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嘮叨是把小刀子,傷孩子又傷己

嘮叨是把小刀子,傷孩子又傷己



作者 | 蘭葉




1


起床、起床,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


會熱嗎?會冷嗎?

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


 


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凶。


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

……


 


上面的這些話,你熟悉嗎?


沒錯,這是《媽媽之歌》里的歌詞,


這首歌曾風靡網路,因為它寫出了人們的心聲,


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說的不就是我的媽嗎?



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獻唱《媽媽之歌》




不可否認,


每一位嘮叨的媽媽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但孩子是怎麼看待這樣喋喋不休的嘮叨呢?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幅有趣的漫畫,


漫畫中的媽媽,帶著唐僧的帽子,


披著唐僧的袈裟,就連姿勢也畫得和唐僧一樣。


而畫中的媽媽,口水滿天飛,


看得出她正在教育孩子。


儘管孩子已經對她的行為反感了,


但她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嘮叨。



在嘮叨的談話中,父母通常都會說:


我經常說你,都是為了你好,


一旦孩子反駁,這句話就會變成:


如果不是為你好,


我怎麼不嘮叨隔壁的某某某呢?


 


但父母的這個嘮叨邏輯,根本就站不住陣腳。

 


有人在知乎上做了一個調查,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


且常見的邏輯思維模式?


 


想不到這個問題的瀏覽量


居然超過了2100萬次,


而得到點贊最多的回答是:


父母總是和你「講道理」,

講不過你時就和你「講倫理」。


 


「我說你,都是為了你好。」


「我是你媽,我還能害你嗎?」


「爸媽在說話,你怎麼能頂嘴呢?」


 


這裡的講道理也好,講倫理也罷,


都是父母單方面地給孩子輸入的訊息,


都是父母實實在在的嘮叨行為。




2


網路上曾經有個調查: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6大行為中,


嘮叨居然排名第一。


 


從新華字典的詞義上,


嘮叨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她指的是說話的人閑聊或漫無目的地說個不停 。


 


那些隨口而出的、不斷重複的、


總給人帶來負面情緒的話語,就是嘮叨。


我帶女兒在餐廳吃飯時,


聽到一個母親和孩子的對話,


確切地說,只是母親自己的嘮叨。


 


「你看,你一個早餐就吃這麼好,


有雞蛋羹、豆腐腦,還有油條,


媽媽年輕的時候可沒有這些好吃的。




吃好了要好好學習啊,


今天又給你訂了一套故事書,


你不好好學習可對不起媽媽。」


……


 


孩子低頭在吃早餐,


媽媽卻在一邊不停地嘮叨,


從自己的過去說到孩子的現在,


從孩子吃的早飯說到自己的愛,


但無一例外,都是孩子不愛聽的。




那位媽媽在公共場合尚且如此,


如果是自己和孩子在家裡,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會更甚?




3


不可否認,父母嘮叨孩子,


肯定出於對孩子的愛,


但嘮叨帶來的往往不是父母所期待的結果,


過度的嘮叨,甚至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逆反,


它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時,


就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每人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


對孩子來說也一樣。


無休止的嘮叨,


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壓力,甚至是傷害。


為了趨利避害,孩子就會本能地逃避刺激。




也就是說:


你越是對孩子嘮叨,


你說的話就越沒有分量。


甚至,


當你的嘮叨過度時,


孩子會採取相反的措施來抗議。




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讓孩子們非常反感,


有的孩子會直接忽視父母說的話,


捂起耳朵繼續做自己的事;




有的孩子會試圖跟父母溝通,


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時會脫口而出「你煩不煩吶」。


 


最可悲的是,有的孩子無計可施,


只能默默默地順從,


父母說什麼,

他們就做什麼,


甚至有的孩子跟父母對著干,


父母說的,我就做相反的。


 


不管是順從或對抗,


都不是我們做父母的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為了孩子好,


我們不妨轉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盡量進行自我控制,不要去嘮叨孩子。



 


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就是傷害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對許多事情產生好奇,


那些無關大雅的事,不必一定要去限制他們,


讓孩子自己去試試又何妨?


 


鄧超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


每次兒子等等不打傘,


踩水被濺得一身濕的時候,


周圍的人都會說:這孩子怎麼不打傘?


怎麼下雨天還出門呢?


 


這個時候,他就會躲在一旁偷笑,


他說:那個孩子不就是我小的時候嗎?


對雨天充滿期待,覺得踩水充滿樂趣,


這些都是他兒時喜歡做的事,


儘管回家會挨一頓揍,但他還是樂此不疲。


 


鄧超說:


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對他們來說就是傷害。


在孩子充滿好奇和並且認為有趣的時上,


如果對孩子和他人都沒有傷害,


何必一定要管束呢?


父母明知嘮叨也沒有用,


不如放手讓他們去體驗吧。



 


學會尊重孩子的天性,聽聽他們心底的聲音




有的父母嘮叨,無非是想督促孩子,


但如果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天性,


嘮叨反而會讓他們離自己越來越遠。


 


楊瀾曾經逼迫5歲的兒子練鋼琴。


結果讓兒子和自己都痛苦不堪。


 


鋼琴課上,老師問她的兒子:


「你為什麼要學鋼琴呢?」


 


在別的孩子都回答喜歡的時候,


楊瀾兒子的回答卻是:媽媽讓我學的。




學琴的4年中,兒子非常痛苦,


而楊瀾也因此不愉快,


她也為此嘮叨過,甚至歇斯底里地叫喊過。


結果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


楊瀾這意識到兒子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


於是終止了兒子的學琴生涯。




 


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傷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嘮叨孩子,


總是以「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典範,


「你看你們班上的某某同學……」


「你看看我同事家的孩子,人家都……」


 


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


通常都是往高處比:


你看人家成績,一直都排前三。


而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時,


卻又往往是在低處比:


我們那時候條件最差,最苦……


 


孩子最不喜歡父母拿自己跟別人作比較,


也不喜歡父母總嘮叨說:

你看你現在多幸福啊。



 


身教勝於言傳,成為孩子的榜樣更重要




兒童教育專家小巫說:


孩子的狀態往往是成年人內心狀態的鏡像,


成人內心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


 

在《面對面》的採訪中,董卿談及孩子時說: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那段時間,


董卿首次以製片人的身份參與某節目的製作,


她說:我有一把藍色的小鑷子,


之前是用來夾眉毛的,


過去這一年我用它來拔白頭髮。


 


因為熬夜、策劃、錄像、後期等無休止的工作,


她見過北京半夜各個時段的樣子。


兩點、三點、四點、五點、六點,


正因為這樣,白髮橫生。


 


她說: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


對我有愛也有尊敬,


從我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對孩子的教育,也要學會適當的留白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


指書畫藝術創作中,


為了使整個作品畫面更有意境


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


讓欣賞的人留有想像的空間。


 


留白的手法,如果用於教育中,


同樣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知而不說,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去開悟,


這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印度有部勵志的微電影叫做《菠蘿冰棍》,


講述的是母親教會孩子賣菠蘿冰棍的故事。


 



沒有讀過書的母親看到女兒


對著一個菠蘿無從下手,


她什麼話也沒說,


直接拿一個菠蘿切給女兒看。


當女兒把菠蘿做成冰棍


拿到集市上賣卻無人問津,


回來問她:


媽媽,為什麼我的冰棍沒人買的時候,


她並沒有直接給出女兒答案,


而是叫她到菜市場去看別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


不需要知無不言,言而不盡,


適當的留白比喋喋不休的嘮叨更有效果。


 



做父母,我們不要試圖


用嘮叨讓孩子事事聽從自己,


要知道,我們的嘮叨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正如龍應台所說:


我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


規矩順從聽話的「乖」學生,


就不要夢想教出什麼


智慧如天馬行空的優秀人才。


 


嘮叨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劑「毒藥」,


我們管好自己,切勿讓你的嘮叨變成一把刀子,


刻到孩子的心裡。




作者:

蘭葉,

80後寶媽,自由撰稿人,哄孩子也寫生活,育兒也育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思維導圖」讓孩子愛上學習?
假期餘額為零?和孩子在家開始一場新的奇幻冒險
誰說獨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開團|你真的會洗臉?王菲私藏潔面儀,手洗10次不如用它1次
為什麼我們的時間總不夠用?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