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講《金剛經》 一相無相分第九(下)

星雲大師講《金剛經》 一相無相分第九(下)

共讀書籍:星雲大師講《金剛經》

推薦理由:以生活事說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間沉浮中找自在

本期共讀:《星雲大師講》第九課:一相無相分第九(下)

注意事項: 《金剛經全文》共三十二品 ,每天一課,分三十二天共讀

金剛經 第9品下

一相無相分第九(下)白話文

三、滅習氣人中第一

前文已說明有諍之禍,無諍自安的經義,接下來的經文,佛陀讚歎須菩提是「人中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什麼是「人中第一」?以小乘七賢位中的世第一位,即為人中第一。須菩提已證四果羅漢,不僅是人中第一,在羅漢中也是名列第一。因為有的羅漢我執煩惱已斷,但仍有餘習未凈;有的羅漢因曾為牛,因此吃飯時還有反芻的習氣;有的羅漢曾為女身,仍保有攬鏡自照的余習。唯有須菩提已滅盡所有餘習,是「第一離欲阿羅漢」。綜合此段經文,須菩提具有三種第一:

一、修持無諍三昧第一

二、二乘賢聖果位第一

三、四果羅漢離欲第一

賢聖雖有餘習,但已不會再造諸惡業果報,反觀我們凡夫心志薄弱,惡多善少,如何令習氣之魔力不起,唯有增長菩薩的大行,來對治八萬四千魔軍。《大方廣寶篋經》卷中:

愚痴之力,是為魔力;慧明之力,是菩薩力。

憍慢之力,是為魔力;大智慧力,是菩薩力。

諸邪見力,是為魔力;空無相無作力,是菩薩力。

諸顛倒力,是為魔力;正真諦力,是菩薩力。

我我所力,是為魔力;大慈悲力,是菩薩力。

無生無滅,無有諸行;無生忍力,是菩薩力。

開展我們內在的慧明、慈悲、正見、空性等大力,才能粉碎摧破魔罣的囚禁;也才能洞察世間青黃黑白邪見的沙礫,不被幻影妄相所迷惑。

佛陀如何開導習氣未斷的弟子?《中阿含經》:

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弟弟。剛出家不久的難陀,心高氣傲,自恃是高貴的剎帝利種姓,及身為佛陀弟弟的優越感,言行倨傲無禮,常和比丘們在語言上時有衝突。

有一天,難陀身著色彩鮮艷的衣服,腳踩著絲綢光亮的鞋履,雙眼塗上繽紛的彩影,手中持著上品的好缽,一身光鮮照人,準備入舍衛城乞食。

當時比丘們見到難陀浮華的裝扮,紛紛向佛陀稟告。佛陀立即派遣一位比丘把難陀找來。

佛陀問道:「難陀!你是否常常自傲是佛陀同父異母的弟弟,心生憍慢,目中無人,常和比丘們言語諍論嗎?你為什麼要做此鮮艷色彩的裝扮,入舍衛城乞食呢?」

難陀低頭默然。

佛陀慈悲地再說道:「難陀!你是為成就正道而出家,應該以慚恥為美服,以滅道為喜樂,怎可貪求世間色身的輕、軟、香、滑等不實的妄相?要知我們的色身晝夜有九孔流出不凈的汁液,唯有尋覓內在和平的人,戰勝五蘊的巧賊,才是世間真正第一莊嚴的人。」

難陀在未調伏心性時,仍有歡喜打扮的習氣,我們從凡入聖,其實是一場「內在革命」的戰爭,從徹頭徹尾的洗心革命,迎向顯發佛性的真理之戰。

現在很多初機學佛者,戒疤未乾,律法不明,叢林規矩生疏,不先縮小自己,安於叢林養深積厚,開口便道住山閉關,不知福慧資糧不足,自身德學心性未臻圓熟,佛魔不分,白白空費檀那的信施!真正的閉關要能做到:

一、關閉六根賊。

二、禁足妄想心。

三、正觀三毒軍。

四、清凈身口意。

禪門中有句:「不破本參,不住山。」可見,菩薩因地修行,要先成熟福慧二嚴,心中已有個消息,才談閉關住山,不是用此誑惑他人,輕心慢人,欺瞞自己。閉關不是逃避生活的藉口,更不能淪為沽名釣譽的台階。佛陀時代,有住阿蘭若比丘,也有人間游化,熱心熱力的菩薩比丘。

吾人修行,要能不輕一法,不謗一法,不慢一人,不著一邊,內心至誠恭謹八萬四千法門,及剎塵一切含識眾生。因為任何一法都是入解脫門,任何一人都是未來佛種。如《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肯定人人是未來佛,皆以侍佛的恭敬心待之。唯有滅除凡夫我見的妄想,我們才能平等正觀,視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如來佛種。

四、無想念住寂靜處

小乘四果的「無諍」、「離欲」都築基於心無想無念的空性,亦即證得四果的聖人,心無欲無諍,如明潭映月不住萬象。泯絕有證果的我相,有能證的果位,如此謂之真正「住阿蘭若處」的聖人。

《大集經.賢護分》卷二的〈思維品〉中,提到生死和涅槃的分別:

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隨彼心念,還自見心。今我從心見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來。我心是我身,我心見佛。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諸法不真,思想緣起;所思既滅,能想亦空。賢護當知!諸菩薩等,因此三昧,證大菩提。

諸佛方便設教,不論是大乘十地,聲聞四果之名,種種權立如溪河川湖,名稱不同,最後盡歸大海,咸同一味。一念心無想念分別即一念佛,得一念涅槃樂。我們的心住在哪裡?感官的快樂,財富的積集,情愛的滿足,名位權勢的壯大等等,實現了世間欲樂的追逐和富足,我們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穩嗎?日日食不知味,夜夜難以安眠,只因為我們陷溺在貪愛的泥坑,痴情的大海,瞋火的山林……

羅漢心無想念,是究竟常樂的法界。綜觀《金剛經》的經緯,每一分都不斷闡釋如何管理我們這顆心,獲得身心無憂無懼的涅槃生活。《十誦律》卷十八,提出心不亂念,一心睡眠有五善事:

若比丘不亂念,一心睡眠,有五善事。一者無難睡;二者易覺;三者無惡夢;四者睡時善神所護;五者睡覺心易入覺觀法。

禪門中,吃飯睡覺是大修行,行者若不攝意正心,白日隨業緣流轉,痴闇如夢中人;夜裡心馳意紛,又隨境生憂悲苦樂之情,宛如夢中夢,顛倒渺茫!能夠安穩入眠,心不住想念,要有善業的修持。如《大般涅槃經.梵行品》卷十九的偈頌:

身無諸惡業,口離於四過,心無有疑網,乃得安穩眠。

身心無熱惱,安住寂靜處,獲致無上樂,乃得安穩眠。

心無有取著,遠離諸怨仇,常和無諍訟,乃得安穩眠。

若不造惡業,心常懷慚愧,信惡有果報,乃得安穩眠。

敬養於父母,不害一生命,不盜他財物,乃得安穩眠。

調伏於諸根,親近善知識,破壞四魔眾,乃得安穩眠。

身心安穩,晝夜不驚不擾,還從吾人清凈身口意三業中來!《金剛經》為肯定有個安穩的身心法界,因此完全否定一切住心的妄相。心無想念,心無住著,如何用功辦道呢?

道光禪師有一次向大珠慧海禪師請教:

「禪師!您日常用功,是用什麼心去修道?」

大珠答道:「我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道光不解地說:「禪師!您既是無心可用,無道可修,為什麼每天要上堂說法,去接引禪徒?」

「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哪裡有度眾的地方?」

道光不服氣地反駁道:「您日日聚眾論道,這不是在說法度眾?」

「請你不要誣賴我,我連話都不會說,如何去論道?我眼中看不到有一個人,如何說是度眾呢?」

道光更是不平地道:「禪師!您明明上堂說法,接引禪徒,怎可說無?您這樣說,不就是打妄語嗎?」

大珠氣定神閑地答道:「老僧連舌頭都沒有,如何打妄語呢?」

道光緊接著問:「難道器世間,有情無情的世界,你和我的存在,還有參禪說法的事情,都是假的嗎?」

「都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您為什麼都要否定呢?」

大珠淡然地答道:「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第九分的經義,旨在闡發小乘四果無惑可斷,無果可證,令行者心無想念,不住凡聖妄心。如百丈禪師所言: 若藏府中都無所求,都無所得,此人諸惡不生,人我不起,是納須彌於芥子中。不起一念貪瞋,是能吸四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語言入耳中,於一切境,不惑不亂,不瞋不喜,刮削併當得凈潔,是無事人。

人無求就能心中無事,心中無事即是貴人!終日奔走於沸騰名利場中,天然如滄海寰宇,不玷染半分塵影。

本章說不要執著於各種名相,包括佛教的名相,所以「說一相無相」。佛與須菩提的問答,是從「四向」的修行境界反覆闡明只有無所執著,才能真正覺悟。一旦執著於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這些所謂果位,就遠離了這些果位的境界了。所謂「一相無相」,就是無論哪一個果位的「相」其本質都是「無相」。

好好學習,天天精進!各位師兄,大家好!今天的共讀就到這裡了, 我們下期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佛教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佔有,只能經歷
關於前世今生的夫妻緣分,看地藏菩薩怎麼說!
星雲大師講《金剛經》 一相無相分第九(上)
生命有時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十一歸來,保佑出入平安!

TAG:微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