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官員提議修建的一座糧倉,因為一個原因至今依然在繼續使用

一位官員提議修建的一座糧倉,因為一個原因至今依然在繼續使用

糧食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個政權穩固的最基本保障,而在古代天災人禍不斷,科學技術又不怎麼發達的古代這一點尤為關鍵,很多人因為吃起飯才引發了農民起義。很多朝代也因此未雨綢繆至少在隋唐時期,國家就有計劃的將帝國每年的餘糧儲備起來,由於天災糧荒時使用。

很多古代用於儲備糧食的糧倉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今天已經很難再找到他們存在過的痕迹,而我們今天要說這這座糧倉不僅存在而且依然被繼續用來存儲糧食。這座糧倉就是晚清時期由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完工的豐圖糧倉。

這座糧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的朝邑鎮,倉城坐北向南,東西長133米,南北寬83米,整個倉房都為磚窯式,每倉進深11米、寬4米、儲糧90餘噸,整個豐圖義倉共可儲糧5220噸。1000萬斤糧食,慈禧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防雨防潮是糧倉設計構築的關鍵環節。豐圖義倉的設計構造簡單而科學,設計理念值得現代建築工程借鑒。豐圖義倉牆頂平面由青磚鋪成,採取分段四周高、中間低的結構,巧妙地將雨水匯於中間部位,再下落水槽向院內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積水、滲水或滲蝕牆體。倉院場地也是四周高、中間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牆外。每至雨天,從倉牆到院內,排水通順流暢,雨停牆院即干。

倉房地面由松木板鋪成,離地下40厘米,木板下牆體四周有4個排氣孔,利於空氣流通和潮氣排出。這種倉形因小而獨立,便於將稻、麥、豆、谷等糧食按種類、乾濕分門別類儲存管理。倉牆厚達1米左右,寬大厚重的磚牆體使倉內一年四季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的相對恆溫狀態,符合糧食低溫、低濕、低氧"三低"倉儲條件的要求。

也正是當初設計建造時,令人嘆服的排水系統和科學的存放方式,一百多年過去,這座「豐圖義倉」也因為歷史發展,改名為「朝邑鎮糧站」一直被使用。現在的「豐圖義倉」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們因為貧窮或者犯罪來到美洲,卻曾為比黑人還慘的一群人
神一樣的男人,曾打敗發明大王愛迪生,卻孤獨的在旅館中死去
華北漢奸三巨頭之一被判死刑,因為害怕身中7槍才死
朱棣一怒之下殺掉三千宮女,只因為這些宮女做了一件小事讓他起疑
他沒指揮過一場戰役,卻是國寶級的抗日功勛,每殺一個鬼子都有他的功勞

TAG:祥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