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陳意涵被嘲笑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陳意涵被嘲笑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一起來感受下台灣女生的嬌嗔,治療一切不開心~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主播 

蘇維

朗讀音頻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

遇見張小嫻






最近陳意涵在微博故事發的一段幾十秒的自拍視頻突然引起了關注,在視頻里她一邊發出嬌滴滴的「銀鈴般的」假笑一邊在染布中穿行。「我~穿梭~在染布里」頓時成了流行語,不僅網友爭相模仿出了「穿梭在地鐵里」 「穿梭在寢室里」等多種版面,連李維嘉和吳昕也在演播大廳里模仿了「我們穿梭在1200的演播廳」的片段上傳到微博上。







儘管陳意涵這段搞笑其實是在模仿自己原先《流星蝴蝶劍》里飾演的小蝶,吐槽在裡面配音的「銀鈴般的笑聲」—— 「哪有女孩子是這樣笑的啦」——這是她多年模仿搞笑的一個梗;




儘管在視頻最後她也忍不住笑場,儘管這只是她多年古靈精怪的性格下無數日常搞怪的一個,但還是有圍觀者在不明就理的情況下,真情實感地認為這是她本來的樣子:尷尬、智障、「林志玲輸了」 「林志玲後繼有人」等評論迅速佔領公共論壇,甚至還有人提供更多的材料:早在某個採訪中就覺得她憋著聲音說話,矯揉做作。




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僅憑一段聲音這些人就得出了這麼多關於一個人性格和品性的結論

,完全忘記在《花兒與少年》第三季中,陳意涵得到了多少好評,一個獨立、能幹、有擔當,和男生一起承擔體力活的女性,即便在跟著貝爾去冒險在荒山野嶺中也能有上佳的求生表現的女性,就因為聲音的屬性被這樣評價。





陳意涵跨越峽谷,戰勝荊棘,連貝爾也對她稱讚有加




這不能不說有些主觀和武斷,並且這種主觀和武斷還非常有市場。




最吸引人的「林志玲輸了」 「林志玲後繼有人」這樣的評論,迅速的統一了人們的認知和立場,如果說對於前因後果不清楚的人,只是覺得不解和不適,那對於林志玲聲音的標籤化,則把這聲音之後的人劃為一個刻板印象:嗲,假,故意做。




當年林志玲在《赤壁》中的那一聲「萌萌站起來」引起的嘲笑,至今都還歷歷在目。甚至在網友模仿的視頻中,還有將這種類化上升群體的趨勢:台灣女生這樣笑,而東北女生這樣笑。







而我對於這種類化和標籤化卻不能和別人一樣一笑而過,因為許多年前,我也是一個因為聲音「嗲」而被類化的女生。




如果說林志玲的聲音給她帶來了辯識度,在我的青春期,經歷的就更多的是像對這次陳意涵這般的嘲笑甚至嘲諷。那好像也是某個突然發生的狀況,在進初中的第一天,某個同班突然說:你的聲音怎麼是這樣?你以前聲音就這樣嗎?然後像看稀有物種一樣拉著別人來聽我說話,每說一句,他們就爆笑。從此以後, 我的聲音就成了讓他們當成笑料的一個梗。




每當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一開口,班上的一撮男生就會吸涼氣、捂心口、吵著要吃速效救心丸。我漸漸從一個熱衷舉手發言的人,變成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不得已開口時,刻意地低著聲音講話,但收效甚微。所以

當後來林志玲說,她天生聲音就這樣時,我是完全相信的,我真切地覺得,沒有女生願意平白給自己惹上這些嘲笑和麻煩。





《愛情麻辣燙》高圓圓同樣因聲音而帶來煩惱的青春




這樣讓人苦惱的嘲笑其實隨著我上高中就已經結束,我想大概是因為年紀長了幾歲,高中的同學沒這麼無聊。但因為聲音而自卑,羞怯而小聲的習慣是留下了,直到有一件事才讓我思考,那是一次課後大家簇擁著老師去問問題,那是一個雷厲風行極受歡迎的中年化學女老師,在我問完之後,她突然有感而發地說了一句,呀你的聲音好好聽。




那大概是我初步知道,對於聲音的判斷,主觀意識有多強:在我的初中男同學認為這是撒嬌、做作、裝嫩的聲音,在一位能幹的職業女性那裡,能夠拋棄這些隱喻著討好男性的價值的判斷,贊一句小少女的聲音好聽。




我大學來到廣州,這是在多重意義上對我來說的福地,對於聲音的容忍度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這裡因為語言的關係,女生們講普通話好像天生就帶著點發嗲的味道。如果說高中的環境是一種理智上的客觀,在這裡則是一種習以為常的自然,這種包容性讓我幾乎忘記了這種曾經對聲音的審判,非常自由地過完了在大學的幾年。




我再一次注意到聲音的問題,是在進雜誌社第一次採訪後整理錄音時,那是我第一次認真而長時間地戴上耳機聽自己聲音的回放,當時就嚇了我一跳:錄音里的聲音和我自己平時講話時聽到的是不同的,經過電子處理的聲音是連我自己都感到的甜膩,我不得不慌忙諮詢周圍的人,平時別人聽到的聲音是和錄音里一樣,還是和我自己聽到的一樣。




那種慌亂是害怕電話那頭的採訪對象因為這個聲音對我有所偏見:初出茅廬,不專業,或許更糟的是揣測我是在通過撒嬌要達成什麼目的。

好在這樣的誤會並沒有發生,因為大多採訪對象同時也是雜誌的作者,作為編輯和他們有著更多的日常的聯繫,通過最後的成稿和平時的交流,能夠讓互相認識到一個更完整的我。




這樣的聲音,為什麼會成為一個讓我困擾的因素。在長大之後,回想起青春期男生們的起鬨,在表面的嘲笑之外,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多年後,我看到網上曝光了林志玲在成名前的一個聲音正常的訪談視頻,當下有些恍惚,以為是這世界最初嘲笑了她,最後卻是她利用了這種社會的成見。有時聽到行車時她播報的高德地圖,也在想能把這種被嘲笑的聲音包裝到這地步,也算得上是一場漂亮仗。




但那些本來聲音就這樣的女生,是否更加會被打上「假」和「有心機」的標籤呢?還是因為她的這樣的典型放大,反而會讓人破除一些將聲音對應到本人的刻板印象呢,我對她的觀感也因此一直很複雜。




而就算是操著娃娃音的林志玲,本人其實和那些刻版印象無關。在近年的旅行節目中,她算是最拉好感的一個,英文好,自由行能力強,能吃苦,膽子大,身體素質好。今年的《花樣的旅途》中在俄羅斯宇航基地做失重實驗那裡,看著也算是假小子人設的馬麗緊張又害怕,和她一起登上飛機的金晨頭暈想吐臉色蒼白,而林志玲不僅遊刃有餘,還分明享受著這種冒險的樂趣。





《花樣的旅途》林

志玲元氣十足地參與冒險




就連和我一起看電視的家裡的長輩也要說一句,林志玲和印象中一點都不一樣。回想起同樣在旅行節目中圈粉無數的陳意涵,長輩的結論是,在節目中台灣明星好像是要比同行的內地明星自理能力更強一些。




然而就是在這麼多年之後,陳意涵這樣的一段搞笑視頻,引發的評價竟然還是那樣老套。出道這麼多年都沒有人對她的聲音提出質疑,就因為這樣一場發酵,有人竟然就還回去翻找她以前的正常訪談視頻試圖得出某一結論。




有時覺得時代發展的很快,有時又覺得人們的成見固執得不肯往前挪動一步。而陳意涵最開始覺得好笑而吐槽的,難道不就是人們的固有印象:女孩子銀鈴般的笑聲是什麼樣的?原始配音本身就是一種符合大眾預期的腦補。 




在這次事件觸動我神經之前,我好像已經悄然離開關於聲音的困擾很久了。最近一兩年我已經不害怕聽自己的採訪錄音,耳機里的聲音已經不會引起多餘的想像,具體哪裡變了卻說不上來。最近有一次我電腦壞了,不得已打開舊電腦,好奇聽了一下三年前自己的採訪錄音,差別一下子就出來了,也許是聲線隨著年紀的變化,也許是口音受變換城市的影響,也許是採訪的熟練程度,之前那種讓我害怕的甜膩,已經消散了。





被愛慕自己的男同學將聲音做成磁帶,聽到的是青春的美好




為了專業的需求,聲音的確是可以訓練的。最近我迷上聽有聲小說,我和我的主播朋友駱駝都是王明軍老師的粉絲,我們還經常私下討論,喜歡他的哪個聲線,大概都有什麼變化。駱駝說,王明軍老師上課時就說:一書一味,張嘴就對。所以他的每個角色都不一樣。我非常遺憾我喜歡的他在《如果蝸牛有愛情》里的季白的聲線,在這之後都少有聽到了。




但這種訓練的可能,大概並不能成為空口憑聲鑒人品的理由。

認識和判斷一個人,需要太多的輔助和佐證,如果換位思考,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武斷的標籤化。




如果回到我的青春期,我希望像我高中化學老師那樣的人,能多一些。而像我初中男同學那樣,跟風嘲笑別人的人,能少一些。




互動話題


你見過哪些因為刻板印象招致嘲笑的事?




本文系作者授權

遇見張小嫻?

獨家首發,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簡潔,雜誌編輯。雙子座,不分裂。見過了許多人,想講自己的事。微博@mayjane,豆瓣@Jane想自然醒,公眾號:簡影錄@everyjane


主播:

蘇維,電台主播,用聲音講述溫暖的故事。



如果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張小嫻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從小到大都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女同學?
永無落魄:張愛玲到死都是個百萬富翁
這一刻,你有沒有很想打的人?
誰還沒愛過幾個浪子
男人什麼情況下為小三離婚?

TAG:遇見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