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慶檔口碑創新高 冷處理後中國電影迎來健康思維

國慶檔口碑創新高 冷處理後中國電影迎來健康思維

青年報記者 陳宏

本報訊 雙節長假結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昨日提供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10月1日至7日)全國城市影院票房達23.85億元,如果加上8日票房則接近26億元,再創國慶檔新高。與此同時,幾部主力電影口碑均衡,不再是「罵聲一片」,有觀點認為,市場經過兩年調整,創作開始恢復理性。

票房創新高

據總局電影局的數據,今年的7天票房近24億元,觀影人次7013.54萬,比去年5124.27萬增長了36.87%。而記者也翻了前兩年的數據:2015國慶檔累積放映電影場次122萬場,觀影人次總數高達5020萬,《港囧》和《夏洛特煩惱》助推下,7天票房達18億元。不過,2016年國慶檔以15.8億元的成績收官,同比2015年下跌2.7億元,也是近10年來國慶檔票房首次下跌。

國慶檔仍是國產片的天下,今年國慶檔國產電影票房23.24億元,佔總票房的97.4%,同比上升約2.47個百分點。票房前10名榜單上,前7名均為國產片。其中,《羞羞的鐵拳》以12.12億元遙遙領先,比後9部影片的總和還多。《英倫對決》、《追龍》分別以3.43億元、3.23億元佔據二三位,《縫紉機樂隊》、《空天獵》、《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昆塔:反轉星球》位列四至七名。

榜單上8至9名是兩部進口片,西班牙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美國科幻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均是仍在檔期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戰狼2》自7月27日上映兩個多月後仍在排片,雖然7天內只取得990.54萬元票房,位列榜單第十位,但其累計票房已達56.77億元,把中國電影票房亞軍《美人魚》甩出近23億元。

爛片大幅度下降

今年的國慶檔,除了票房總體復甦,還出現了一個新變化——口碑整體穩定,幾部主力電影沒有出現觀眾口中的大爛片。

往年這種熱門檔期,往往是票房好,口碑兩極分化。尤其是2016年的國慶檔,去年國慶檔,票房十年來首次下跌。最終在《爵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王牌逗王牌》的聯合夾擊下,《湄公河行動》成功突圍,成為「年度黑馬」。這幾部電影中,只有《湄公河行動》一部電影在口碑上成功引爆,其餘電影在佔據市場熱點的情況下,從一開始口碑表現就比較低迷。

而今年國慶檔,檔期走勢和去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空天獵》和《極致追擊》口碑稍差外,其餘四部主流電影觀眾口碑極其接近,均分為7.3分,最大分差只為0.7分。從影片的類型來看,《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打小人物逆襲的勵誌喜劇;《追龍》和《英倫對決》在受眾上過於重疊,都算是典型的「大男主戲」;《空天獵》和票房過早掉隊的《極致追擊》則處於依靠視效的重工業大片。總體來說,不少觀眾都說「今年的國慶檔幾部電影都很好看」。

爛片「絕跡」,為何票房還是《羞羞的鐵拳》一枝獨秀?這是假期特點所決定的。有專家分析說,《英倫對決》歷史背景厚重、《追龍》香港情懷濃烈,這些都是比較挑觀眾的影片,而它們的主力觀影群很多人選擇了出遊,這些都讓喜劇類型的影片佔了大便宜,更何況兩部喜劇口碑也都不差——當然,由於東北喜劇方式這兩年泛濫,大鵬的《縫紉機樂隊》出現了審美疲勞,也在預料之中。

無論如何,重要檔期國產片口碑回升,對整個市場來說是好事:隨著兩年的市場冷處理,很多電影人開始反思,「創作至上」重新擁有了應有的地位,導演王晶就是個正面例子。這也讓中國整體電影,未來路子可以走得更踏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沒有梅西的世界盃誰能忍?阿根廷已被逼到懸崖邊
《小顧聊繪畫·文藝復興》開啟藝術普及月
《捉妖記2》舉行全球巡展
七破世界紀錄,數十萬次安全裝卸
「零工經濟」理念帶來新機遇

TAG:上海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