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卦史記103:「白馬非馬」到底是誰提出來的?

八卦史記103:「白馬非馬」到底是誰提出來的?

李大嘴 大嘴讀史

「白馬非馬」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命題。

按照現在的說法,這個命題是公孫龍提出來的。

公孫龍是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白馬非馬」的說法記載在《公孫龍子》中。

在《公孫龍子·白馬論》中,「白馬非馬」最核心的記述是這樣幾句話——

「白馬非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但是,大嘴在閱讀有關稷下學宮的資料時,發現提出「白馬非馬」的另有其人。

在《韓非子·外諸說左上》中,有這樣一段話——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兒說是宋國人,是個善於辯說的學者。他曾經提出「白馬非馬」的命題說服了稷下的辯說家們。他有一次騎著白馬過關卡,還是繳納了馬稅。所以,憑藉虛浮言辭,他可以壓倒一個國家;考察實際情形,他連一個人也欺騙不了。

兒說是著名的稷下先生之一,也是名家的學者,善於詭辯,還有一個「齊貌辯」的外號。

那麼,到底是誰先提出了「白馬非馬」?

首先,這兩個人肯定不是同一個人,公孫龍是趙國人,兒說是宋國人。

其次,從公孫龍和兒說兩個人所處的年代分析,公孫龍生於公元前321年前後,卒於公元前250年左右,而兒說的生卒沒有具體的記載,只知道他是稷下學宮的著名學者,而稷下學宮是齊威王變法改革的產物,創建在公元前350年前後,可以判斷兒說所處的時期比公孫龍略早。

再次,兒說和公孫龍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在理論上存在繼承和完善的痕迹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嘴有這樣的猜測,兒說最早提出了「白馬非馬」的理論,但在表達上尚不完整,而且沒有留下具體論述的文字記載。之後,公孫龍將這個理論完善,並詳細地記述下來形成文字。

另外還要說一下,歷史上還有一個同名同姓的公孫龍。

「白馬非馬」的公孫龍是戰國時期的名家學者,另一個公孫龍生活在春秋時期,是孔子72弟子之一,屬於儒家。名家的公孫龍字子秉,孔子的徒弟字子平。

關於「白馬非馬」,最精闢的理解來自武俠小說家古龍。

古龍在散文集《誰來跟我乾杯》中寫道:白馬非馬,女朋友不是朋友。

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卦史記99:戰國時秦國在山東有一塊飛地
八卦史記101:王翦和他後世的自污夥伴們
八卦史記102:稷下學宮的四大辯論和三大辯手
皇甫嵩:幹掉黃巾軍 卻在董卓面前服軟的名將(武廟72將系列)
太監系列:太監祖師 史界太祖 無法超越的司馬遷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