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領北京後,為何沒有毀壞或洗劫故宮,原因有三點
在抗日戰爭中,日軍每佔領中國一個地方,首先進行的是搶劫和破壞,但在佔領了北京之後,卻沒有像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一樣,進行破壞和洗劫,原因主要有三點。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日軍佔領了北京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故宮並沒有遭到日寇的大肆破壞,只是大高殿被日軍搶佔作為軍事用途,成為日軍的指揮所和兵營。
整個淪陷期間,日軍不但沒有破壞故宮,太廟、景山、皇史宬等處也沒有毀壞,儘管大高殿被日軍佔領使用,但在淪陷期間還進行了維修和園林綠化保養。
分析日軍沒有破壞故宮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認為遲早會佔領全中國,到時故宮作為日本皇家使用,如果破壞了,還要修繕。日本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中心應在北京,戰後日本天皇可以在故宮居住,所以要保護好。
二是在戰前大批文物已經轉移。七七事變之前,經過國民政府安排,大部分精品文物已經遷徙,分別運往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地,留下的基本都是難以運走的或不值錢的文物。故宮博物院的一些主要人員也大部分南下,跟蹤保護轉移的文物精品。
三是溥儀和汪偽政權的保護,當然這一點並不重要,只不過是日本人順水推舟,給他們一點面子。故宮過去是溥儀的家,當時溥儀仍然是東北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不看僧面看佛面。
同時,隨後成立的汪偽政權也在保護故宮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們在故宮設立理事會,主要負責管理和保護故宮。故宮丟失的文物,主要是後來日軍因資源匱乏,搶走了54個明代的銅缸和2尊銅炮。
如今,當您來到北京故宮,看到經歷過抗日戰爭,故宮仍能夠保存完好,真的會感嘆這是個奇蹟。當您在台北故宮看到那些文物時,能不佩服和感謝過去那些捨命保護國寶的人員嗎?


※1955年解放軍授銜,有四人主動放棄大將軍銜,因為同一個原因
※1923年此國地震我國捐3.5億,8年後它忘恩負義,悍然侵略我國
※南京大屠殺中兩日軍狂人,逃回日本後隱姓埋名,難逃正義的審判
※他是手下出過5位元帥,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卻未被授銜
※他是廣島原子彈倖存者,以為活不過30歲,因一中國僧人活到八十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