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學良與汪精衛之間的恩怨情仇,卻造就了中國歷史第一漢奸!

張學良與汪精衛之間的恩怨情仇,卻造就了中國歷史第一漢奸!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汪精衛蒼涼的詩句,讓陳璧君成為了自己一生的追隨者,也讓一位少年成為了自己的鐵杆兒粉絲,這位少年就是張學良。

張學良與汪精衛

張學良晚年曾回憶說:「年輕時候我最佩服汪精衛! 」這並非是假話。第一次直奉戰爭起,奉系軍閥與孫中山方面就有著頻繁的聯繫,而汪精衛則作為孫中山的代言人六次北上奉天。一直仰慕汪精衛的張學良,也終於得到機會與自己的偶像近距離接觸。

汪精衛第一次到奉天,曾舉行過一次講演。張學良聽到汪精衛那條理清楚、慷慨激昂的現場版演講時,全身熱血沸騰,完全被這位年輕的革命家折服了。此後,每次汪精衛到奉,張學良都登門拜訪,促膝相談。談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張學良對汪精衛的欽佩之情就越深。而汪精衛對這位年輕人也是滿懷期許的。

然而,這一切的美好,卻在軍閥混戰及國民黨內部的政治鬥爭之中煙消雲散了。

汪精衛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電請汪精衛北上主持黨務。汪精衛在北平組織「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不久,汪精衛、閻錫山等人又成立了反蔣國民政府。

此時,張學良成為左右中國政治走勢的關鍵人物。蔣汪二人都不斷派出說客前往奉天。最終張學良選擇站在了蔣介石一邊,十萬東北軍進關,武裝調停中原大戰。

當得知張學良已經出兵助蔣,汪精衛呆立無語,心中五味雜陳。此後,他便對這位東北少帥產生了難以化解的怨恨。

中原大戰

1932年初,汪蔣二人再度釋怨,重新合作,汪精衛就任行政院院長之職。這一時期,他對日採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針。淞滬抗戰正酣之際,汪精衛曾商請坐鎮北方的張學良進兵熱河,以牽制日軍。但張學良卻以「鞏固後方」為辭,拒絕了汪的要求,讓汪精衛很是不悅。

此後不久,汪精衛偕宋子文飛抵北平,與張學良進行了一次長談。之後,二人交惡,甚至掀起一輪互相攻擊的電報戰。

對於汪張二人北平談話的內容,外界始終難以知曉,但張學良晚年時自揭謎團:「汪精衛對我說,現在,你的軍隊應該跟日本人打一下。我就問他,是真打嗎?你中央是不是有所準備,有所辦法?如果沒有,打一下結果會怎樣?一定打敗!那你為什麼要打呢?

張學良始終站在蔣介石一側

他說,現在外面的壓力太大,南京政府受不了啦,你呀,軍隊動一動,跟日本人打一打,就可以了。你要是不這樣,政府恐怕就維持不住了。打一下,可以先平息一下國內反對的聲浪。

我說,汪先生,你這是在說什麼話?讓我的部下打一下,讓我的部下拿生命來換你們的政治生命?我張學良從來沒有靠犧牲我部下的生命,來換取我的政治生命。為這事,你中央政府也好,你也好,都別來找我! 」

張學良拒絕出兵的理由是充分的,但卻過於理性,缺乏血性。而他所謂的以士兵的生命換取汪精衛的政治生命,這又實在有失公允,須知十九路軍能不惜生命與日軍血戰上海灘,已經丟失東北的張學良為何不能舉華北之眾呼應華東的抗戰呢?

而張學良的這一做法,卻也使汪精衛徹底心灰意冷。汪精衛認為中國軍人不足恃,戰則必敗,也從此一改此前積極抵抗的政治主張,走向了叛國投敵的道路。

張學良汪精衛北平合影

1935年,汪精衛再次回歸中國政壇,並參加了國民黨四次六中全會。會議結束後,一百多名代表在門口合影。而汪精衛卻不幸的遇上了自己人生中最危險的一次行刺。

合影結束後,委員們往回走。在汪精衛轉身時,記者群里跳出一人,一邊往前跑,一邊說:汪先生!汪先生!

汪精衛下意識地一回頭。

那人已手槍在握,大叫一聲:殺賣國賊!沖著汪精衛連開三槍,槍槍都打在汪精衛頭上和身上。

大廳里一時炸了營。年過五旬的國民黨元老張繼,一下子衝過去,從後面抱住了刺客。張學良正站在旁邊的台階上,也驚了。已經與汪精衛交惡多年的張學良,不知此時是否想起了年輕時仰慕著這位革命者的歲月,頓時鼓起了勇氣,一個掃堂腿把刺客放倒在地,手槍也摔了出去,在他要起來時,趕過來的侍衛對著刺客連發兩槍。

國民黨元老張繼

身受重傷的汪精衛大難不死,而張學良則算間接地救了他一命。五年後,以汪精衛為首的偽政府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漢奸誕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條 的精彩文章:

最有骨氣又有勇有謀的漢奸,忍辱負重成功刺殺日本中將!
純爺們兒!下屬過年送禮,張作霖只說一句話,梟雄之氣盡顯!
造成清末政壇混亂的根源並非慈禧,而是所謂的「清流派」!
曹操曾有機會除掉劉備,為何卻放虎歸山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郭沫若打開萬曆皇帝的棺材,解開了萬曆30年不上朝的真相!

TAG:四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