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硬氣的官員,慈禧要修頤和園找他要銀子,他當眾拒絕
他長的其貌不揚,但他卻是清王朝晚期的股肱之臣,為官四十餘年不置私產兩袖清風,生活節儉到讓人覺得吝嗇的程度,他在擔任山東巡撫時,一次設家宴招待新任學政,飯食簡單,桌子中間擺放一碟干燒餅,這位閻大人手掰燒餅,吃得津津有味,而那位學政大人卻受不了,一頓飯吃下來居然沒有下筷子,只是勉為其難的吃了半碗白飯。他便是有「救時宰相」之稱的閻敬銘。
閻敬銘生於陝西一個官宦之家,祖上世代為官,從小在這樣的家庭從小耳聞目染的都是對大清的忠心,也正是這一信念讓他在此後的四十餘年的官宦生涯中對大清都是忠心不二,而他也是身懷奇才的人物,當年太平天國運動胡林翼就要求要閻敬銘到湖北管理湘軍的兵馬錢糧,他在這個位置上公正耿介,一絲不苟做的相當出色,太平天國運動能被鎮壓下去實在也有他在幕後運轉之功。
而他這輩子最大本事就是善於理財,他算是大清晚期最長袖善舞的理財大師,晚清時期官員的貪污已經是深入骨髓不可逆轉,作為當時在官場沉浮幾十年的老官員他心知肚明,而列強的入侵使得大清的財政捉襟見肘,在加上慈禧本人的窮奢極欲要當好這個戶部尚書確實是很有難度的。
閻敬銘不僅當了還當的相當出色,在戶部尚書上幹了十四年他居然奇蹟般的讓大清的國庫有了余錢。閻敬銘深諳「開源節流」的理財之道,在那種情況下「開源」是沒有希望,「節流」倒是還有發展的空間。為此他上任戶部尚書的第一天,就開始查賬,並清查了二百餘年的庫存和出納賬目。他的做法和態度震動了朝野。通過查帳查庫,閻敬銘當場斥逐一批官員,並彈劾原在戶部司官的姚覲元、董俊漢、楊洪典及旗人啟某。姚、董四人受到清廷"革職回籍"的嚴厲懲處。
閻敬銘可是吧「節流」做到了極致,就連慈禧太后他都要管,在晚清的政壇上,慈禧地位幾乎無人可以撼動,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也不敢對他怎麼樣,而李鴻章,曾國藩等人對慈禧也是唯唯諾諾,當時慈禧要過生日就像重修頤和園來為自己的慶生,但還差一大筆銀子,她就想到了要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但閻敬銘堅決反對,認為這筆錢不應該花,很不給慈禧的面子,當眾回絕了慈禧,結果閻敬銘被以「不能體仰朝廷裕國便民之意,飾詞延宕」的罪名革職查辦,頤和園重新修繕了,北洋水師卻沒錢買最先進的軍艦了。光緒十八年),閻敬銘在山西家中去世,終年75歲,上謚號「文介」。


※一位官員提議修建的一座糧倉,因為一個原因至今依然在繼續使用
※他們因為貧窮或者犯罪來到美洲,卻曾為比黑人還慘的一群人
※神一樣的男人,曾打敗發明大王愛迪生,卻孤獨的在旅館中死去
※華北漢奸三巨頭之一被判死刑,因為害怕身中7槍才死
※朱棣一怒之下殺掉三千宮女,只因為這些宮女做了一件小事讓他起疑
TAG:祥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