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字的溫度》

《漢字的溫度》

我們從遠古走來,巨浪滌盪著塵埃,在整個綿延不絕的歷史征程中,中華文明從未中斷。

千年的風雨,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和內涵;千年的磨礪,雕刻了它深刻的內容和思想。而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亦如余秋雨所說:「漢字是第一項中華文明長壽的秘密,它是活著的圖騰,永恆的星辰」。

經過幾千年的輾轉演變,漢字逐漸發展成為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也是整個中華文明發展脈絡的印證。作為信息傳遞和情感溝通的重要載體,漢字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遐想和溫暖。

在從前那個車馬近、書信遠的年代,人們執筆寫字,傳達情意。

1、書法大家王羲之以形寫神

生於東晉亂世時期的王羲之,他和好友分處各地,相見困難,書信便成了他們溝通情感的重要工具。

在一次大雪之後,王羲之就寫了這樣一封信來問候遠方的友人,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今天下了一場雪,很舒爽,停的也是時候,很不錯。想必你都平安健康。沒能照心意把信寫完,有點累了,表達難以得體,就此停筆。」

筆端凝真情,簡單的漢字卻傳達出朋友間的深情。

王羲之寫給友人的書信

2、末代皇帝也有顆熱愛文字的心

通常對於那些經常握筆寫字的人,我們會理所當然的給他們冠以「文藝青年」的稱號,歷史上走下「神壇」的末代皇帝溥儀就是這樣一位骨灰級文青。

在他為一後一妃準備的婚戒中,竟用漢字在素圈的內壁刻上了「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腔深情,通過這八個漢字表達得淋漓盡致。

溥儀皇帝借文字表達情感

3、書信先生陳先之的手寫傳承

漢字作為溫柔的「手寫藝術」,一直在慢慢延續。

從新中國成立後就幫人代寫書信的陳先之老先生就是這種手寫藝術的踐行者。他會在家門前的十字路口擺攤,來寫信的人經常排起長隊,有錢的會給點錢,沒錢的就給個雞蛋或者饅頭。

在當時,給家人、朋友寫信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也是老先生做這件事的意義,他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繼續傳遞著藏匿在信紙上的的愛與溫暖。

手寫書信的文化傳承

然而,「寫得家書空滿紙」的這種溫情逐漸被互聯網時代下的社交方式所取代。

現在用著微信的你,是否也曾在懵懂青澀時,為某個人寫過情書?

當年在外打拚的你,是否也曾親手寫過幾封家書,寄給遠在故鄉的父母?

用著電腦打字的你,是否也曾在泛黃的稿紙上,洋洋洒洒寫出過幾篇文章?

「漢字有感情,手寫更溫暖」,千百年來,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維繫著人間的親情,也真實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想像那種用手書寫、連綴起來的漫長歲月,一種由筆尖流淌而出的心底傾訴,含溫帶熱,可觸可摸,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動呢!

如今,手寫漢字這種古老又溫情的傳遞情感的方式,已然隨著鍵盤的敲擊遠去,握在手心的溫度也正在漸漸消失。

但,正所謂「見字如面」,手寫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仍然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藏在文字內那或暢快、或忐忑、或欣喜、或難過的感受是鍵盤輸入所無法取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 的精彩文章:

臨帖非要臨得很像嗎?
毛筆不好,把字寫孬!
揭一揭顏真卿的「老底兒」
很短,卻很深奧!
烏鴉與鴿子的對話,非常哲理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