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求受菩薩戒的條件和意義

求受菩薩戒的條件和意義

因為菩薩戒有在家與出家的不同,所以就對受戒者的條件也有各自的寬嚴不同,不過有兩個主要的條件是必須具備的。那就是:

第一要有感戒之善;

第二要無障戒之惡。

所謂感戒之善分為兩類:一是菩薩種姓;二是發菩提心。

言菩薩種姓者,是指大乘的根性而言,如《地持經》所言:「住無種姓補特伽羅,無種姓故,雖有發心用加行,定不堪任圓滿無上正等菩提。」也就是說沒有大乘根性的人,雖然能夠發心求受菩薩戒,仍然不能如實實踐菩薩之道。捨己為人、忘我而利人,便是菩薩根性的菩薩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終究無法達到成佛的目的。言發菩提心者,是指努力精進為善去惡的意志,有了大乘的根性,若無堅強的志願,來促成這一大乘根性的圓滿究竟,雖有大乘根性也是沒有用處。所以《地持經》說:「若不發心,不修加行,雖有堪任,而不速證無上菩提。」因此,「感戒之善」如同可染的布料,必先有可染的性質,才能染上顏色。

所謂無障戒之惡者,即煩惱障、業障、報障,這是障礙眾生了脫生死、行菩薩道的三大障礙,所以名「障戒之惡」。

言「煩惱障」者,即一是放逸,放逸成性,暫時難改,所以不能受戒;二是愚痴,自不善巧,並且依附惡友,不想受戒;三是受他束縛,為他人束縛者,身心不能自由,所以不能受戒;四是生活窮困,時時為了生活擔憂,所以無暇想到受戒。言業障者,即所謂的五逆之罪,弒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誹謗三寶。言報障者,即地獄、餓鬼苦不可言,畜生道不解法師語,北俱盧洲不信因果,所以為菩薩戒之障礙。因此,「障戒之惡」如同抗藥性極強的病菌,藥物是無法治療疾病。五逆之罪障礙戒體,不能止惡修善。

由此可見,求受菩薩戒的意義就在於「止惡行善」。

由此可見,求受菩薩戒的意義就在於「止惡行善」。「戒」有二意:一是止惡,二是行善。止惡是自覺自利,行善是覺他利他。菩薩的精神在於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所以受持菩薩戒的意義也就在於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再說我們修學佛法就是為了成就佛道,由此可知受持菩薩戒即是成佛之道的根本所在。如果我們眾生不受菩薩戒,那我們就永遠不能成就佛果。因此,受菩薩戒是我們修學佛道成就佛果的必經之道。如《梵網經》所說:「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總結而言,受菩薩戒的意義可概括為:一者、菩薩戒是諸佛之大戒,受菩薩戒才能成就佛果;二者、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生生世世不會捨去;三者、菩薩戒是「無盡戒」,自持一戒即一切眾生持戒,其功德也是無盡;四者、受菩薩戒法之後,生生世世不舍人身;五者、菩薩戒是佛戒,受菩薩戒者能破除邪見;六者、受菩薩戒者能起慈悲心,愛護和救護一切眾生;七者、受菩薩戒者能續佛慧命,能令正法久住世間;八者、受菩戒者能增長智慧,以方便善巧廣度一切眾生。

1、方丈微語|迷而不覺即是無明

2、當你動怒想要罵人時 記得念佛號

3、你會還願嗎?

4、如何獲得佛法「加持」?

5、五戒是佛弟子修行的「低保」

6、認錯是一種修養

7、學佛修行必備六個先決條件

8、超度亡人為什麼要念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享受
淡淡的友情,深深的緣分
秋天排毒養生 做好這三步
消滅「四害」也算殺生嗎?
迷而不覺即是無明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