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走近卡丁車早期歷史

走近卡丁車早期歷史

原文發佈於2008-04-17

在賽車界之中,幾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卡丁車就是F1賽車手的搖籃。但你是否了解過卡丁車的歷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卡丁車的發展歷史吧。在正式介紹卡丁車的歷史前筆者想澄清一下,其實卡丁車運動起源於二十世紀50年代左右(大部分的國外卡丁車歷史網站的資料都是如此),而並不是像某些網站所報道的:「在1940年左右在東歐開始出現並逐漸推廣,五十年代末才在歐美普及並迅猛發展。」如果比較熟悉二戰歷史的看倌們只要想想便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1日正式展開,而到了1940年戰火已經直卷整個歐洲大陸,而在1941年的6月德國已經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在6月22日德國便正式向蘇聯發動閃電戰。那請問在1940年哪個國家還有閑情日誌去玩卡丁車呢?難道是德國嗎?估計當時德國有時間製造卡丁車比要戰勝蘇聯更加Impossibility!

圖:不知道這台算不算是卡丁車呢?同樣是後驅的。

圖:卡丁車之父原來是製造Kurtis Kraft 500S賽車的。

圖:不知道Art Ingels製造卡丁車的靈感是否來自於此呢?

卡丁車其實又稱作高卡車 (Go-Kart)或小型賽車 ,是一種賽車運動。 顧名思義,車手所駕的車子論大小、功率輸出比專業級的賽車要少得多,適合初學者學習及作為休閑之用。而真正的卡丁車運動是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首度在美國出現的。而當時人們公認的卡丁車之父便是Art Ingels了,Art Ingels是一位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的著名Kurtis Kraft賽車建造者,在1956年他使用了一些廢金屬材料和一台250cc的引擎(擁有21/22匹馬力)製造了世界首台卡丁車,該車能承受210磅(102公斤)的重量,並且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帕薩迪納市的Rose Bowl停車場作了第一次的路試,當時最快的車速可以到達88.5~96.5KM/H。而當時製造卡丁車的目的只是為讓當時的飛行員能打發無聊時間和解悶用的。

圖:圖中最右邊的人便是卡丁車之父Art Ingels了。

圖:Art Ingels和其太太在Rose Bowl停車場的合照!

圖:看到上面這台自行車估計各位看倌應該能體會到戰後美軍的生活有多麼的無聊了。

圖:50年代美軍所使用的無線遙控飛機。

圖:為何要貼出這樣的圖片呢?是筆者貼錯圖了嗎?

圖:不錯,聰明的看倌一看就應該猜到了,第一台卡丁車的引擎正是來自於這些美軍所使用的無線遙控飛機的250cc引擎。

當時製造第一台的卡丁車被命名為「雄蜂」因為其搭載的250cc引擎是來自於美軍的舊款無線遙控飛機「雄蜂」身上的。寫到這裡筆者突然覺得二戰後的美軍雖然生活無聊,但也真的很爽啊!比如說當時曾經有人把戰鬥機藏在自家農場的倉庫里,等多年後再交給兒子和孫子開去參加古董飛機航展等等。由於當時Rose Bowl停車場經常會舉行一些即興的比賽和活動,而卡丁車所發出引擎的咆哮聲很快便吸引了一些沒機會接觸賽車的愛好者不定期的雲集於此,後來Don Boberick更成立了卡丁車運動協會讓該運動逐漸正規化。而且也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加入到該運動當中。

圖:這台便是第一台「雄蜂」卡丁車了。在當時要操控好這台250cc的卡丁車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

圖:歷史上第一台的正式銷售的卡丁車,其裝備了割草機的引擎,製造者為Art Ingels。

圖:當年Art Ingels和其朋友們的合照。

圖:這台估計是後來人們所仿造的!

圖:這台可不是雄蜂遙控飛機的250cc引擎哦,而是West Bend公司的割草機750引擎。

當時的卡丁車並未考慮到安全的問題所以車身上並沒有安裝任何的安全裝置或防滾架。引擎的聲浪也沒有任何的控制,所以同樣使得部分人對卡丁車非常反感。所以後來Duffy Livingstone 和Roy Desbrow還有Bill Rowles這3個人便組成了一家卡丁車的製造公司,並且在Art Ingels設計的卡丁車基礎上作出了修改,包括為卡丁車配備一條消失尾鼓,並且為卡丁車裝載一款由West Bend公司的二衝程引擎(該引擎來自於割草機)。並且將該款卡丁車命名為Go-Kart,當時該款卡丁車的銷售非常的成功,所以Art Ingels便離開了原來的Kurtis Kraft賽車公司,正式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經營該卡丁車公司。因為卡丁車離地的間距很少所以其速度感比駕駛汽車更快,所以卡丁車運動便迅速蔓延至其它多個國家了。

圖:第一台開始正式銷售的卡丁車。

圖:上一幅圖最頂處的賽車就是這台Kurtis Kraft 500S賽車了。

圖:第一台開始正式銷售的卡丁車的宣傳單張。

圖:這便是一台卡丁車的所有組裝零件了。結構很簡單吧!

圖:當時在Rose Bowl停車場玩卡丁車的人們。

圖:非正式比賽的相片。

後來很多商家們都開始發覺卡丁車不但生產簡單,而且市場發展的空間也很大,所以便陸陸續續有更多的卡丁車生產廠家崛起。而且各種排量的卡丁車也如同雨後春筍一樣不斷冒出。畢竟卡丁車在當時來說只能算是大孩子的玩具,在人們的眼中並沒有什麼專利或版權可言。到了五十年代末,人們開始不再滿足於僅用卡丁車進行休閑娛樂,以比賽形式的卡丁車競技比賽便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但由於當時的組織形式十分鬆散(甚至有時還會發生一些小事故),車輛規格和比賽規則也不統一。所以在 1962年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當任主席巴萊斯特創議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其負責在世界範圍內普及和促進卡丁車的運動,並且監督實施統一的規則和技術標準,簡稱CIK-FIA。同時還通過了一項決議:所有想參加一級方程式的賽車手都必須先通過卡丁車洲際比賽,並獲得相應的積分等級,才有註冊的資格。

圖:其它廠家推出的一些卡丁車,幾乎可以說是「翻版滿天飛」。但估計當時還沒有專利一說。

圖:帶有防滾架的卡丁車。

圖:卡丁車的出現可以說是馬上風摩了整個美國乃至歐洲。

圖:60年代後出現了更豪華的卡丁車。

圖:當時West Bend公司的割草機。

圖:West Bend公司的卡丁車強化引擎宣傳單張。

而在1978年卡丁車委員會便改組成立了新的「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當時會員協會只有15個。從那時起,卡丁車運動有了很大的改變,形成了現代卡丁車運動,使卡丁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並使其成為了培養現代汽車運動、尤其是方程式賽車車手的基礎和橋樑。而卡丁車運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目前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參加卡丁車各類活動的人數已達8千萬人以上。而在1997年的10月,「國際汽車聯合會」便根據全世界卡丁車運動的發展狀況同意將「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正式更名為「世界卡丁車聯合會」。

圖:1967年6月19日在香港舉行的卡丁車比賽。

圖:60年代美國的某卡丁車場比賽日,可謂「人山車海」。

圖:卡丁車發展至後來開始配置更強勁的引擎。

圖:如果要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的話,至少要有這些資格證吧!

圖:你不再需要任何的運輸工具去運載你的卡丁車,因為這台是可以正式上路的卡丁車。

「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全世界已頒發了7萬多張賽手執照,每年要舉辦上萬次各類比賽,列入國際賽事年曆的比賽有150餘項,全世界的優秀選手每年要參加15次卡丁車委員會組織的世界錦標賽,為世界汽車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卡丁車運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已有數十名卡丁車賽手進入了世界方程式賽車賽手的行列。在這個階段中,幾乎所有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來自卡丁車賽手的隊伍,有些已成為世界冠軍,像著名的巴西車手埃爾頓·塞納、法國車手阿蘭·普羅斯特、英國車手尼蓋爾·曼塞爾、德國車手邁克爾·舒馬赫等,因此卡丁車運動被譽為是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的搖籃。刺激的比賽,付出體力和汗水所換來的榮耀,敢問誰又能拒絕卡丁車的吸引力呢?

圖:一般5歲便可以開始培養其成為卡丁車手了。

圖:賽車夢想的起點!

圖:經歷刺激而又緊張的比賽。

圖:夢想的進化!

圖:夢想的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C組CUT神 捷豹XJR系列
LEXANI推超跑專屬輪轂M759
紅線推RL-600高性能制動液
賓士C180用MKL運動頭段
FWD推W204 C63排氣全段

TAG:無敵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