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1【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長明燈,晝夜六時遶塔行

11【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長明燈,晝夜六時遶塔行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GIF/889K

[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鑄寫形像,燒香散花,燃長明燈,

晝夜六時遶塔行道,持齋禮拜,種種功德皆成佛道;]

[若唯觀心,總攝諸行,說如是事,應虛妄也?]

[問:「經中所說,佛令眾生修造伽藍,]

這個「修造伽藍」就是《道場、寺廟》。

[鑄寫形像,]

「鑄」就是《鑄佛像》。

「寫」就是《寫經典》。

[燒香散花,燃長明燈,晝夜六時遶塔行道,持齋禮拜,種種功德皆成佛道;]

[若唯觀心,總攝諸行,說如是事,]

「如是」就是《種種修行之事》。[應虛妄也?」]

這些種種的《外在》的「造伽藍、鑄形像,燒香散花,晝夜遶塔,持齋禮拜」這些都是

「虛妄的」,《不實在的》。

因為你只有講「觀心」就可以嘛!

[答:「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以」就是《因為》。[以一切眾生鈍根狹劣,]

「狹劣」就是《心量狹窄、低劣》。

[不悟甚深之義,]所以假借這個《生滅的有為法》,[所以假有為,])來《比喻》作

「無為法」,([喻無為;]

但是(比喻是相似)。《不是平等》。

所以說:[若復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我們「不內行」,就是如果我們《不觀照這一顆心的起心動念》。只有在《外求》。

就是《相上》打轉。

修行只在《外表上》打轉,那麼「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一切福田』,『不離』我們這一顆「心」嘛!

他就解釋給我們聽了,《達磨大師》:什麼叫做《真正的道場》?

什麼叫做《真正的伽藍》呢?

[言伽藍者:][西國梵語,此土翻為清凈地也。]《清凈地》。

[若永除三毒,常凈六根,身心湛然,]

「湛」就是《如如不動》,「湛然」。

然後[內外清凈,是名修造伽藍。]

「內」就是指《心》。

「外」是指《身》。

「內外清凈」是指《身心清凈》。

因為中國話怕重複,所以前面有「身心湛然」了。

在這裡講:《身心清凈》,「身心湛然」,變重複語,中國話不喜歡這樣,詞句不美。

「常凈六根,身心湛然,內外清凈」,因為《心》是「內」。《身》是「外」。這叫做《真正的建道場》。

這才是《真正的建道場》,「修伽藍」。

我們現在(只會修外在的道場)。

對於我們《內在的貪瞋痴不去除》、不去除說這樣叫做(得福)。

(這是不能體會佛陀的用心良苦),是不是?

底下說:[鑄寫形像者:]

什麼是「鑄寫形像者」?

[即是一切眾生求佛道也;]

你「鑄寫形像」,「鑄」就是《鑄佛像》。

「寫」就是《抄寫經典》。

「形像」就是《外在的》,讓大家有一個可依靠。眾生沒有看到,他就不拜)。

你告訴他《自性的佛》;他那裡懂得《自性佛》,是不是?

你前面有(佛像),他會拜。

你拿一塊很大的玉,說:你去拜!(他就不拜),為什麼?

像我們這個玉佛,用一大塊的玉雕刻的,在還沒有雕刻前,你要不要拜?

你不拜),是不是?(你不拜)啊!

眾生不看到這個(像),他就不會入門的,所以這是《方便》。

這個佛像很莊嚴像住持一樣,是不是?很多人都這樣講。

所以說這個都是《外相》,你一定要弄這個,不然的話,他怎麼要來跪著。

信徒怎麼會跪在《佛前》,這樣喃喃自語呢?

因為我要吃飯的時候,都會經過這裡,然後有很多信徒,早上中午都有來跪。

下午也有來跪,跪著然後就喃喃自語,就不曉得在念什麼東西。

(心外有佛)嘛,是不是?

如果你識《自性的佛》,他在《念》的時候就打醒他:《念》給誰聽啊?

【你就是佛】,你《念》給誰聽啊?

他也不會開悟,還說:你打我!

他就說:本來我準備一萬塊紅包要供養你,現在不要了!

打一下損失一萬元,那我就划不來了!對不對?

所以說,眾生他一定要拜的,《沒有外在》,他不會拜的。

你講《自性佛》,《佛無形無相》,他往那裡拜呢?是不是?不懂的!

所以(一切神教)不能解脫,就是(往外拜),他怎麼會解脫呢?

(內心有沒有修養其次),(這隻嘴巴干不幹凈其次),是不是?

他就是希望求得(外在)的力量來加被他。

他不曉得《他竟然是佛》。

所以就是「一切眾生求佛道也」。

[所為修諸覺行,]就是怎麼樣?

「彷像」就是《好像》。

你只要「修」這個「覺行」,【覺悟、迴光返照】,[彷像如來真容妙相,]

我們「如來的真容妙相」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不可以以這個《相》見《如來》。

那麼要《見如來》就怎麼樣?

要去【覺,覺悟】,就能《見如來》!對不對?

我們《不修覺性》的話,我們怎麼《見如來》呢?

因為《如來》《無相》嘛!

[豈是鑄寫金銅之所作乎?]

「鑄」就是《鑄造》。

「寫」就是《描寫》。

有的人用筆畫佛像,或者是抄佛經等等的。「鑄寫金銅之所作呢」?「所作也」?

[是故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匠,]

要工匠來打造。

[三聚凈戒、六波羅蜜以為模楑;]

「楑」就是《準確度》。

「模」就是《模範》。

「楑」就是《度》,《以這個為準則》,「六波羅蜜為模楑」就是《版模》的意思。

[鎔煉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無漏缺,]

一點都不缺少。

自然成就》「真容」之像。

[所謂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為敗壞之法。]

因為「有為」,《凡所有相,皆是無常》。

皆為無常》所吞噬。

所以說:[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鑄寫真容,]

也不了解這樣的《心性》,才是真正的「佛」的真貌。

佛」的真貌,就是《無相》。

[憑何輒言功德?]

這個「輒」跟準則的「則」字是一樣的。

你「憑」什麼來說,你這樣叫做有「功德」的呢?

[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

「無為」就是【空】,要真正的契入《空性》的「正法」,這你就真的是有「香」。

這「香氣」能怎麼樣?

[熏諸臭穢、無明、惡業,]

我們今天《不聽佛法》,根本就改不過來這個「無明」。

所以我們要用這個「無為法」,也就是《正知正見的空性》,怎麼樣?

除掉這個「無明的惡業」,[悉令消滅。]

[正法香者,其有五種:]總共有五種:

[一者戒香,]什麼是「戒香」呢?

[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這是「戒香」,這才是真正的「香」。

[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

《深信佛,大乘是佛說》,《發大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心沒有退轉」。

[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自觀察。]

「內自觀察」,我們要《觀身無常》《心剎那變異》,這樣子就知道《一切法無我》。

《一切法無我》,我們就知道《當體即空》,《本來就無一物》,我們對這個世間,

就很能夠《放下》。

[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

「結縛」就是《煩惱》的別名。

煩惱》把我們捆得死死的。

「無明」也可以說是【惑】,也可以說是【煩惱】,也可以說是【無明】

「結縛」就是我們《心中打結》了。

「縛」就是被《煩惱》所捆綁,捆得死死的。

有時候我們勸勸他要《放下》,他反而想出一大堆的理由,來抵擋我們的(善意)。

跟《智能的語言》,說實在話,眾生是滿愚痴的,看他《煩惱》,我們好意:

你要好好的怎麼樣《解脫》啊!

然後他會反駁你:你不曉得我的立場)!那就沒辦法了!是不是?

所以這個「結縛」是處處《著》,「結縛」就重。

[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觀照常明,]

就是常常《明了》,[通達無礙。]

[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

[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諸佛。]

[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間沉檀熏陸、]《拚命的燒》。

《內在》的《貪瞋痴》呢?還是一樣。

《無明、習氣、煩惱》,還是一樣。

拚命的點那個一公斤十幾萬的。

我告訴你,你一公斤點一百六十萬都沒有用的,為什麼?

《法在於心》,那裡在《相》?

《由相》來啟發,所以『見緣起即見道』。

所有的緣起》,就是啟發我們的《覺性》。

如果這個《覺性》它《不動》,那沒有用的。

你不啟動這個《覺性》來《迴光返照》,(燒外在的香)燒再多,都沒有什麼作用。

看起來滿恭敬的,其實你不懂得《佛》。

所以說,一般人只是(燒外在的世間的沉香、檀香等等)。

「熏陸」《是一種香樹》,它也可以製造成香料。

所以這個「熏陸」也可以稱為《乳香》,或者是《乳頭香》,「熏陸」。

就(燒這一些沉香、檀香,以及乳香等等)這些[質礙之香,]

也就是(外在的香),是指《色法》、《有形質的色法》。

那麼《有形質的色法》,那怎麼樣?

[希望福報,云何可得乎?]

你這怎麼能夠得到「福報」呢?

意思就是沒有從《心法》好好的下手,你花了幾百萬,(燒外在的香、散外面的花)

都沒有用的。

[又散花者,義亦如是。]

[所謂演說正法,諸功德花,]

你要「演講正法」,《弘法利生》,這就是散一切的「功德的花」,為什麼?

你真正的是散花使者,散花的仙男,我是仙男,你們是仙女,是不是?

這個仙女的話,是很漂亮的,是不是?不過你們的《心》像《佛》。

仙女的《心》,並不一定像我們這麼好。

仙女長得漂亮,可是我們的《心》有《佛》啦。

說來說去,仙女還是比我們(醜陋),我們《心》像《佛》。仙女貪著《五欲》!

所以說「演說正法」,才是真正的散花的人,因為他[饒益有情,]

「饒益」的意思就是《普度》,或者是《寬恕》,讓眾生得到《利益》。

[散沾一切;]

「散沾一切」,我們散播《一切法》,就是散「功德的花」。

[於真如性,普施莊嚴。]

所以我們要「莊嚴」,要在《真如自性》裡面「莊嚴」。

不要在《外表》裡面「莊嚴」,是不是?

以前我去一個信徒家,結果據說她的媳婦很兇,常常跟她婆婆吵架。

不過我去,她是不會跟我吵架啦!

然後她很喜歡頭上插這個花,插很多的花。

有一天我去的時候一看到:今天怎麼穿得很漂亮。好像穿這個新娘的服裝,插這個花,

可能有要照相,還是怎麼樣!

然後她出來的時候說:慧律法師!我今天漂不漂亮啊?

我就不敢講,(外表)看不錯,不過一天到晚跟婆婆吵架的,這個也差不多啦!

她(內心)裡面沒有真正的花,《沒有真如自性》,(外表)的花有什麼用呢?

如花似玉,可是是蛇蠍美女,那很慘了!《內懷瞋毒》,是不是?

你走過去,(一針)就被扎死了。

所以說這個(外表)的花,不能究竟,還是要在《自性清凈》下一點功夫。才是真正的

「莊嚴」。

所以說:「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歎,究竟常住,]我們就《見法性身》。

[無凋落期。](世間的花一摘),馬上就《凋零》了。

[若復有人,散如是花,獲福無量。]

「散如是花」就是《把法散播出去》,就是把《真如自性,見性的法門》散播出去。

讓每一個眾生都了解《見性》,那麼這真是「獲福無量」。

[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

「繒」就是《絲帛的總稱》,《絲織品的總稱》。

「彩」就是《各種的紋彩》。

如果你說,「如來」讓我們這些眾生,「裁」這個(外在)的布。

這個布很「莊嚴」,是《絲織品的》,這些布料有《紋彩的》。

[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是處。][所以者何?]

[持凈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像,不令觸犯;][若誤犯者,猶獲大罪,]

因為「天地與我」,同為《一體》嘛!

所以說,你「觸犯」了,「若誤犯者,猶獲大罪」。

[況復今者故毀凈戒,][傷損萬物求於福報,欲益反損,]

你想要得到《利益》,反過來你「損失」。[豈有是乎?]那有這種《道理》的呢?

不了解《自性》。

不了解《弘法》,然後專門散(外面)的花。

你本來是想求《得益》,結果反而「損傷』這些花草,那有這個道理的!

[長明燈者:]什麼叫做「長明燈」?

「長明」當然就是《不滅》。

什麼叫做《不滅的燈》呢?[即正覺心也,][覺之明了,]

「你覺悟了、明了了」。[喻之為燈。]

這個「比喻」就像「燈」一樣的。

[是故一切求解脫者,身為燈台,心為燈炷,]

《油燈》上面有個「燈炷」嘛!

[增諸戒行,以為添油;]

[智慧明達,喻如燈火。]

[常燃如是真正覺燈,而照一切無明痴暗。]「無明的痴暗」。

[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

所以我現在在《點燈》,我把《心中》的這個「燈」,點給大家。

所以我是《散花的使者》,也是《點燈、傳燈之人》,是不是?

我這「一燈」,點給你們「百千燈」!是不是?

以「燈」續燃,[燈燈無盡,故號長明。]

[過去有佛,名曰然燈,義亦如是。]

[愚痴眾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為,]

[遂燃世間蘇油之燈,以照空室,]

「空室」就是《房屋》,來「照」這個《虛空》。

「室」就是《房屋》。

[乃稱依教,豈不謬乎!](這不是錯得很離譜嗎?)

世間人去買這個「油燈」,來燃「燈」,「照亮」了你的《房子跟虛空》。就稱為:

我是真的在《依教修行》。這豈不是離譜的,錯得離譜嗎?)

「豈不謬乎!」

[所以者何?][佛放眉間一毫相光,能照萬八千世界,]

「放一個毫光」,就可以「照萬八」,就是《一萬八千個世界》。

[豈假如是蘇油之燈,以為利益?]這真是很悲哀!

「佛」要靠你那兩盞一點點「光」,點那個《油燈》才看得到。

佛」是怎麼《成佛》呢?

燃那個《油燈》,都比我們日光燈還暗呢!

你要點那個「燈」,不如點日光燈,「佛」還看得清楚一點。

【點燈】是代表《內在的光明》,是不是?

所以【點香】是代表《戒律的清凈》。

所以說:[審察斯理,應不然乎!]

所以說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我們就真正的《悟》了,就不必去燃這個「燈」。

意思就是《重視內在》啦!

這個「然」就同加一個火部的「燃」是這樣子,也可以說是:「應不然」

《應該不是這樣子吧!》

應該不是你點那個《酥油之燈》,就叫做《依教奉行》。

你的《心》的「燈」,你不把它點,《法》傳不出去。

不傳這個《法》的「燈」,你竟然傳世間點那個《酥油之燈》,就以為你在修行。

這個是錯得離譜!

[又六時行道者:][所謂六根之中,於一切時,常行佛道,]

[修諸覺行,調伏六根,長時不舍,]「不舍」就是《精進》。[名為六時行道。]

「遶塔行道」是什麼意思呢?([遶塔行道者:]

什麼是「塔」?

[塔是身也,]

我們的《身心》就是「塔」。

怎麼樣「遶法」呢?

應當讓我們的《覺悟的智慧》,([當修覺行,][巡遶身心,]

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身心」,這樣[念念不停,]

「不停」就是《無所執著、無所住》,[名為遶塔。]

所以《成佛》一定要《無所住》。

「念念無所住」,就是「念念不停」。

《每一個念頭,都不要去執著》。

「念念」都要《起觀照》,這是真正的「遶塔」。

[過去諸聖,皆行此道,得至涅]

[今時世人,不會此理,曾不內行,]《從來不在內心,心性》裡面下手。[唯執外求;]

這個太多了,處處就可以看到,是不是?怎麼樣?

[將質礙身,遶世間塔,日夜走驟,]

「驟」就是《奔走》。

走得兩隻腿都已經長出肌肉了,還沒有《見性開悟》,那很糟糕了!

走得那兩條腿粗大得不得了,可是呢,還是一個(迷糊蛋),為什麼?

修行不是靠(體力)的,修行如果靠(體力)的話,矮個子的一定死。我們怎麼會跑得過人家,人家可以健行幾百公里。

我們這兩條腿,爬幾個樓梯就氣喘如牛了,所以沒有辦法!

[徒自疲勞,而於真性,一無利益。]

對我們《清凈的真性》,是從來沒有去《迴光返照》,了解它這個「利益」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有一個《錯誤的假相》。這個拜什麼梁皇,有看到什麼佛放光。

拜這個什麼水陸,就希望看到什麼西方三聖。

都是還沒有拜以前,就是拚命的一直執著這個《外相》的佛啊、光啊,或者是香。

真是很悲哀!

《這既不聽經,也不聞法,沒有內斂的功夫》,然後《著魔》的多多,是不是?

所以說我們要了解《心法》,就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

[又持齋者:]他還告訴你,什麼叫做一個真正「持齋」的人,[當須會意,]

「會意」就是《體會》,《他的用意是什麼?》

[不達斯理,徒爾虛功。]

「徒爾」就是《白白的浪費了》。

你「持齋」持了二十年、持了三十年,他一碰到師父:師父!我持齋四十年了。

我說:你是根本都不「知」(齋之台語諧音)「持齋」。

(牛)也是「持齋」的啦,你不要忘記,(牛)也是「持齋」的。

師父!我過午不食呢!

(過午不食)沒什麼稀奇,那個非洲人日中一食,非洲人沒飯吃,日中一食,

也不是沒吃,就成佛,對不對?

那個絕食的人,斷食療法的人,十四天不吃飯的,你這個一天還吃一餐、還吃兩餐呢!

那個(外道的修瑜珈的),一次三個禮拜不吃飯的,一個月都不吃飯可以的。

(修瑜珈)的還不比蛇厲害,蛇一入冬眠,四個月不吃,蛇牠還不會成佛呢!

(不是不吃就可以成佛的),師兄!師姊!我們人,怎麼會比一條蛇更厲害呢?

你會比蛇更厲害嗎?

蛇冬眠,一百二十天不吃的,我們沒有辦法啦!是不是?

(要不吃就可以成佛),這簡單了,就蛇佛了,可是不是,《佛法是心法》的啦!

「齋」是什麼意思呢?

[齋者齊也,][所謂齊正身心,]

「齊」就是《心意虔敬》。

「正」就是《端正身心》。[不令散亂。]

[持者護也,]《要保護》。[所謂於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製三毒,]

外面「禁止這個六情」,就是《六根》《所散發的執著》。

「內製」,《貪、瞋、痴》「三毒」。

「殷」《勤覺察》。

我們是《勤覺察》,就是「殷勤覺察」。

那麼[殷勤覺察、]就是《很勤,努力的來覺察》。[清凈身心。]

[了如是義,名為持齋。]

[又持齋者,食有五種:][一者法喜食,]

什麼是「法喜食」呢?

[所謂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諸位!我們要記住,如果一個佛的弟子,不能用《歡喜心》來過日子,這個人《離道

太遠》了。

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一句話,我們一個佛門的弟子,不能用一顆《歡喜的心》,來過我們

的生活,我們真的《離道太遠》了。

所以我們要《歡喜奉行這個正法,如法觀照》嘛!

[二者禪悅食,]

「禪悅」,(就不是真的外在吃飯)。意思就是[所謂內外澄寂,]

「內」就是《心》。

「外」就是《身》。

不但「內心」裡面去《觀照》。「外在的身」也《清凈),[身心悅樂。]

《歡悅快樂》。

[三者念食,]

就是在我們的《念頭》,然後《喜悅》。

[所謂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我們以「諸佛」為模範嘛!是不是?我們要向「佛」看齊嘛。

所以我們的《心想的》,還有《嘴巴講》的要「相應」。

[四者願食,]

「願食」就是《希望》。

常常有這個「求」這個「善願」。[所謂行住坐卧,常求善願。]

什麼是「善願」呢?

《願得善知識》。

《願聞法見性》。

《願好好修行》。

或者是《願世世行菩薩之道》。

《願普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願斷一切惡》,這個都是「善願」。

世間的人他不是「善願」,世間的人「求」的就是:希望我中六合彩啊。

希望我中這個賽馬啊。

希望我在路上撿到一百萬。

這個那裡是「善願」呢?這都是(壞的念頭)。

[五者解脫食,]

[所謂心常清凈,不染俗塵。][此五種食,名為齋食。]這個才是真正的「齋食」。

「齋」就是《清凈》。

這上面的五種食「法喜食、禪悅食、念食、願食、解脫食」,這是真正的「持齋」。

「齋」就是《清凈》嘛!

我們現在人,只要一(過午不食),就認為這個就是「齋」。

[若復有人,不食如是五種凈食,][自言持齋,無有是處。]

如果有的人,不了解這種「法喜食、禪悅食、念食、願食、解脫食」。

這個都是《精神作用》,《心性在作用》,怎麼樣?

不了解【心性這五種作用的食】,

如果說你是「持齋,無有是處」。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持齋」的人。

[唯斷於無明之食,輒作解者,名為破齋。]

「唯斷」就是《只斷》。

你只想「斷於無明」。這個「無明」要注意,「無明」就是一般我們所講的這個,

不是(根本無明)那一類的。

「唯斷於無明之食」,這個「無明」就是《少許的煩惱》。

你只能夠處理一些《少許的煩惱》,而不運用,「輒作解者」。

這個「輒」字,通原則的「則」。

意思就是你只「斷於無明」這個《少許的惑》,這樣的「食」而不運用這個《出世的》

前面所講的「五種食」,你就是叫做「破齋」。

[若亦有破,云何獲福?]

因為你的《精神領域》,《沒有出世的觀念,沒有清凈的心的觀念》,你只晚上不吃,

那簡單![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為諸惡;]

[貪慾恣情,不生慚愧,唯斷外食,](我晚上不吃)。

「唯斷外食」,加幾個字:【不知持五種正食】。

【不知持五種正食】,就是前面所講的,那才叫做「正食」。

【不知持五種的正食】,然後[自為持齋,]自己認為自己在「持齋」,[必無是處。]

[又禮拜者:當如法也;][必須理體內明,]

一定要「內明理體」,你一定要了解,這個「理性」就是《無生》的「體」。

「理體」就是《無生》。

必須「理體內明」,意思就是你一定要了解「理體」就是《空》。

你一定要了解《空》的道理,《不可得、無所住》的道理。

然後「內在」裡面清清楚楚這個《見性法門》,才叫做真正的修行。

[事隨權變,]

「事」就是《外在的事相》。

你只要《見性》,隨時隨地可以方便的改變,沒有關係。

這個「權變」就是《權宜之變》。

「事隨權變」,就是《外在的事相》,可以隨著你的方便而改變,沒有關係。

[會如是義,乃名依法。]

如果你了解這個道理,叫做「依法」修行。

[夫禮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謂恭敬真性,屈伏無明,]

「屈伏無明」,一定要讓【無明屈伏於你】。

你不屈伏無明,無明就讓你屈伏)。

[名為禮拜。]

意思就是,一定要《破除無明》,才是真正懂得「禮拜」的人。

[若能惡情永滅,善念恆存,雖不現相,名為禮拜;]

【雖然沒有拜佛之相】,這是真正的「禮拜」。

[其相即法相也。]

也就是說,真正「禮拜」的人,懂得「禮拜」的人,就是《明心見性的人》。

他是真正的懂得「禮拜」,因為【能禮所禮性空寂】。

【空寂】就是「法相」。

你現在的《一切相》,就是「法相」。

[世尊欲令世俗表謙下心,亦為禮拜;][故須屈伏外身,示內恭敬。]

[覺外明內,]

「覺悟外在」,然後「內在」清明,清清凈凈的、光光明明的。

「覺外明內」,就是「覺悟外」這《色身》也《恭敬》。「內心」就是《屈伏了無明》

[性相相應。]

「性」就是《理》。

「相」就是《外在》。

「性」就是《內》。

「相」就是《外》。使你這個「內外相應」。

「外在」《顯示謙虛禮佛》。

「內在」《空一切法,屈伏無明》。

[若復不行理法,唯執外求;]

(就拚命的磕頭),拚命的一天拜五百拜、一千拜,怎麼樣?

[內則放縱貪痴,]

拜完了,「內在」裡面那些「貪跟痴」又顯現出來了,[常為惡業;]

「外」面雖然「拜佛」,[外即空勞身相,]好像在(運動)。

「拜佛」不是修行,變成(運動)。

[詐現威儀;]「詐現威儀」,為什麼?

你【內心的貪痴不除】,結果顯現《外表》的這個《身相》,好像很有「威儀」。

結果(迷惑眾生),以為這個叫做修行。

你要讓(眾生)知道修行,要懂得《心法》,才叫真正修行。

那麼這樣[無慚於聖,]

對這個「聖人」,一點「慚愧心」《都沒有》。

[徒誑於凡,]

「徒」就是《只》。

只有騙騙這個(凡夫),這樣怎麼樣?[不免輪迴,]

你逃不過「輪迴」的。

[豈成功德?」]

這怎麼能夠成就功德呢?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79:修行是點滴的功夫
問:「經云:釋迦如來,為菩薩時,【曾飲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
慧律法師法語展示100個記住78:要一劍能斬斷煩惱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