NBA非洲區副總裁(原小牛球探)埃莫杜·加洛·法爾在塞內加爾創建的青訓營中走出來的。

按照庫班的構想,NBA球隊應該在美國本土也建立起同樣的機構,比如小牛就應該負責建立達拉斯青訓營。「過去十年里,我都在積極倡導這樣的項目,但聯盟對此似乎沒什麼興趣。」庫班感慨道,「我想激發小孩子及其家庭對籃球、對小牛的熱愛,讓不同條件的孩子們都能得到更專業的訓練,遠離無關外界因素的干擾。」

4次全國青年賽冠軍,培養出20多名職業球員,青年隊和成年隊戰術體系一脈相承,年輕球員隨時可以向老將請教甚至同場訓練,俱樂部有權和本土青年才俊優先簽約……達拉斯FC不僅收穫了未來的財富,也收穫了更多鐵杆粉絲——小球員的家長、親屬、朋友、鄰居、同學等等。更重要的是,想成為優秀的職業運動員,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越早接受專業訓練越好,否則會有許多好苗子被荒廢或者走偏路。當然,會有天才橫空出世,比如恩比德在16歲前沒打過籃球,NFL球員安東尼奧·蓋茨此前主項是籃球,但畢竟少之又少。

「打造全達拉斯班!」這是達拉斯FC的終極目標,青訓營和一線隊無縫對接,退役球員可以去青年隊做教練,教出的優秀年輕球員補充進一線隊,甚至將兒子女兒也送進俱樂部。傑蘇斯·費雷拉的父親大衛·費雷拉以前就是達拉斯FC的球員,曾在2010年榮膺美國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傑蘇斯就是他們舉家搬到達拉斯後才加入俱樂部梯隊的。如今,達拉斯FC已經將培訓項目擴展到學齡前兒童,一個為5-6歲兒童舉辦的娛樂足球聯賽正在操作中,賽事工作人員由兒童父母和志願者組成,俱樂部希望能夠藉此將球隊文化灌輸給孩子。

「一個六歲孩子能學些什麼?他要如何學到這些?這需要做很多工作。」達拉斯FC青訓負責人盧基·岡薩雷斯說,「而對於一名七八歲的孩子,如果能讓他了解到如何靈活帶球,如何控制步伐,體會到運動中怎麼用身體,那麼他的球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形成肌肉記憶,打磨出比賽直覺,當這些在娛樂為主專業為輔的兒童聯賽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年滿12歲,就會被選入俱樂部梯隊。

「即便是對體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在一群人中分辨出絕大多數NBA和NFL球員;但像梅西、伊涅斯塔這樣的足球巨星,看起來卻和常人一般無二,只有把足球踢到他們腳下,才能發現他們有多麼與眾不同。」但是,如果美國籃球也能實現深耕細作,是不是能夠挖掘出更多偉大球員呢?至少,那些因為沒人管教而走上歧途的天才,在青訓營里可能就會成長為棟樑。

以上內容來自體壇周報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體育綜合 的精彩文章:

騎士外線炮台無緣輪換陣容 主帥盧向弗萊致歉
波蘭挑戰賽伊藤女單奪冠 香港隊包攬雙打冠軍
30強巡禮:狼欲終結13年季後賽荒 四巨頭需兼容
球哥腳踝傷勢季前賽報銷 揭幕戰能否登場存疑
最佳第六人點出火箭軟肋 稱必須得守護好籃板

TAG:騰訊體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