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直想讓所有人都知道,小孩子就是這樣的

一直想讓所有人都知道,小孩子就是這樣的

睡前跟紅豆聊天,說到後天她就要上學我就要上班了,她突然來了一句,我不喜歡奶奶。

按照大多數人的正常思路,我應該說,奶奶很愛你,你怎麼會不喜歡奶奶呢?媽媽不在的時候奶奶來照顧你,奶奶很辛苦,你要理解奶奶,要愛奶奶。

但好歹我也是自稱了解兒童的,於是我說,媽媽上班的時候白天你就看不到媽媽了,你不喜歡這樣。

紅豆說,是的,媽媽上班了還有奶奶陪著我,幼兒園裡有老師陪著我,還有小朋友陪著我,我還可以跟他們玩。

我說,對呀,我不在的時候你可以和他們玩,我回來了就可以咱們倆一起玩。

她很滿意地換話題了。

我之前寫過孩子的哭,其實講的是孩子的語言,最直接最原始的表達是身體語言,打架,打滾,搶,身體攻擊,之後是情緒化的聲音語言,大哭大鬧,大聲尖叫,然後是具體的情緒化的語言,我不愛你了,你不能來我們家,最後才是有信息交換價值的語言表達,剛才發生了什麼什麼事,我的感受是怎樣怎樣的。

紅豆的「我不喜歡奶奶」,表達的是她的情緒,媽媽不能陪,我不開心。

其中的聯繫可能是這樣的,媽媽不在,奶奶來,因為奶奶來媽媽才不在的,所以我不喜歡奶奶。

她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同奶奶出現聯繫在了一起,連帶著就不喜歡奶奶了。

其實,當她接受了媽媽不在的事實,跟奶奶的感情依舊很好,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小孩子的話不能當真。

他們只是在用詞不達意的語言表達情緒,理解孩子的語言還真需要一些解讀,不然就容易玻璃心。

最近放假,紅豆小朋友又是專門趁著周末節假日生病的,我倆膩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相應的就新開了好多繪本(可見囤書也是病,沒時間都拆開看,一不小心就買重),有一套點閱率特別高,經常性地被翻出來要求「媽媽講」。

我覺得這套書紅豆喜歡,是因為說出了小孩的心聲(此處有竊笑也有苦笑)。

書一套三本,書名分別是《我不想吃飯》《我不想睡覺》《我不想坐馬桶》,光看名字就很值得入手了對不對?

紅豆最喜歡的一本是《我不想睡覺》,講的是一隻小貓咪睡前跟爸爸媽媽膩歪:

我不困,我想干點別的。

我不困,我還想再吃點什麼,喝點什麼。

我不困,我還想聽個故事。

我不想睡覺,我要一個親親,一個抱抱,我還想尿尿。

好吧,現在該去睡覺了,但我要媽媽陪我睡!

救命啊!我好孤單,還餓得要死,真是倒霉透了,我一點兒也不困。

我不困,我不想睡覺,

我不困,我不想睡覺,

我不……

呼嚕嚕……

然後就睡著了……(省去了爸媽的應對若干)

紅豆喜歡,是因為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讀的時候她樂不可支,還跟著模仿,大概是終於覺得被理解了……

我最喜歡的是《我不想吃飯》,講的是喂飯和自己吃的故事,小兔子被喂飯的時候說啥也不要吃,最後自己餓了自己吃飯。

紅豆小朋友的吃飯我操心的不多,餓了吃飯渴了喝水,我盡量讓她聽從本能的召喚。

再加上前兩年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帶,跟長輩之間關於喂飯的衝突也幾乎沒有,畢竟在餐桌上離得最近的是我,別人夠不著~

但下決心重新出來工作之後,開始共養模式,我的手就伸不了那麼長了,奶奶偶爾看不過紅豆磨蹭,會伸手去喂,開口去哄。

老人嘛,總是覺得吃飯大過天,食物是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我的洗腦功力碰到成人難免效果不那麼好。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件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醫生輪番上陣,紛紛表示,來吃一口,你不吃我可不高興了哦(多麼典型的情感綁架)。

然後大家一起指責小兔子,沒吃飯就睡覺,你不是好孩子!(上升到道德綁架了)

小兔子躺在床上閉著眼睛很委屈地樣子,我也不壞啊!

最後小兔子終於餓了,從床上爬起來大口大口地吃飯:

這一勺,是因為我餓了。

這一勺,是因為我想讓自己高興。

這一勺,是因為我要吃。

這一勺,是因為我還想吃。

這一勺,是因為我喜歡。

這一勺,是因為……

很簡單的一個故事,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吃飯是為了自己吃的,想吃的時候才吃,不想吃的時候不受情感和道德綁架。

不過呢,書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很棒的,至少小兔子半夜餓了去吃東西,所有的東西都還在。

有的追求所謂的「自然後果」的父母,說不定會把吃的收起來,給不聽話的孩子一個教訓……

要我說啊,吃飯不是權力之爭,當你覺得孩子把吃飯當工具來控制你,一定是因為你把這件事看得太重了。

越界是客場作戰,對方可不就是佔據優勢地位?

不管怎麼說,我要把這本書放到紅豆常看的書架上了,等節後她要求奶奶來讀(咳咳)。

還有一本是《我不想坐馬桶》,剛剛經歷過如廁訓練的我深有感觸,確確實實有一個階段,孩子就是不要坐馬桶。

原因可能很多,不喜歡小馬桶冰涼的觸感,不喜歡身體里有東西跑出來,坐著拉臭不會用力,覺得臭臭和尿都是活的怕他們出來了亂跑……

就算是紅豆這樣從九個月起就把馬桶當小板凳坐的小孩,正式光屁股坐下來的時候,還是很抗拒。

事實上,要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用小馬桶上廁所這件事,需要讓他明白排泄的整個過程是怎麼回事,所以我上次整理如廁訓練繪本的時候,特別有一類,是解釋臭臭是怎麼產生的,並用了《肚子里的火車站》的延伸版,跟她用玩具演示了臭臭的歷程,也是很心累。

《我不想坐馬桶》展示了孩子不想坐馬桶的其中一個原因,那就是我的便便那麼珍貴,我不想讓它被沖走!

想想也是的,拉在尿不濕里,臭臭會被包好扔到垃圾桶,但拉在小馬桶里,臭臭會被倒掉,然後不知道衝到哪裡去了。

臭臭多珍貴啊,我感受身體的信號,飛快地跑去小馬桶,用盡全身力氣,終於把它拉到小馬桶里,歡天喜地的指給媽媽看,然後,居然就被倒掉沖走了,are you kidding me?那我費這麼大勁兒幹嘛呢?!

於是,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表示:

今天,我又把紙尿褲穿上了。

這樣,我就能把熱乎乎的便便留在屁股上。

恩,我覺得他的做法有道理[捂臉]。

於是,老鼠媽媽給它解釋了臭臭是怎麼形成的,它是身體里沒用的東西,所以要被沖走。

理解了這一點之後呢,小老鼠親自把小馬桶里的臭臭倒進衛生間的抽水馬桶,沖走了。

我們家的這一歷程要更複雜一些,除了讓孩子知道臭臭是怎麼回事(食物殘渣,對身體已經沒用了),也推薦大家進一步解釋,那就是,臭臭被沖走了之後,去了哪裡?

我講了下水道,污水處理廠,循環利用,紅豆終於釋然了,安心地接受了臭臭要被沖走這一事實。

其實講吃飯睡覺拉臭臭的繪本多了去了,大部分是從宏觀(大人)的角度,告訴孩子是怎麼回事的,從第三者的角度對每日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是很需要的,但從孩子的角度講感受和情緒,會讓孩子有找到知音的感覺。

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想法啊,兩三歲的孩子可能還沒辦法一下子把整個事件和所有細節都表述出來,但他們的想法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如果大人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他們會覺得被理解了。

在不會說話之前,孩子就能聽懂很多話了,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理解先於表達,大人用語言表達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就是他們最熟悉、最有興趣,也最有意願表達的內容。

學習規則,學習做人,當然是要的,但是自己的聲音被發出來,也挺有必要。

而且,我最喜歡的理由是,其實很多大人(長輩)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放這樣一套書在手邊,幫孩子發個聲也是好的嘛。

有時候我們確實不方便當面去捍衛孩子的權利,尤其是權衡過雞毛蒜皮和家庭矛盾之後,但孩子自己也是能表達的呀,教給他們合適的辭彙,跟他們討論具體的事件,他們會fight for themselves的!

比如我夏天的時候帶紅豆去姥姥姥爺家,碰到被強喂的情況,她真的能說出,我不喜歡吃這個!

已然放棄跟親媽抗衡的我,心裡當然是偷笑的。

孩子本身是有彈性的人,播播種栽栽樹,她也會捍衛自己的權益。

紅豆媽,語言學碩士,擅長嬰幼兒語言心理,幼兒教育探索者;磕磕絆絆跟小紅豆共同成長,愛娃,更愛自己;開了個公號【媽媽的紅豆粥】(mmdhdz)寫寫心得,記記日記,歡迎圍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賢爸科學館 的精彩文章:

印度媽媽生下畸形女兒,卻因鼻子被供養成神
龍鳳胎麻麻的剖腹產日記
孩子沒到這個年齡別送去幼兒園,孩子受罪家長更受累
你的「無知」,正在毀了你的孩子

TAG:賢爸科學館 |