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扯愛國 李梅齡只是保種 根本沒育種!

不要扯愛國 李梅齡只是保種 根本沒育種!

歡迎來到中信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分享給朋友吧!

「李鳥」的原產地

1、李梅齡買來的德國鳥,離了原產地,連保種也做不到了哩!

2、中國的北京西山一帶是北京鴨的原產地,到了廣州恐怕就變了特性。但是到了英國,繁衍出櫻桃谷鴨的肉用系;到了澳大利亞,繁衍出迪高鴨,產肉能力與產蛋能力,都超過原產地的水平了,唯獨羽色保持純白。

3、中國的「小國光」蘋果,風味好、耐儲藏,引入日本,繁衍出「紅富士」,各項指標那是小日本咱不願意多說,紅富士引回老家,很快退化成小國光了……小日本子我跟你沒完!

4、澳大利亞的嬌鳳鳥(虎皮鸚鵡),我看離了原產地沒怎麼退化,那個頭還跟原來一樣。但是到了日本,也是離開了原產地,演化出大型虎皮鸚鵡!個頭比原產地大了一倍不說,身上的虎皮花紋竟然變得跟詹森雨點似的,我咋又說日本了呢?

5、看來「蘇三離了洪洞縣」,結果會有好多版本哩!有好有壞……跑題了跑題了!

李梅齡的「被育種」

以夷制夷,在李,是你有我有,我沒有我買,你的檔次高,我買更高的,贏了你。掙錢也好,出名也好,無非是李個人行為。我說的拔高,是將李的做法提高到為國爭光、為中國鴿界爭光、填補中國鴿界培育不出品系的空白、打敗了西方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從此洋人看得起中國(上海)人了,當時中華鴿界李是巔峰,雄霸壇下,民族英雄……

核心焦點不是否定李種鴿的性能,而是一再強調:進來時就那樣……否則按照「民族英雄」的意識,會認為李跟下廚炒菜一樣就能把「李鳥」炮製出來……有些看帖的,始終沒分清甚至看不懂我一眾帖的共同論點是什麼。

保種和育種,其實是天壤之別的,保的意思是,你至今沒有真正育出過;肯定李育種了,那結局複雜了:李的種,生下就比洋人的強,所向披靡,中國人在鴿界富有育種天才。要承認國貨,愛國貨,不要進口洋鴿,就用李鳥,為此再重啟超遠程賽線,復興超遠程賽制。不能坐視李種退化了,要提純,公棚、散賽都得用它,短程長程超遠程通吃。台灣海翔也得用,還要賣到全世界,你不買也得買!……犯病了吧!

我是持李梅齡先生是保種的見解的。能保了種,也是高手了不得,超過現在的「嘴子」水平一大截。我養過李鳥,我承認有李鳥,不否定品系、影響和作用,我對李鳥的源頭和沿革,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不想人云亦云,也沒有標新立異的慾望,還本來面目唄?

主要目的,借恢復李梅齡先生和「李鳥」的真實境況,治療中國鴿界極「左」的低檔政治幻想病。「潑冷水」的做法,治療「又熊又不老實」的劣根性,揭露它個體無完膚,而已。

「李鳥」品系的再次認定

李種鴿在中國一度鋪天蓋地,當然是種系,是唯一外觀最一致、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品系,這毫無疑義。

我的意思再澄清一下:

1、不要往李的頭上硬戴「愛國」光環,戴也戴不上,戴上也沒有意義;

2、成品系不一定是培育的,更不要一口咬定就是培育的,小心保存繁衍固定特徵也能成品系。中國引進大量外國車型生產線,很快也形成德系、美系、法系和日系、韓系等等,各有特點,既不是培育,也不是創立,想都叫中系還喊不出口呢。

3、「李鳥」中有些個體能飛超遠程是事實,2000公里歸1-5%吧!性能在引進時就具備,叫「李鳥」僅僅是個後來的國內名稱,不等於就是李梅齡創立和培育,從時間上看根本不可能。若不經歷閉關禁運,「李鳥」根本無法形成。

4、維護李梅齡的聲譽,與放不放超遠程沒有直接關係。中國的超遠程最興盛階段,是在李梅齡逝世之後。超遠程勢微,是國際趨勢,是競翔界在科學賽程的認定方面,發展進化的結果,不可逆轉。

5、超遠程不可能再度興盛,若干年在中國特定區域舉行一次,就很不錯了,就這,還有可能保不住。即使放了超遠程,握著鳳毛麟角的歸巢鴿,假如有深毛的,我們要同時感謝德國(歐洲)育種家的嚴謹和已逝世40年的李梅齡先生的貢獻。

6、應該看到,我們只有一個離我們遠去的李梅齡,德國「育翔師」們的作品,昨天剛剛在南非國際公棚又打得所向披靡,這就是差距。他們還使翔「李鳥」的源頭品系嗎?他們在培育賽鴿種系方面有與時俱進的變化嗎?他們是不是遠比我們育種能力高超?這最後三問供我們思考分析……

謝謝各位閱讀!歡迎賜教!

中信網

——————————————————

專業賽鴿信息網站平台

生活有度,人生添壽——書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信鴿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八次冠軍 七次入賞 五次鴿王冠軍:鑽石級名鴿「國家一號」
請高抬貴手 放過天落!
獨門秘笈:信鴿快速歸巢的管理技巧
防坑秘笈:工薪鴿友打公棚的建議匯總
欲與天公試比高:銀川500公里聯翔放飛16657羽

TAG:中國信鴿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