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竹溪物語-問漆武當"漆鄉十堰首屆當代漆畫展

竹溪物語-問漆武當"漆鄉十堰首屆當代漆畫展

"竹溪物語 - 問漆武當" 漆鄉十堰首屆當代漆畫展代序

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竹溪之地,造化幽微,其所之人,安時順命。此前交通不便,反倒對自然生態、人文生態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得覺悟之人更加珍惜這種時代意外之果,而悲天憫人、順天應人,維護有加。藍天白雲,天朗氣清,萬物欣榮,一派生機,一團和氣,終使城裡人傾羨嚮往之。

竹溪物語,萬物生長。竹溪母語,繁衍生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甘宗祠"相陰陽而購材規模由舊,序昭穆以隆禮堂室煥新",古法相承而煥新,民風淳厚。守天時而知"欲速不達"、"美成在久",接地氣,現美材,有巧工,自成良器。非但有貢木為故宮棟樑、貢米為絕色胭脂、貢茶新成國家特色小鎮,更因生漆曾國內外矚目,而成器造物,今遺珍無數,星河追憶,蔚為可觀,亦足反思,問道於漆,呼籲於斯,群賢畢至,遂成此保根尋源國漆倡導之首展。

有北京畫家本市武當籍之王旻君者,回十堰東風25廠舊址以現代成型技藝塗裝東風汽車漆德國漆,兩年創作32件一套當代裝置藝術作品,合意者眾,以之為此展室外問天之舉,溯源之始,一為於漆母語中國漆之地尋天然材料之源,二為於楚文化發祥地尋思想之源。其作高達四米,林立於美術館廣場,蔚為大觀,猶然屈子行吟涉江天問,楚魂之追溯。另有十堰大學現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客座藝術家魏新君,著名旅美當代藝術家,青年時師從落魄鄉賢李青萍先生,幼承家學,乃此次首展唯一外埠畫家著名已故藝術家魏啟銘先生之子,欣然應邀,攜父子綜合漆當代作品二十件,魏啟銘先生實如中國漆畫界之梵高,創作甚好甚豐,而鮮為人知。父子作品有著中國藝術史世界藝術史烙印,以大漆綜合漆裝置作品《竹溪物語 - 漆菌楚簡》尤顯安靜孕育萬物之意,嘆為觀止,如時間上材料上能全以竹溪大漆完成之,則意義更彰。餘下大漆裝置作品《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永和九年那場醉》,於數百羽觴之內,一池翠紋,春水翠色慾滴欲泣,演繹蘭亭序,成就自然人生之思,與誰同坐,一場深刻的中國智慧回歸。

竹溪千工床,竹溪母語,世代繁衍,萬物生長,竹溪風物,遺海覓珠,一方水土,兒時記憶,始於摔不壞的草編漆碗,夾苧的遺迹,楚漢以來的追思,兩千年印證不朽的造物。盡顯竹溪翠竹掩映、溪流淙淙的山水情懷、詩意村居。道法自然,悠樂其中,有捉蛐蛐蟈蟈的小漆筒,小口進去,亮光出來; 有玩鵪鶉小鳥的錦繡漆籠 雕龍畫鳳; 有悶葫蘆開竅髹漆的花澆來自大明; 有書寫竹溪的翰林待詔金字匾額 等等不一而足,竹溪菜青山菜館范青山君者,廣拾竹溪漆物"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料如是",藏古研古更有唱和者眾,遂成此展之溯源土壤之民器再讀。

十堰美術,有著自然和人文的優勢,有著優良傳統,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以教育造福一方,藝術設計系尤見專業功力,所建"楚人漆屋"漆畫工作室作為文化設計背景,竟始於整個湖北,與十堰市美術館一樣。十八年來,在重點課題《藝術設計材料實驗法》、《用手思考的藝術設計》與《漆與產品》等教學探索中,各地採風紀行裝飾設計總結到文創中,大膽突破到收斂回歸併舉中,師生作品無數,獲好評無數,並影響了本埠畫家介入,隨著漆畫材料技法在其它畫種的推廣中,更吸引了各藝委會的關注與實踐。如此,在漆山,湧現累積了眾多漆類作品,成為了保根尋源首屆本土現代漆畫作品表現之綜述展示。

上述事象旨在以當代視界切及現代與古典。稱當代漆畫展,意在突破畫框,豐富形態,切入生活,去舶來化,去殖民化,建構本民族的民生的當代藝術,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自覺,兼容並蓄,廣采博取,發揮主體創造精神,從當代回歸的角度尋源,思想上的三無——無界、無形、無有(無中生有即傳承中跨越式創造),無之有上的三源——漆材之源、精神思想之源、生活美學之源,從田野調查到生漆調

研到生活美學到藝術創作,從學術影響、各級政府規劃、實體落地,產業鏈的優化甚或國漆國粹文化與塗料之王的未來綠色推廣展望等等,該展記錄人們對國漆以及產地的歷史現在未來的態度方法和作為,重在過程的梳理和演進,從而獲得良好的社會各層面影響推進。這本身,也是具有當代關切的意義。本身就是共同成就的一件當代藝術大作品,並處在動態發展中。

在當代,文化復興首先體現為文化開放之後的文化回歸。僅有大國工匠是不夠的,文心與匠心並重,才是我們中國大國文脈和文運,深切關乎大國國運。太緊太累的作品並不為中國歷代所看好,空靈與生動,無用之用的超然,事物的差異正是道的不同體現,智者不爭,慧者微笑,美者無言。而對於漆畫,除了從跨界到融界到無界,這正是回到中國無的哲學,也正是諸多有的生成。首於情感思想大道,承於技術材料等載體,正是文心雕龍的意義。

翠宇竹溪,"生態竹溪、人文竹溪"、期待最終經濟崛起、文化復興而成"詩意棲居竹溪","詩意棲居竹溪"正等著我們去熱愛、去實踐、去實現。這正如中國夢是從基層從源點去出發,國粹復興,是從材料源頭從當代民生去保證。

前 言

中國大漆的使用八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反覆發現和驗證了兼容並蓄的大漆精神,不斷提煉演繹了內斂外化的文脈,磨礪了堅韌、沉靜、溫潤、深邃、開放、吸納的大國維度。八百年的楚文化中,大漆在現實生活中更綻放了瑰麗飄逸的超越現實的浪漫氣概。

今天在漆鄉十堰,在楚文化發祥地,特別是"全國生漆先進縣"竹溪縣,我們照常發現大漆在祖先生活中煥發的異彩,詮釋的智慧,實踐與享有的天人致和、大朴不雕、既雕既琢復歸於朴的存在美學與生活美學。而當代的我們,該如何面對?時至今天,回到原點,回到故園,藝術精神與生活美學的當代營建,也是十堰首屆當代漆畫展從"無界、無有、無形",從"材料之源、思想之源、生活美學之源"去實踐中國自己的兼容並蓄的當代藝術述求。

翠宇竹溪,"生態竹溪、人文竹溪"、期待最終經濟崛起、文化復興而成"詩意棲居竹溪","詩意棲居竹溪"正等著我們去熱愛、去實踐、去實現。這正如中國夢是從基層從源點去出發,國粹復興,是從材料源頭從當代民生去保證。

這正是此展給我們在國粹大漆漆鄉十堰的記憶與展望,定會是文化振興十堰市美術創造和美學生活的源頭活水之一,也會是十堰市社會能量在文化復興中的流通、塑造,也會是中國藝術精神、生活美學、品質生活的不止遠行與奉獻。

祝"竹溪物語 - 問漆武當"漆鄉十堰首屆當代漆畫展圓滿成功。

策展人:劉善林

2017年9月30日

嘉暢文化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暢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嘉暢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